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重 《炎黄春秋》2010,(7):43-50
<正>引言抗日战争中,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办报。日本投降后,在江苏淮阴任《新华日报》(华中版)通讯部主任,同时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通讯部主任。1946年9月6日,接替范长江任社长的恽逸群通知,我与陈笑雨被任命为新华社特派记者。不久,我与陈笑雨又被分别任命为新华社华东总  相似文献   

2.
燕凌 《炎黄春秋》2004,(9):35-40
1948年12月间,范长江奉命离开新华总社的领导岗位,从西柏坡到了北平附近,参加准备接管北平的军管会的工作。1949年1月31日,他领着从华北人民日报社抽出来的一部分人员,加上华北局城工部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生里挑选出来的适合做新闻工作的地下党员、进步青年,从良乡到北平西郊住在程砚秋别墅里一段时间,然后随解放军进城,接管新闻出版机构,创办和主持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不久,他又奉命随军南下,上海解放后主持创办了新的《解放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回到北京,辅助胡乔木主持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工作。1950年初,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3.
正在1952年3月21日、22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连载了关于平顺县一个小山庄"川底村"的文章《川底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川底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范长江在《人民日报》社社长任上唯一的一篇新闻作品。新闻大咖范长江范长江,四川人,是中国杰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穆青,老记,中国新闻事业家与新闻摄影家,中国新闻史上的擎旗人。河南杞县人,回族,生于1921年3月15日。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40年7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2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11946年2月调入东北日报社。1949年4月起历任北京新华总社特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之死     
“1970年10月23日,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逝世。”新华社10月22日的电讯在“历史上的今天”栏目中简介说,“范长江,四川内江人,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曾先后担任新华社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等职。他在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1948年4月27日,上海《申报》刊发过一则特大新闻,搅得整个上海滩沸沸扬扬。读者读得云里雾里,不辨真伪。 《申报》这则新闻的标题十分醒目:《少女杨妹九年不食》。一个人可以连续9年不吃饭而照样活得很好,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居然在《申报》上落字有据且言辞凿凿。被猎奇心理驱动的市民自然无法抗拒这种“新闻”的诱引,纷纷掷币买份《申报》一读。在报贩“特大新闻,一个人不吃饭可活九年”的吆喝声中,《申报》销量大增。更有《申报》馆阅报栏前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人们读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报道: 该报驻重庆记者日 …  相似文献   

7.
黎辛 《炎黄春秋》2003,(3):74-78
张谔是我久闻大名的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可是,到1942年初我调到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作副刊编辑时,才认识他。  相似文献   

8.
正1941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也是《解放日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办报的宗旨。1942年年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根据毛  相似文献   

9.
1941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世界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同时停办了陕甘宁边区的其它报刊、杂志。接着,中央又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此后毛泽东同志一直十分关注《解放日报》的发展与变化,他不仅经常为报纸写稿。还深入报社解决问题,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鹏 《炎黄春秋》2007,(12):41-48
范长江(1909—1970年)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他的名字与中国现代新闻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黎辛 《纵横》1997,(11)
曾在延安《解放日报》工作多年的黎辛,回忆起当年毛泽东对党报的关怀,便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中,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了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字、写稿、改稿、校对清样等等的历历往事。  相似文献   

12.
一、延安记者要求"采访自由"事件1941年初夏,在延安清凉山上的一个窑洞,我的爱人田海燕带我拜见了博古。我们为何拜访博古呢?这需要作点背景介绍。我的爱人田海燕,是四川泸州人。上个世纪30年代,他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进入中国医学院习中医。"七七事变"后,他通过邹韬奋先生介绍到了延安,先在抗大(四期)学习,毕业后先后在抗大政治部、新华社、《新中华报》工作。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  相似文献   

13.
韩兵 《炎黄春秋》2003,(6):17-19
恽逸群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爱国报人。他不畏权贵,不为利诱,对祖国和人民披肝沥胆,对一切丑类无情鞭笞,就是这位共产党人赤诚的一生。恽逸群,1905年1月24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寿山村一个塾师家庭。他自幼饱读经史,16岁时,他满怀科学救国理想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理专业,仅读了一年就穷困辍学,到无锡市电话公司当了一名技术员。他在上海目睹了举国震惊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血淋琳的屠刀告诉了他,救国必先反帝,于是他参加了刚改组的国民党,走上革命救国之路,回到武进担任县党部常委。1926年7月他又参加了共产党。次年3月,北伐军随着浩…  相似文献   

14.
林默涵在清凉山黎辛林默涵同志在延安时期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部作过编辑,那是1943年春至ig44年末的事。《解放日报》位于清凉山东侧山麓。“滚滚延河水”在山下从北往东绕过,站在山上往前看,它的前面便是“巍巍宝塔山”。清凉山历代古迹名胜多,山...  相似文献   

15.
1941年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同时停办了陕甘宁边区的其它报刊、杂志。接着,中央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此后毛泽东同志一直十分关注《解放日报》的发展与变化,不仅经常为报纸写稿,还深入报社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奠基与成型的历史见证。延安《解放日报》始终践行和完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观,从初期发展到调整,从媒介资源整合、“苏化”、城市化、精英化到本土化、大众化和组织化,在艰难和痛苦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核心,成为边区乃至中国革命事业的传播大本营,丰富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文史》2010,(4):77-77
<正>1907年7月17日贵州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张报纸——《黔报》在贵阳出版发行。背景:当20世纪的大门开启时,贵州、贵阳本地没有报道每日新闻的报纸出版。上海出版的《申报》因路途遥远,辗转寄到贵阳时,对已逾月,新闻已成旧闻。创办一张贵阳出版的报纸,以开发民智,了解天下大事,传播本省本地新闻,成为欧风东渐中贵阳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在周培艺(周素园)积极建议下,贵阳士绅于德楷、唐尔镛等筹集股金8000两银子,在贵阳后新街通志书局成立《黔报》报馆。报纸由周培艺负责编辑,周培棻为发行人。  相似文献   

18.
报业巨头史量才的这段因缘,颇具传奇!《申报》是近代中国上海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申报》最初是外国人创办的。早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4月,英国商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纵横》2007,(11)
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著名的旅行考察。旅行通讯在《大公报》连载并结集出版,广大读者由此开始了解共产党和红军长征,认识陕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共著名领袖人物……客观真实的报道,打破了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范长江的"旅行通讯"在新闻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本人也成为最受共产党、毛泽东欢迎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李永春 《百年潮》2004,(11):46-51
《申报》是英国人美查(Frederick Major)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一种商报,后来发展成为在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任驻英法公使,因《申报》关于他画像、茶会两事报道不实,且语多讥讽凌辱之意,自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到次年三月。从巴黎到伦敦再到上海一直追究并拟状诉《申报》。此事被称为近代中国史上“华字报最初最巨之交涉”,是近代中国报界最早的“语言文字之祸”。郭嵩焘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学习西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声誉而状诉新闻报刊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