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僚政治,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产生而出现,自秦汉以后存在了二千余年。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官僚政治是对君主专制政治的一种补充,也可以说是君主专制政治的附属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不仅伴随君主专制政体而存在,而且,它没有随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而消失,相反,在我国近代又出现过它的变种,表明这个古老而又跨时代的政治形态既是根深蒂固,又有很强的亲和力。深入系统地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对于了解我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发展规律,探讨封建社会长期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2.
顾江龙 《史学月刊》2007,(12):37-44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获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的时代,但是东晋南朝与北朝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法制层面对赃罪量刑和除免官当的考察表明,在法令的规定上北朝对待官僚较东晋南朝更为宽松,在法令的贯彻上北朝却相对严格。由此我们看到,尽管江左士族享有更多特权,但这些特权多在法令规定之外,不属于正常官僚政治的范畴。而北朝士族却积极在律令框架内寻求自身的权益保障,其努力所获得的丰厚成果为隋唐帝国的官僚所继承,从而为官僚政治的理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铁券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券,作为古代帝王赐给功臣并使其世代可享受某些特权,尤其是犯常罪免死的凭证,很早就在中国出现。在唐以前以贵族政治为主流政治形态的社会里,它的存在是贵族政治的产物。但在官僚政治成为社会主流政治形态的明代,朱元璋却把给功臣赐铁券这种贵族政治的产物制度化。但这种制度很快就被后世君主的个人政治要求、大臣向皇帝乞券、宦官干预颁赐或直接剥夺某些功臣的铁券而破坏。使铁券的颁赐出现一系列异化。明太祖把铁券实施的制度化以及明中后期铁券实施的异化,在官僚政治成为主流政治形态下仍存在贵族政治的前提下,是一种历史倒退。因为铁券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同时它又对君主专制和封建法权构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4.
中国官僚政治产生于古代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革命中 ,开始革除官僚政治。其间经历三次较大规模的进攻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和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期间 ;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创建人民共和国之后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中  相似文献   

5.
科举制度与唐代教育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与唐代教育危机任爽唐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与科举制度的推行相适应,教育事业特别是官学教育被纳入完全为封建官僚政治体系服务的轨道。这不仅使唐代教育事业因获得新的契机而一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因步入歧途而迅速导致了严重的危机。本...  相似文献   

