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刊物的妇女解放思想宣传张显菊在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妇女为冲破礼教的樊笼、求得自身的解放进行过艰苦的斗争。从无数次求解放的失败中她们汲取了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奋斗。要团结,首先需要互通声气,只有声气相通,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严格地讲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但作为妇女解放思潮,却由来已久。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紧闭着的中国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伴随着腥风血雨的民族侵略,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中国封建文化。在这场激烈动荡的社会大变革中,妇女问题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和坚持"中学为体"的洋务派有着原则区别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同西方妇女问题做认真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解放的主张,开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一中国妇女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特别是在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下,除遭受政权、族权、神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英国的妇女与家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英国的妇女与家庭问题钱乘旦20世纪,家庭与妇女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大问题,英国的变化则可说是西方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拟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发掘当代世界潮流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妇女的地位20世纪是妇女摆脱家庭束缚、取得独立人格的一个世纪,妇女...  相似文献   

4.
王赳 《世界历史》2007,10(6):14-21
1905—1914年为了扩大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影响,给政府制造压力以争取议会选举权,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掀起了一场颇具特色的抗议斗争。她们通过过激行动、戏剧性行动、报刊宣传等扩大影响的宣传策略,广泛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形成浩大的政治声势,使妇女参政问题首次成为公共领域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美国的中国妇女史学一直致力于描述和批判中国男人对妇女的压迫。中国妇女不是被塑造成为传统父权制的受害者,就是被描绘成新的父权制的牺牲品。近年来,这个强大的认知范式逐渐受到挑战和颠覆。过去那种从单纯的意识形态出发,将中国妇女一概视为父权制牺牲品的论证方式已经淡出学术研究,取而代之的是从社会性别视角揭示中国历史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在美国,中国妇女形象总是与美国学术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美国的中国妇女史学家是在西方的语境中给那些带有西方理论前提的读者来写作的,如何才能真正基于中国历史本身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性别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妇女地位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妇女问题突现,引发了学术界对妇女社会地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文章就黎族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古典妇女史的研究状况,描述了其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与特点,指出西方古典妇女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在研究的对象、途径、范围、方法和分析范畴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知名妇女到关注包括普通妇女在内的全体女性;从使女性在古典史学中显现出来,到把社会性别作为妇女史研究的基本分析范畴,进而超越社会性别,强调女性的多重主体身份,注重差异、多样性和流动性。与此同时,吸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跨学科地进行研究成为西方古典妇女史研究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8.
冯实  王帅  高慧鹏 《神州》2013,(24):10-10
祝福是鲁迅写于1924年2月7日的一篇短篇小说收于《彷徨》之中,小说的主题是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情况,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社会矛盾,体现出以祥林嫂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妇女在当时所受到的压迫和残害,揭露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暗指彻底反帝反封重要性,宣传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60年代,为争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阵地,美国对新中国实施了以冷战宣传为主要形式的心理战。美国对华冷战宣传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播渗透、播撒传单、涉藏反华宣传、针对中国研制和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开展心理"反宣传"计划。50年代的心理宣传计划,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特别是朝鲜战争期间,其心理宣传攻势直接服务于战争需要。60年代,美国对华冷战宣传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冷战宣传手段的多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美国对华开展的大量负面冷战宣传势必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塑造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种冷战宣传触及了东西方对抗的本质——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突。通过对华心理宣传,美国试图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意识形态,旨在达到促使中国国家体制发生变更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 关于妇女问题的主张 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解决妇女问题视为自强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利用《时务报》、《湘报》和《女学报》等报刊,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束缚、禁锢中国妇女的思想,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王道教化”,以消除她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斗志.成立伪妇女组织,对中国妇女进行严密的控制,强迫她们为日伪军义务服务.逼迫中国妇女为娼,使中国妇女惨遭残害和蹂躏.但广大的中国妇女并未因此而消沉,他们或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或愤然挥毫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开始后,有的试点地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认真发动妇女,保证了妇女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的代表也具有广泛代表性。但有的试点地区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把妇女吸引到普选工作中来,因而这些地区妇女参加普选的比例很低,普选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权的实现。发现上述问题后,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将发动妇女参选列入工作计划、多方位宣传动员妇女参选、帮助妇女克服参加选举大会的困难等。由于措施有力,最终绝大多数妇女参加了普选运动。探析发动妇女参加普选的历史经验,对现阶段调动妇女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清中国古代非西方历史发展道路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讨论 ,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看似乎尚不在于给中国古代社会定一个什么具体合适的名义 ,而在于端正下面这样一种认识 ,即要不要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不要把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亦即我们的国情放在重要地位的问题。因为至今仍有不少人把不按照主要是西方所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次序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做法视做不能容忍的“离经叛道”行为。从事情的来龙去脉看 ,“五种社会形态”说在中国的提出 ,是同否认中国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国情亦即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当年郭沫若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宣传马…  相似文献   

