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在湖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自50年代以来,黄梅戏却在安徽得到发展。1984年湖北省委为国湖北人民的心愿,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11年来,广大黄梅戏工作者为落实省委指示精神,遵循省文化厅提出的“学习、继承、借鉴、革新、创造”的指导方针,为黄梅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创作、演出、人才培养和剧团建设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突出成绩。一、剧团建设1984年以前,全省专业黄梅戏剧团只有黄梅县、英山县、新春县3个剧团,现在已发展为7个专业剧团,新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方族文 《江淮文史》2020,(4):129-138
正1956年安徽省举行首届戏曲会演,由太湖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巨流》获优秀演出奖,主演王鲁明一鸣惊人,荣获演员个人一等奖。他凭此成为最早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的演员之一。王鲁明同严凤英大师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一样,出身草根,没进过科班,也没多少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黄梅戏故乡──黄梅县的戏曲舞台上生机勃勃,形势喜人,广大城乡黄梅戏曲活动十分繁荣,业余黄梅戏剧团遍及全县,每逢节假日,一去二三里,村村洗洗都唱戏,专业剧团上山下乡演出,也是场场爆满。县黄梅剧院演员队1989至1993年,平均每年上山下乡演出都超过200场,年收入达到9万多元,是历史的最好水平。这一可喜局面的出现是与黄梅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分不开的。他们高瞻远瞩,把繁荣与发展黄梅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近10年来,全县广大戏曲工作者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为振兴黄梅戏事业…  相似文献   

4.
话剧,曾在新疆的历史上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有过无数语言不同的热情观众,也有过一批风格通异、光彩照人的剧团。30、40年代先后活跃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舞台的两个实验剧团便是其中耀眼的明珠。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应盛世才的请求,中共中央于1938年《月起,先后派优秀儿女来新D疆工作,其中文艺于D部有子村、刘伯位、D陈谷音、朱旦华等。1939年又一批著名D作家、艺术家茅盾、赵丹、王为一、徐韬、朱今明、易烈、叶露前也由重庆等地来疆工作。从此新温的文艺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繁荣时期,话剧等艺…  相似文献   

5.
41年前,曾有过一出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京剧现代戏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戏曲舞台上轰动一时,这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京剧团排演的京剧现代戏《八一风暴》。1963年8月的一天,剧团接到国务院打来的电话。询问剧团在京的演出情况,问“8月20日有没有安排演出,如果没有就不要安排了。到政协礼堂来演出,首长要看戏”。自剧团7月晋京公演以来,先后有徐平羽、周扬、林默涵、刘清扬、罗瑞卿、粟裕、肖向荣、邓子恢、高登榜等首长观看了京剧《八一风暴》。这回是谁来看戏?对大家来说是个谜。8月20日剧团全体演员早早的来到了政协礼堂,做好了演出前的…  相似文献   

6.
正1967年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文艺舞台上一片肃杀、百花凋零,全国绝大多数剧团,从国家级剧团到县级剧团都因过去上演的是"封、资、修"剧目而停止演出,剧团中的一些名导演、名演员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而关进"牛棚",演戏的行头被烧毁,道具被砸烂,全国八亿人民只能看到八个样板戏。后来,一些群众组织和基层单位也开始学排样板戏,在本单位或在周边地区演出。  相似文献   

7.
中央歌剧院40年程若1952年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歌剧团、民族歌舞团、管弦乐团与中央戏剧学院的歌剧团,舞蹈团、管弦乐团以及两个单位的演出部门、行政部门合并成立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一个部门齐全的、专门从事歌剧创作演出的歌剧院,便在北京诞生了。当...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末,作为向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新歌剧《洪湖赤卫队》在武汉诞生了。从此,《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传遍了祖国四面八方,排演此剧的湖北省歌剧团也随之蜚声海内外。更令人高兴的是,我们这些《洪湖赤卫队》剧组的同志(笔者时为剧中男主角刘闯的扮满者)也因此受到当时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亲身感受到了他们对《洪湖赤卫队》的喜爱之情。 湖北省委决定《洪湖赤卫队》赴京演出 1959年夏秋之交,湖北省歌剧团排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开始演出时并没有得到观众的好评,相反,还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正当大家感到…  相似文献   

9.
《前线》,是在苏德战争期间由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创作的一部三幕五场话剧,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1944年由诗人萧三译成中文。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相继演出,太行军区是由军区政治部先锋剧团和三分区前哨剧团及五分区奋斗剧团组成的联合剧团演出的。这3个剧团的总人数...  相似文献   

10.
女子十二乐坊:带着民乐回舞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十二乐坊到底有多红? 新唱片《奇迹》订货240万张,数周内售出170万张,高居排行榜首位; 她们在街头吃串鱼丸,都会引发交通堵塞;在武道馆告别演出,台上的乐手和台下的乐迷哭成一片泪海;受邀来上海参加"世界旅游资源博览会"的专场演出,日本乐迷包了专机来追乐坊, 日本记者的镜头比本地记者还多……如此的风光,只有当年的邓丽君才享受过。  相似文献   

