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是当年上海市杨浦区重点中学吴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说是67届初中毕业,其实,因为1966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实际只读到初中二年级。在学校“逍遥”了两年,1968年到农村当了农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几乎所有的知青一样,此时我的“大学梦”早就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2.
被外国人尤其美国人亲切赞赏的“中国小女孩”,读初中,高中时,年年都是班级的“第一”,被保送上大学:18岁她考“托福”,是当届北京的“第一”;得了奖学金到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专攻难度很大的国际金融,留学4年积分又是名列榜首的“超一流”去华尔街投资银行谋职,又是过关斩将,终于走进了世界顶级的摩根斯坦利;晋升到香港区经理不久,便在海内外人们不可思议声中请辞,毅然决然地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当主持人!她是谁呢?她就是  相似文献   

3.
2004年底,因为搬家,在清理杂物时,妻子卢璜找到了她家于“文革”后期留存下来的一份抄家物资处理价款清单。看着清单上那些物品名称和折价金额,真叫人百感交集,恍若隔世。卢璜的家被抄,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秋。当时那场抄家风起于“八·一八”之后的8月下旬,由北京的红卫兵发起,迅速波及全国。那时,卢璜家在重庆城中的德兴里巷内,家里只有她父亲和母亲两人,她大姐在北京工作,哥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川东忠县乡下教书,她和另一个姐姐在远离重庆的大巴山区大竹县神合乡山上的所谓林场当“知青”。她是1964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被剥夺  相似文献   

4.
雷颐 《炎黄春秋》2002,(10):23-25
1968年秋,我在河南郑州,此时“文革”正在高潮,在社会上闲荡了两年之后,我们这些小学六六届毕业生终于升人中学,在“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之下开始“复课闹革命”。所谓“复课”,复的当然不是“文化课”,而是“阶级斗争”这门“闹革命”的主课。整天价不是对从赫鲁晓夫、刘少奇到不少我们连名字还叫不出的  相似文献   

5.
1979年12月9日,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知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在是受之龄深情地回忆说:“革命先驱李大树先生是我的故交,是至熟至熟之友……”先相知后相识梁漱溟,名焕鼎,“漱溟”为其字,另字“寿铭”,生于1893年,比李大钊小4岁。他是广西桂林人,却因父亲梁巨川在北方任职、治学的缘故,长大于北京,在北京顺天中学读的中学,后来又得以就读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他曾投身辛亥革命运动,加入同盟会,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当过天津《民国报》的编辑和外勤记者。到1916年夏天,倒袁斗争胜利,内阁重组后,他由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6.
陈中凡是江苏盐城人。原籍江西九江。幼年随叔父陈玉树读书,打下比较坚实的国学基础。1903年离开家乡,先到镇江承志中学,次年转至淮安中学堂。1909年又来到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求学。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3年后成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系)的首届毕业生,以其品学兼优而留校任职。此后,他历任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东南大学  相似文献   

7.
杨景贤,曾在惠普任职5年,后到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工作了14年。他接过很多次猎头公司鼓动其跳槽的电话,都没有动过心。直到2003年,“海德思哲”邀请他出任北京分公司的合伙人,负责中国区业务。这一次,杨景贤决定由“猎物”升级为“猎人”,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我见到李立三同志,是在1949年10月30日召开的北京教职员代表大会成立北京市教育工会的会议上。他那时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总主席是刘少奇同志。李立三同志以“立三路线”而出名,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之一。“立三路线”在党内统治不过几个月,六届三中全会他遭到批判后,就到苏联学习和工作。解放战争后期他才回国,先在东北,后到北京,依然领导工人运动。我见到他时,他已有五十多岁,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口才极好。在北京市高等院校教职员代表大会作报告,他没有讲演稿,也没有提纲,一口气讲了三个钟头。  相似文献   

9.
时间倒退到35年前.我是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66届四年制本科毕业生,1968年分配到家乡江苏省如皋县(现为县级市)参加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后再分配到江苏省重点中学如皋中学,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到了1975年,因为在教学方面表现突出,我已是学校领导和校工宣队任命的初中分部负责人.就在这一年的5月19日,我下乡回到老家如皋县马塘公社一大队,开始了四年没工资、拿工分的非常人生,其中的是是非非、辛酸苦涩真是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10.
1923年8月,杨宝庆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一个农民家里。七七事变后,他随家人逃难到河南西川时,盘缠耗尽。全家经过商议决定,留下杨宝庆和表姐及三婶,其余重新“打道回府”回曲阳。于是,杨宝庆得以在战乱中继续学业,就读国立第一中学。 立志“航空报国”当了飞行员 1941年,初中毕业后,杨宝庆报考了成都陆军军官学校,但遭到三叔的反对。为此,杨宝庆一狠心,独自出走到了四川。  相似文献   

