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古代,"三礼"学既有学术意义,又有治术意义。"三礼"学受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学者的普遍重视,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基础伦理和制度资源的角色。在20世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之下,"三礼"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发挥了哪些文化功能?又是如何发挥其文化功能?此外,20世纪的学者在从事"三礼"研究时所持有的理论前提、研究视界和研究方法,又突显出什么样的学术研究取向?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潘斌副教授新著《二十世纪中国三礼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灾害史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在学科界定和理论探索、研究方法创新突破、资料积累、多学科交融的综合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值得肯定的成绩,也有需要反思的一系列问题。初步梳理,这4个问题或许与当前灾害史研究动态相关:1.过去所做的工作并取得了哪些共性认识?2.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哪些方面属于填漏补缺?4.我们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一、灾害史研究的共识性问题。过去2000年内,见之于正史《五行志》以及方  相似文献   

3.
李娟 《人文地理》2013,28(5):160-160
如果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有哪些?答案可能很多,但毫无疑问,中国的城市化必然是其中的一个。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有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那么,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显然,城市经济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话题 3生态摄影理念生态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态题材为对象的摄影,那么,什么是生态,它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是重点表现对象,如何拍出有价值的好片子都是需要搞清楚的。什么是生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这里说的自然环境就是指生态环境,那么什么是生态环境呢?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也是  相似文献   

5.
陈翰笙与托尼从分析生产关系入手认识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实质,从耕地不足和工资低下等方面寻找农民普遍贫困和自我剥削的原因。托尼既承认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解决农村经济问题需要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调查而实行渐进改良,又基于欧洲历史经验提出社会发展方案;陈翰笙强调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对农民的剥夺,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处于社会发展转折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主张以革命方式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两人从历史学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并以学术研究回答现实问题,为理解历史学家与现实的关系及史学家间的学术研究方法融合与学术见解的相互塑造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明年是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抗日战争相关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研究热点。抗日战争史研究应该如何进一步深入?过往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在这一方面还应该开辟哪些新的研究领域?采取哪些新的研究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思考与总结。回顾以往的研究,笔者觉得,研究视角的宏大和多元更加重要。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得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之一。第二轮志书要不要记述社会保障?如要记述,又如何设置篇目,重点记述哪些内容?以下笔者谈点拙见,供编纂人员参考。一、第二轮志书记述社会保障的必要性第二轮志书全面系统地记述社会保障内容,不仅是志书体现时代特色的需要,也是志书服务现实的需要。(一)记述社会保障是二轮志书体现特色的  相似文献   

8.
管祥麟 《江淮文史》2005,(2):118-132
2004年6月25日,我应邀在天津南开大学做了一场题为“只身考察56个民族艺术中国行”的人素质讲座,整个会场井然’有序且气氛热烈,最后主持人预留了半个小时让现场的同学们提问题。其中一位伦理学院的研究生提问道:“请问管老师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你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你的家人支持你吗?民间艺术包涵哪些内容?”我想,这篇章就是对他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六十条”)在全国农村试行。9月29日,毛主席给中央常委写信,说“我们对农业方面的严重平均主义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还留下一个问题。农民说,六十条就是缺了这一条。这一条是什么呢?就是生产权在小队、分配权却在大队  相似文献   

10.
陈翰笙对唯物史观的接受和运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以唯物史观为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以相互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的社会形态演进。同时,他将社会现实提出的问题置于研究的中心,以经济区域作为分析社会的基本单位,以获得对于社会的科学认识。他力图发挥史学求真求实、经世致用的功能,使历史研究对科学地认识现实有所贡献。对其史学观念和方法论进行梳理,有助于理解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术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5.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2)
<正>科普对每个学术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我们该如何进行科普?我们做科普到底想科普什么呢?无疑,科普,一定是科普科学知识。如果科普科学知识,是哪些知识呢?什么样的知识呢?实际上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只是科普科学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当今网络发达、容易获得知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汤茂林  陆玭  吴秀 《人文地理》2011,26(6):14-18
学术研究的市场化和实用化导向日益明显,彰显了市场经济对学术的明显影响。我们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初的那点理想主义精神几乎被市场经济一扫而光。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还相当薄弱,除了商品经济这一因素的影响外,还与研究生教学的薄弱、功利化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不大讲问题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学术管理的学术导向,在学术评价中更大范围地引入同行评议制度,引导学人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对学术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以增加问题意识,进而在此基础上作出原创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中央提出了"百家爭鳴"的口号后,全国学术界都在躍躍試声,惟独考古工作領域內还頗为沉寂。这是不是說考古方面就沒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也沒有什么需要爭鳴?如果我們对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烈情况不是故作  相似文献   

19.
政治运动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工作了二十年,前十年即1956年8月——1966年5月,是开创和建设的十年,学部的建设有了相当的发展;广大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埋头做学问,学术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泛滥,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连续不断,严重干扰和阻碍了学术研究的进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大都是为探究人类对现实社会认识改造的规律,几乎都与现实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中,往往混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区别,被冠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科研人员,几乎动辄得咎,学术研究陷于死气沉沉的局面。后十年赶上“文化大革命”,除去斗来斗去,就是全部被赶下乡去当农民或集中几年清查“5·16”,不论年长年少的知识分子都不得安宁,根本说不上坐下来读书。这些年的科研工作,陷于极大的困境。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富有想象力的创意是一幅油画创作的灵魂油画从国外引进到中国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道路。很多人认为现实主义,即画现实中眼睛看到的东西,其实不然。何为创作?也就是创新,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怎么高于现实呢?这是很多画家头疼的一件事。想象力是解决这一头疼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