14.
近代保险的传入和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 《清史研究》2005,(4):110-114
保险是近代中国社会新生的事物。一种新事物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和生存,除了要具有其产生必要的土壤外,必先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正是通过侵略者的言传身教形成了自己的保险思想和理论。西方侵略者要想达到利用保险业侵略、控制中国经济的目的,首先要使中国人接受保险,缘此,他们开始在中国宣传保险知识。这种宣传包括文字宣传和实际引导。1838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载文介绍西方近代保险业,从文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外商最初向国人宣传介绍保险的情形:且说曾相公如此右思左意,忽有以想来,那外洋舟只来数万里远,海茫…  相似文献   

15.
张广丽 《沧桑》2013,(4):78-81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合作化运动的深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盲目乐观、铺张浪费、依赖国家、依赖社会的问题,在中央政府的号召下,各地展开了以发动妇女为主的勤俭持家运动。政府将勤俭持家与勤俭办社、勤俭建国结合起来,勤俭持家运动的开展,在推动社会风气转变的同时,也对妇女所从事的家务劳动和家庭角色做了重新定位。本文以山西为中心,考察勤俭持家运动在基层社会的宣传动员以及开展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均霞 《民俗研究》2020,(4):117-124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依旧晦暗不明。以歌谣与妇女研究为中心来分析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妇女问题研究的整体取向及其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的关系,会注意到在五四妇女解放运动思潮与民俗学眼光向下的革命中,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者从歌谣中发现了乡村妇女。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文学,认为由于未受礼教的熏陶,乡村妇女的文学在形式上质朴自然,不受咬文嚼字之累,在内容上更敢于表达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妇女的问题,认为乡村妇女歌谣中所吟唱的是受传统家族制度压迫的悲惨生活,歌谣是妇女的"家庭鸣冤录""茹痛记"。无论是对妇女文学的赞颂还是对妇女问题的揭露与批判,研究者都将矛头指向了儒家文化所建立的一套礼教制度,妇女问题成为其批判儒家伦理纲常、参与社会改造的浪漫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崇 《神州》2013,(24):198-199
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并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法治传统。即使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种传统不仅没有断绝。反倒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得到继续的发展。但是在古代中国,这种优越的法治传统却无由完整并成功得以产生并运行。这在中西方同样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对比面前,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没有形成与西方社会一样优越的法治传统。是有其极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两个社会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是造成中国社会在法治传统方面表现出与西方社会诸多不同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社会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路径,才造就和催生了中国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是说,这种传统,运行在距离法治传统很遥远的轨道上,尽管是以一种正向态的姿势。因此,本文拟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社会政制和文化土壤的对比,以期对中国没有形成法治传统的历史缘由作一可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的妇女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推动下,前所未有的一股新生力量——妇女登上了历史舞台,她们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宣传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妇女的自身解放,她们越过了个人斗争,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政治社会活动。此后,各种团体应运而生。当时最广泛的是不缠足会或天足会,但这类团体有的是基督教会创办  相似文献   

19.
寇润平  朱龙 《丝绸之路》2009,(10):54-58
美国浸信会女传教士慕拉第一生事主,33岁来到登州,在蓬莱、平度、黄县等地进行传教长达39年之久,在此期间创办教会学校,尤其是女学,把当地妇女从缠足、受压迫等桎梏陋习中解放出来,提升了她们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同时,为基督教在华的传播、近代科学知识在登州的传播和登州融入西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妇女史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30年来已经从单纯关注妇女的妇女史转变到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一社会性别史(women&;amp;gender’s history)。上个世纪7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以发现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