11.
于蓝 《纵横》2014,(3):54-55
我知道陈荒煤同志是在1938年,他率领移动剧团到延安演出。那时,我也刚到延安不久。他和张听等同志都参加了演出,我的印象很深。  相似文献   

12.
漫谈宛梆和翟道三的表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宛梆,即南阳梆子,因南阳古称宛,简称宛梆。但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的称谓。解放前,群众叫其梆子戏,那时河南梆子(豫剧)在豫西尚未流行,所以不致混淆。解放前后,豫剧很快发展到边远地区,大家又叫宛梆为老梆子,以与豫剧区别。记得1957年我到开封上学后,假期路过南阳,宛梆在南阳演出,戏报上写着“内乡县南阳梆子剧团”,头小脚大,群众莫名其妙。还有一种叫山梆的,更稀少、简单一些,我曾见到与宛梆同台演出过。这个剧种解放不久便混灭了。 解放后宛梆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解放前就有的阵容,主要演员有王春生…  相似文献   

13.
张健初 《江淮文史》2005,(6):95-104
一日,笔者在一徽章收藏者处,见到两枚“安徽皖剧团演员证章”,颇为惊讶.作为一个省级演出团体,安徽皖剧团成立于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演员构成情况如何?而皖剧,指的又是什么剧种?笔者就此咨询过王兆乾、汪自毅等黄梅戏专家,不仅得不到答案,也同样让他们感到意外.正因为如此,笔者对老省城安庆民国初期的戏剧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4.
晋绥边区人民剧社,组建于1948年的八九月间.它是由绥蒙剧社、七月剧社的留守处和晋绥二中业余剧团兼并而成的.共分两个队,一队是演出历史剧,以传统剧目为主,二队是演出现代剧目,以歌舞为主.它在晋绥根据地虽仅一年多的历史,但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怀梆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每个关心其发展的人最想了解的问题。通过对济源市东郭路村怀梆剧团的调查得知,不仅东郭路村,许多农村的业余剧团同样存在呼唤新作品问世以激活这个剧种的问题,都希望本村剧团能通过新作品的演出获得更多的观众。依据其发展的可行性,如:多推出优秀新作品;加大怀梆宣传力度;提高怀梆艺人素质等,处于濒危状态下的老怀梆或可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善突破僵局。  相似文献   

16.
卜平 《江淮文史》2001,(2):4-10
采访滁州市政协委员杨子美是冬天的一个日子,我电话和她约好后,就前往剧团所在地,杨团长准时在迎街岔路口等我。早在滁州市政协一届二次全会上.我就结识了杨子美团长,她那双明亮传冲的眼睛,给人印象很深刻,坦诚的性格中洋溢着朴实、自然的气质,使人很容易接近。见面后,我们边走边说,左拐右拐就到了市黄梅戏剧团。  相似文献   

17.
1947年2月初,欧阳予倩先生率领上海新中国剧社数十名团员来台北演出。台湾文艺界及广大文艺爱好者,如久旱遇甘霖异常兴奋。关于他的传说不胫而走,有的说欧阳先生曾是京剧名旦之一,后来改行致力于话剧事业;有的说欧阳先生曾到日本东京专演进步话剧的筑地小剧场进修过;有的说:欧阳先生抗战期间带领剧团巡回进行救亡演出,一次翻车受了重伤。大概是台湾戏剧界同仁大都有过辛酸经历的缘故,对既是中国话剧界泰斗,又有着曲折的艺术生涯的欧阳予倩的来临,寄与了更多的关爱,更大的希望。谈起台湾的戏剧,一幕幕幼时的记忆浮现眼前。我上…  相似文献   

18.
正悠悠岁月,我们这代人在黔剧艺术的道路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岁月伴随我们成长,岁月伴随我们辉煌,也伴随着困惑和迷茫。在我们心里有好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每每想起,还是那么兴奋、激动和情不自禁。我们贵州省黔剧团(现黔剧院)有大小演出剧目一百多个,《奢香夫人》是黔剧优秀保留剧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黄梅采茶戏入典年代和流播198O年5月23日,我访问了波阳县文化馆赵南元同志。据地介绍:池是1959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的,1960年成立波阳县采茶剧团时他搞音乐,后来稿编导,剧团缺演员,也参加演出。1969年剧团撤销,他随团并入县赣剧团,现在文化馆搞创作。他说采茶戏建国前叫三角班,又名“黄梅调”,相传明代中叶由黄梅县传到波阳。解放前黄梅县经常发大水,不少民间艺人,到翻阳湖两岸逃水荒,用道情、连厢等形式,将黄海采茶戏传到了波阳。一般来说事唱一本正戏,再唱“找”戏。正本戏如《珍珠塔》、《罗帕记》、《乌金记》等,小…  相似文献   

20.
童然星 《古今谈》2001,(2):37-39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以后,浙江官方成立了抗敌后援会。8月26日,在该会宣传工作团之下,又组建了浙江流动剧团。流动剧团到浙江各地演出,宣传抗日,唤起民众和日本侵略进行斗争。不少进步青年受剧团的影响,纷纷参加了革命工作,掀起了浙江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