6.
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以礼制与法律的合流为契机,唐代礼制支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官僚政治体系的完善,维护了宗法关系的调整与社会观念的更新,促进了大、小传统的渗透、区域文化的沟通与民族关系的融合。不仅在制度规定上具有系统、完整、丰富的特点,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礼治格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礼制的作用,就不会有大唐盛世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官僚政治"这一概念自清末民初以至今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但始终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性。人们对"官僚政治"的理解受到诸种因素的影响,随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同时这种观念的流变又左右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并最终影响了时势的发展方向。对由民国建立至抗战爆发前夕"官僚政治"概念的引入及其本土化过程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的选择,对于当今反官僚主义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官僚政治是体制性官僚主义的表现形态,在政治体制上表现为政府权力不受制约,具有侵犯公民自由和权利的倾向,政府机构官僚主义的泛滥成为必然。在这种政治体制后必定具有特定的文化精神为支撑,封建官僚政治的传统文化精神里的重大缺陷在于缺乏民主的意识和精神,因此民主是防治官僚主义的最佳对策选择。以民主的方式防治官僚主叉是一个如何在政府与个人、集体与个人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农业社会化思想为框架和问题意识,来梳理关于农民特别是小农的组织化问题上的思想纷争。小农的合作组织在市场经济环境、集权体系和官僚政治中的生存能力,是我国小农再组织化的前提条件,通过梳理发现:这种必要的生存能力,在实践中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在理论上也没有得到深入讨论。当前对于小农新型组织化的讨论仍然处于一个很笼统和含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刘蓉 《史学集刊》2004,(4):100-106,59
私徒属是春秋时期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社会群体 ,主要指卿大夫属下团聚着的依附人口 ,包括家臣、私卒、养士及贫民依附者。私徒属是卿大夫的私有领民 ,不受国君直接控制 ,在政治上依附于其贵族主人 ,通过为贵族主人服务而活跃于春秋时的政治舞台 ,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战国时期 ,随着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官僚政治的确立 ,私徒属这一社会群体渐趋消亡。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6,(5)
马克思在《黑松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中通过对黑格尔的王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批判,得出了人民主权的社会治理理念。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笔下的人是"现实的人",是活生生存在的,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的人。马克思主张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他认为推翻资产阶级的官僚政治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马克思《批判》中的社会治理思想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性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总结这些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发展到宋元时期已是弊端丛生,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认识到建立监察制度,对保证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性,在吸取前代尤其是元朝吏贪将弱的教训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一套具有君主专制色彩的监察制度,经过后继者不断改革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渗透到中央、地方各个领域、很有成效的监察体系。本文拟就明代监察机构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南北朝隋唐之际“流外”性质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与隋唐流外官构成差异显著 ,其转化过程说明作为士族政治产物、强调士庶之别的流内流外品级制度产生了适应于官僚政治的变化 ,“流外”的性质发生了变迁。“流外”摆脱了中正品之影响 ,其区分高级文官与低级吏员的潜在功能得到强化 ,“流外”的职位意义得到强调。与南北朝相比 ,唐行政机构内流内、流外之分 ,是以各个职位的职责为根本而确定的。这些为“流外”这个旧形式赋予了新内容 ,是南北朝士族政治向隋唐官僚政治回归中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秦汉二十等爵制对军功集团具有消解作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得出:其从制度上规定了军功集团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并保证了皇帝对军功集团的权力进行自由、适度的分配、调节,使在战争环境中凭军功取得地位的特权集团顺利地转入和平环境中的正统的官僚政治体制之内,并在身份上,最终使其融入到社会、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15.
清初,河务由工部总其责,并委以河道总督专其职。进入18世纪,随着人口压力所形成的社会整体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关乎国计民生的事务更加重视。两江总督由临时性的介入河务,到通过官僚制度的规定将责权确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高,即向技术官僚的转变。它所揭示的,一是18世纪的社会环境需要有才干的经世官僚和技术人才,而社会环境为行政官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大的舞台。二是,官僚政治体制中的积极因素、官僚个人素质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专制皇权正是通过对这些复合型的官僚,把握着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行政命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有一种以"舍人"为名的官职,其名源于战国时对私人宾客的称呼,秦汉以降成为官称。"舍人"指称对象的正式化程度不断提高,本文称之为舍人的"公职化"。本文引入"编任资格"这一概念,试图考察以下两个变化:其一,舍人"编任资格"的变化,即"舍人"这一称谓被纳入到官僚组织之内,进而由侍从官职扩展到行政官职;其二,称"舍人"之官种类的变化,即魏晋南北朝时很多官以"舍人"为名,而唐宋以后转而减少。前者展示了官僚政治演进中私人依附关系向公共行政关系转变的过程,后者展示了官僚政治演进中新设官职与候选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基本特点,封建官吏是代表整个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因此,对官吏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封建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于是,作为封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封建法律,也把官吏立法作为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在这方面,西汉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时期。西汉封建政府,继承秦代“明主治吏而后治民”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传统课题:1736年末,广西巡抚金镇因钱粮弊该而丢官。本文想探寻此事之来龙去脉。从事这一小小事件研究的原因,除了笔者自身的兴趣外,还在于它能告诉我们清朝官僚政治的本质,展示清廷通过土地开垦解决粮食不足政策执行中所存在的政治问题,以及因皇位更替而引起的政策变化。正是土地开垦,或垦荒,断送了金供的前程。自从1644年清朝建立以来,开垦即成为清廷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最初是恢复在改朝换代战火中备受摧残的社会经济,重建中央政府的财政基础,包括众多措施,如实行屯田、对开垦者贷给种籽、农具和牲畜…  相似文献   

19.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任士英引言隋唐时期,因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与三省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格局相适应,确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其表征之一,乃是承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分流的趋势,正式形成了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流内、流外两大职官系统,并为赵宋以后职官制度的...  相似文献   

20.
正秦汉时代皇权-官僚政治的成立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大转向,并且以其固有的性格,对后来两千年的政治实践影响深远。2002年张汤墓在西安市南郊被发现并进行了考古发掘。2008年,张汤之子张安世的家族墓地又在西安市东南凤栖原被发现,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于是,这个在汉代具有标本意义的政治家族再次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