11.
他跳级升入初中,高二时参加湖南中学生物理奥赛,获得理论总分第一名,接着又在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赛中获奖。因此被顺利保送进入北大物理学院。今年,他作为北大的优秀毕业生,被美国耶鲁大学等八所知名学校“追逐”。在经过慎重抉择之后,情定耶鲁,他也因此成为耶鲁大学物理学院2006年在中国录取的惟一一位博士研究生。请看:  相似文献   

12.
苏容 《百年潮》2010,(3):70-72
邢燕子,20世纪60年代全国著名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典型。1958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组织“燕子突击队”,先后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执行主席,中共九大代表,中共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1960年,《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报道邢燕子生产自救的事迹,在全国形成规模浩大的学习邢燕子热潮。毛泽东5次、周恩来13次接见过她。  相似文献   

13.
上海沦陷后的1939年的夏天,杨刚来到香港。杨刚原名杨缤,1928年的中共秘密党员,北平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北方“左联”的发起人和组织者,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她在上海“左联”工作过,被称为“敢于冲破国民党文化禁区,显示出一种解放精神的革命现实主义女作家”。抗战爆发后,她奔赴武汉、南京、上海,从事抗战救亡的宣传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她接到了燕京大学同学、在香港《大公报》负责“文艺副刊”的萧乾的电报,说他将去英国,要她即刻来香港接替他负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杨刚送走萧乾后,很快…  相似文献   

14.
它是一所“江苏省示范初中”,置身其中我们发现,这其实是一所不够示范的“示范初中”,它没有示范性的硬件设施,也没有示范性的教师资源。但它又无愧于“示范初中”这个称号,它是一个教育奇迹,是一群乡村教师创造的朴素的教育奇迹。感受“东庐”走进东庐中学的时候,看到操场上停着几辆大客车,一打听才知道是宜兴的两所中学来东庐中学考察的。东庐中学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没有“高层次”的教师队伍,这些来自“无宜不成校”的先进教育地区的中学教师来考察什么呢?但这在东庐中学已经是不稀奇的了,从2000年至2005年,来自全国各地到…  相似文献   

15.
张刃 《炎黄春秋》2009,(6):55-59
1968年3月,在停课近两年之后,我们“升”入了中学。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那年我们应该读初中二年级,第二年毕业,这就是“六九届”的由来。若论文化程度,我们实际上只是读了六年小学。  相似文献   

16.
画家张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土家族血统,她于1977年出生于湖南,后随父母到广西定居。 1999年左右,在北京过着艺术青年生活的张萍与男友讨论下一步“去哪里”.当时备选的两个地方是敦煌与西藏。她清楚地记得.在北京路过双榆树街区一个跆拳道馆门口时.她确定了前往拉萨,她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之前.她已经联系好了一件到敦煌修补壁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进入初中我是1973年在武汉市就读的初中。当时中学有两套学制:两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和三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因为统一学制(三年初中)需要,小学毕业后,我们年级留在了原校上初一,称为“带帽子”初中。新任班主任谭老师是语文课老师,她安排我担任了语文课代表。谭老师对同学要求严格而且直率,对迟到学生采取“罚站”,即让大家站在教室门口上课。迟到从小学起就是我的老毛病,因此少不了挨罚。那时学校对学生衣着打扮要求很严,不允许“奇装异服”。有的同学穿喇叭裤上学,在学校大门便被堵住,将裤管剪破后,回家换装才能进校。  相似文献   

18.
我上“中西女塾”(后称“中西女中”)读书,纯粹是受家庭教师的影响。1929年在上海居住时,父亲为我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俞先生,她是“中西”毕业生。在她眼里,上海只有中西女塾堪称一流,事实上也是如此,当时“中西”是首屈一指的教会女校。俞先生总是鼓励我说,像你这样既聪明又好读书的人,为什么不上“中西”呢?在她的鼓动下,我在1930年春天真的跑到“中西”参加考试并被录取了。可惜的是,当时父亲执意要返回北京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育英中学是一所资格很老的中学,2014年是它建校150周年。育英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1949年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不久改名市立第25中学。解放前,校长一直是李如松先生。1949年夏,我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由北京市委学校支部工作科派到这所学校任政治教员,几个月后又兼教历史,一度还做过教导主任。1954年离开25中,到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至今。我在育英中学工作一共5年,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现将这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洪波 《神州》2011,(9S):60-60
一、实验的原因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于1989年春,在教育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