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一王栻先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资深教授,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国研究严复的第一人。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以后,他在南京大学历史系招收了三届硕士研究生,共五人。我是他第三届招收的研究生,是1980年春考的,1980年9月1日进校。那届王栻先生只招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南京大学历史系全系也只招收了三个人,另两个是中国古代史的。原因可能是自1978年  相似文献   

3.
<正>我曾参与编写一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史,此书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回顾丛书》十卷本中之一卷。任务确定后,我先看材料,并把有关陶渊明的资料,论文、专著,凡能找到的都读过了。令  相似文献   

4.
胡井远 《湖北文史》2004,(2):126-143
1915年12月4日,父亲出生在松滋县老城镇西门河一户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那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军阀?昆战的黑暗年代,1927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后的革命浪潮也席卷了松滋。12岁的父亲加入了儿童团,参加了高唱“打倒军阀”的革命歌曲和禁烟、禁赌、禁娼、禁售洋货的活动。这是父亲少年时最早接触的革命活动,对他以后的人生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晓丹 《纵横》2013,(2):32-36
我的曾祖父吴雷川先生,著名教育家,前清翰林,浙江大学的奠基人和燕京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在近现代大学教育史上,他被誉为“影响力堪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式的人物。教育思想之形成吴雷川(1871—1944),祖籍浙汀杭州钱塘县。  相似文献   

6.
<正>惊悉导师陶德麟先生2020年5月24日下午5点08分溘然仙逝,学生不敢相信,悲痛不已。5月28日与先生做了最后的告别,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不时在脑海浮现,一切都仿佛在昨天。谨以此文记下先生的指导与教诲,表达学生无尽的怀念与哀思!幸入陶门,师生结缘我初识陶德麟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7.
刘潇然先生是河南民主革命的先驱,是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加人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是研究农民革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也是我非常钦敬的良师益友。刘潇然大我12岁,但我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荣辱同心,是情同手足的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8.
正一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一般人只需经过3次考试,我却经历了6次。人生历程跌宕起伏,记忆中最深的除了苦读、历练以及国运造化而外,最难忘的就是伴随我成长、给予我帮助的老师。1957年我12岁,市南小学毕业,却没能升上初中。班主任赵升曾经在课堂上讲过:"杨慧天的智力是全年级最好的。"看来,肯定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我未被录取最主要的原因是六年级时的一堂音乐课。授课的是一个三十  相似文献   

9.
李焱 《史志研究》2000,(1):66-67
乔志强先生(1928-1998)。山西交城人。生前是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并担任山西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山西省历史学会理事长、山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委员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因患目疾,现正住在医院。在医院里接到"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的通知,满怀兴奋,感到有许多话想说。六十年前,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战斗旗帜。他的理想和行动,教育了清末民初的年轻一代。直到如今,中山先生伟大的革命精神仍然是爱国青年的鼓舞力量。首先,令我最难忘记的是中山先生一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热烈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就以中山先生进行民主革命、组织革命政  相似文献   

11.
<正>自1913年至1925年初,我曾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12年。1908年,我16岁,在湖北蕲州高等小学堂读书,参加了同盟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第三天,我联合同学发动蕲州起义。翌年,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我离开家乡东下,经哥哥田桐介绍,晋谒先生,这是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我自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13年2月,孙先生搭乘"山城丸号"轮船,自上海启程赴日本考察,随行的有戴季陶、马君武、何天炯等人。东京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27日21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学术声望,被誉为当今中国夏商周考古第一人的邹衡先生,将倾其所有的学术接力棒传交后学,安详地告别了驰骋一生的学坛。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先生学习夏商周考古学的日子,虽然限于专业知识基础薄弱而对有关学术问题理解肤浅,但从邹衡老师身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中华大地倏地掀起一股留日热潮,知识分子群中出现了一种舍西就东的思想,这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或有相当关系。他们认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运作不适用于中国,不如到日本去寻求救国之道,于是纷纷东渡。我的祖父来裕恂也在这股热潮中到日本去留学,成为早期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生于清同治十二年,从小接受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封建教育,曾从师于晚清国学大师俞樾之门,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他还能写一手好诗文,曲园老人很赞赏他的诗才。他写过许多诗,绝大多数是与现实相关而能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他身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等惊人大事,冲击了他的思想,使他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新思潮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树立  相似文献   

14.
宇泽 《北京文史》2005,(2):33-35
在张伯驹先生的晚年,我与老人家有过一段暂短的交往,受益不浅。他还赠我一幅对联以示纪念,想来这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代,好友李霍勤女士(安徽省徽剧团编导、省内知名剧作者)的新编历史京剧《憨郎与紫薇》,由铜陵市京剧团排演,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剧节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在戏剧节上演出时,恰又被北京《戏剧电影报》主编杨晓雄先生看中,并撰写《满汉团结的赞歌》一文在《戏剧电影报》上刊出。之后,又在杨晓雄先生的操持  相似文献   

16.
<正>逯钦立先生,山东巨野人,一九三五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隔年转入中文系,就学期间曾经担任北大校刊主编,并在北大平民夜校作语言教员。抗战爆发后,随校迁至长沙,就读于南岳临时大学,同年入西南联大,一九三九年从联大毕业,并考入  相似文献   

17.
1956年夏,反胡风斗争和审干结束之后,中共云南省委为了发展云南的文学创作,培养云南各族人民的作家及创作人才,组织党的文艺队伍,决定成立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就是现在云南省作家协会的前身。那么为什么叫昆明分会?因当时中国作协规定,凡各省成立作协分会,均以省会所在地名为名。  相似文献   

18.
民盟原中央委员、山西大学历史系原主任、教授杜士铎先生离开人世转瞬一年了。兹撰此文,以对杜先生聊表怀念之情。一杜士铎,1925年1月23日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晋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毕业于农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小知识分子,在杜士铎出生前已英年早逝。其母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杜士铎11岁时不幸病故。母亲病故后,杜士铎与长他5岁的哥哥相依为命。当年杜家以务农为生,拥有土地10余亩,房屋10余间,耕畜农具基本齐全,生活可过。后因父母相继逝世,生活困难,兄弟俩便在族人的主持下,变卖土地,到解放时,杜家仅余土地6亩多,房屋8间。杜士铎于1…  相似文献   

19.
杨艺 《中国西藏》2020,(2):60-65
2019年的冬季似乎是最漫长的一个冬季。一方面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让我时时关注时事、小心翼翼;另一方面,父亲在与病魔斗争了整整一年后仍然没能在团圆之日吃上一口团圆饭,他撒手而去,奔向了属于他的天国。父亲在查出病后接受了整整一年治疗,2020年1月19日中午终因病疾过重不幸离世,享年76岁。对于父亲患病的缘由,主治医生曾言还是跟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用脑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年初,李学勤先生离开了我们。但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觉得,也不相信李先生真的离开了我们,总好像随时有可能接到他的电话,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与非常客气的语调,而且他一举一动的形象,闭目也即在眼前。我的这种感觉,相信许多与李先生有交往的人都会有。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一个精力如此充沛,思维如此睿智的学人会不在了的事实。大约还是在十六七年前,我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时,中央电视台要拍"大师"的节目,项目组来采访我,记得我说过,我这个年龄段的许多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