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寅恪是近代著名史学家,其学术成就堪为学界典范,而其峻洁的人格更为后世所景仰。他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定义,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精辟论断,足见对事理之明察深刻。尤其是他所提倡并终身践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已成为知识阶层乃至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
论钱谦益的“文化遗民”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钱谦益是个思想和性格都比较复杂的人物,其一生充满着苦涩的心迹。在他的身上,不乏晚明文人纵诞的习气,而又时时表现出维护传统道德的严肃面目;他本以“清流”自居,却因为热衷于功名而屡次陷入政治漩涡,留下谄事阉党、降清失节的污名。晚年,他在柳如是影响下参与反清复明运动,在诗歌、史学著作中表现出“文化遗民”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南北朝(以下或简称六朝)隋唐在中国历史分期中的位置,中日学界迄今尚无定说。远不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日学界都曾就中国古史分期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中国学界形成了所谓“三派五说”: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魏晋封建论和与之大体相似的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批评学的视野,以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宋末词人张炎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平经历,认为宋元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新旧文化的突变,而张炎因为对宋文化的重恋情结,故而成为宋文化的传承者,即“文化遗民”.了解此心态后再来诠释其作品,方可得其要旨.  相似文献   

5.
付文忠 《神州》2011,(26):146
价值观与文化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影响到已有的文化成果的取舍兴废,又影响到新文化创造的取向和用力的大小。"以和谐为最高价值的价值观"(张岱年程宜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尽管各派哲学、价值说各有不同,但其内涵是相通的,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相似文献   

6.
7.
邵晓晖  谭明茗 《沧桑》2014,(3):120-123
首义精神作为湖北辛亥首义文化的核心应当被推广。当前,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相互渗透,西方的贵族精神被国人曲解的现实曾成为社会热点。本文在阐述了首义精神与贵族精神后,通过比对明晰贵族精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文化,而首义文化与贵族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处。建议进一步挖掘首义精神的内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首义精神打造为新时代湖北乃至中国的贵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东渐西学运动的引领者,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的政治思想是其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于严复政治思想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严复曾经历过大的转变,也有  相似文献   

9.
曹曦  殷开 《安徽史学》2006,(3):115-118
随着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与台湾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台湾民主国的著作越来越多.较有代表性的有黄秀正的《台湾割让与乙未抗日运动》(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黄昭堂的《台湾民主国之研究》(台湾现代学术研究会1993年版)等,但是这些多为港台学者的著作;大陆关于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相对较少,其中主要的有桑兵的《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等,而且许多仍然停留在史实陈述层面和历史评价上,真正深入地研究尚待展开.  相似文献   

10.
寒山,寒山诗,及其悲喜剧般传奇一生,虽然历史冷落了干百年,但也仍不时地引发了我国诸多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评论,纵为誉毁交加,扑朔迷离,但他那内涵幽深,气势濒洞的诗篇,冷漠、嘲讽、冰寒而彻悟的文理,尤以其所展示的智慧情态中,所蕴含着的“禅机哲理”,以及警世社会的强烈灵气、英气、神气、硬气,其逸群的思想和情操,流播四方,不胫而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以至使唐之后的张继、韦应物、王安石、黄庭坚、朱熹、  相似文献   

11.
刘秀鸿 《黑龙江史志》2013,(13):291-291
文化强则中国强,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纲领,建设文化强国已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要贯彻文化强国战略,必须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新发展,着力打造文化精品,着力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付文忠 《神州》2011,(11):146-146
价值观与文化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影响到已有的文化成果的取舍兴废,又影响到新文化创造的取向和用力的大小。“以和谐为最高价值的价值观”(张岱年程宜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文化思想的核心价值,尽管各派哲学、价值说各有不同,但其内涵是相通的,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思想精华,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杨振宇 《古今谈》2006,(3):23-28
清季民初的中国像是被一种魔力突然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乱世潜流中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人,他们生存于古今中西的文化语境中,堪称通儒硕学,令人想起欧洲文艺复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刘泽华 《炎黄春秋》2012,(10):71-76
一、"天王圣明"的思想意义在中国学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道"与"王"是二分的,在儒家看来"道"掌握在孔子手里,因此孔子是最高的思想权威。这种看法从孔子在世时就逐渐兴起。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后来孟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更明确提出"道高于君",孔子则是道的化身,自然也高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先生《东晋南朝之吴语》一文曾提出江左士族操北语,而庶人操吴语之重要论断,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挖掘。除了陈先生指出的政治变迁之外,导致东晋南朝士庶用语不同的原因尚有三端:一是中原文化占据优势地位,诗词写作须合乎中原正声,北人南渡以后的清谈和文会,更是引发了吴地士族的兴趣和追随;二是士庶生活环境不同,庶族置身南方之后,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的吴语环境,而士族多居住在自给自足的庄园,接受着世代传承的家族教育,存有相对完整的北语环境;三是士族多文人而庶族多武将,后者很少参与赋诗清谈活动,仅以功勋而显达,不必在文化上征得士族之认同,故其语言但图便利、不求雅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艺坛上,石涛可以说是一个被褒奖最多的古典画家之一。主张变革称他为“现代艺术之你”,主张艺术反映生活视他的《画语录》“看重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更有表现主义在他的作品中看出了水墨恣肆与“本能宣泄”的互通,而精研笔黑则从他的“蒙养”中体会笔墨功力……  相似文献   

17.
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其特点是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发,从中确立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意义,为人生文化提供种种价值理想和实现此等价值理想的途径与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标志."天人合一"思想是其中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王淑姬 《黑龙江史志》2013,(11):276+286
"国家形象"是国家雄厚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国"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丰富发展。本文以近现代"大国"内涵嬗变的研究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于我国"大国形象"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大国形象"塑造提供合适的教育并发挥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中体西用"是一种以中学为主导,中西兼容的文化结构。它对中学与西学两种不同文化因素进行调试整合,成为甲午战后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学模式,其发展轨道之一是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既是对旧时代的继承,更是新世纪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蕴涵着对领导文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领导 精神创新、领导价值观创新、领导形象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