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王婷 《旅游纵览》2023,(1):35-39
智慧旅游系统是数字景区的重要平台与基础支撑,构建完善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是推进景区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探究景区智慧旅游系统游客使用意愿影响机制,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TAM和ECM,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得出两个结论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与内在动机均会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满意度与期望确认除了具有直接作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尚文霞 《旅游纵览》2015,(3):130-131
随着旅游业发展的日趋成熟,旅游解说系统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开展科普教育和景区管理工作、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旅游解说系统是影响游客体验质量和衡量旅游景区服务的重要因素,而解说需求研究是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的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曲江遗址公园景区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游客的解说需求特点,提出了完善解说媒体布局、加强景区重要特征解说、扩展解说内容和增强解说的针对性,以及景区解说系统的优化措施,也给其他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优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智慧景区建设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体现,日 益受到国内诸多旅游景区的青睐.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掌握景区智慧设施、智慧服务匹配情况,在厘清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智慧景区建设实况基础上,从智慧行程匹配设计、智慧导览服务供应、智慧营销推广、智慧管理角度分析智慧景区创建过程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参考国内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结合已有智慧景区创建经验,从智慧旅游内容个性化推荐、智慧导览技术优化、智慧综合管理强化、智慧营销推广模式革新等方面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理论研究对案例景区实践发展形成助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在Likert量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旅游地游客可进入性的量化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景区内部交通及信息条件、硬件设施及服务环境、文化环境、舒适性及卫生状况是游客对九寨沟可进入性感知的主要内容;②景区内部交通、医疗条件、治安及人身安全是游客预期中影响景区可进入性的强障碍因子;③游客对景区可进入性整体达满意水平;④游客对景区可进入性感知的评价在游后整体高于游前,九寨沟游客可进入性尚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景区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旅游营销以增强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服务在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为游客们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是旅游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旅游信息服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服务模式,优化了服务内容,让旅客在游览时享受到智慧化旅游的乐趣。在旅游信息的提供上,人们应该重视提供信息的及时性与安全性,让信息服务真正能够为游客、景区、旅社等各方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老君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八爪鱼抓取同程、携程等网站上游客的在线评价数据为样本,运用ROST CM 6软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方面对老君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老君山风景区的情感形象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评价中,游客对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存在不满.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如老君山风景区可通过加大景区监管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智慧化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客观描述了质量管理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及目前国内旅游景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一、质量管理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分析(一)影响顾客的忠实度游客忠实度是旅游者对服务消费经验的情感反映状态。令旅游者成为忠实顾客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确保旅游的质量保持稳定的高水平。(二)决定景区的精神面貌员工和游客都能从员工的服务质量以及景区的设施管理中体会旅游景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8.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景区智慧化程度较低与旅游者智慧旅游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布局景区旅游发展智慧化,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实施旅游智慧管理尤其重要.腾龙洞景区智慧旅游平台由于建设时间早,平台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融通与数据价值的开发等方面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景区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及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依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智慧旅游的整体布局,通过对腾龙洞景区智慧旅游平台框架和信息服务流程的优化,以期改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提高景区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便捷度和可控性,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剑瑜  黄琴 《旅游纵览》2022,(23):23-30
为提高景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对客流做出精准预测并进行提前引导,保障游客游览安全,游客在景区内的寻路行为,即微观路径选择日益受到旅游、地理,乃至交通规划领域学者的关注。学者从景区道路空间特征和空间结构量化方面考虑空间视角的开放式景区行、引路标识系统设计与效果评估、特殊人群的路径决策特征空间焦虑与导航方式对寻路行为的影响等角度探索影响寻路行为的主客观因素,旨在挖掘客流形成机制。本研究聚焦山岳类景区这一特定空间,通过游客深度访谈的方式,利用NVivo软件编码和交叉分析,提炼出影响个人路径决策的主观促进和阻碍因素,如心理地图能力、游览动机与目的、时间和体力;客观因素包括山道条件、陡度、导向标识、酒店位置。研究发现,山岳类景区相对封闭,路径选择方案单一,结合多入口客流信息,叠加平均流速,可以预测主要线路的实时客流分布和方向对冲情况。游客路径决策效果与体验质量密切相关,迷路或走错路造成体力和时间损失极大影响整体游览感受。因此,山岳类景区有必要构建游客路径决策形成机制,提升景区智慧化管理水平,以此提高游览质量。  相似文献   

10.
马铭霞 《旅游纵览》2023,(16):101-103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旅游景区导览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服务工具,也逐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本文首先探讨人工智能在旅游景区导览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语音识别与导航、人脸识别与个性化推荐、三维地图与数据分析等三个方面;其次通过对现有旅游景区导览系统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航定位不准确、个性化推荐不够精准、系统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人工智能在旅游景区导览系统中应用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旅游景区导览系统实现从人工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陈婷 《人文地理》2009,24(6):107-110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研究比较丰富,视点主要在于经济与地理空间。但是,旅游业是市场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从旅游行为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层次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更具有操作性。本论文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融入社区理念,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论文最后从规范管理角度提出管理层次与关系。  相似文献   

12.
旅游流距离衰减现象演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型为依托,通过绘制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对旅游流距离衰减现象进行演绎研究。结果发现,高斯分布型和指数分布型是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的基本类型,旅游系统中客源地结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旅游流距离衰减曲线类型的决定性因素,到访率距离衰减速率是曲线形状的修饰性因素,距离衰减曲线的绘制方法不同,距离衰减曲线的类型也不同。最后,以井冈山和庐山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公平性对旅游者忠诚的作用机理模型。通过对武夷山观光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实证了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公平性通过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旅游者满意三个中介变量对旅游者忠诚产生间接影响,共有四条影响路径:(1)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2)服务公平性—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3)服务公平性—感知价值—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4)服务公平性—旅游者满意—旅游者忠诚。同时,发现旅游者忠诚的重游倾向与口碑宣传两个维度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及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模拟游客感知的城乡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1)旅游接待服务感知成为影响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最为关键的因素;(2)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感知也被证实为影响旅游接待服务感知、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因素;(3)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桂林提升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并指出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旅游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春鲜 《人文地理》2015,30(3):137-144,150
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测量维度及其与行为意向之间作用路径关系研究,对旅游地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者对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及其测度内容界定差异比较大,需要进一步厘清。利用文献方法梳理旅游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概念及其测量维度,剥离感知价值多维测度内容,分析其与满意度间存在的重复测量部分。在探讨测度视角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地核心产品属性、旅游感知价值及满意度测量维度。以无锡灵山景区为例,在问卷调研获取国内游客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旅游感知价值、满意度的属性构念及其影响路径,指出感知价值分别是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但满意度不是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泰安市主城区为研究案例地,选取该区域内的旅行社和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形的网格维数和空间句法方法,对传统旅游服务业的布局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旅行社对城市整体及局部交通环境要求都较高,多集中分布于车站-景点及景点-景点的连线上;星级酒店分布则相对分散,在不同级别的整体交通集成度空间上分布差异不大(除交通极为不便的整体集成度最低区域外),而对局部交通环境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局部交通集成核心。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这两种旅游服务业在泰安市主城区的布局分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厉新建 《人文地理》2004,19(2):43-46
在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重要性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这样一种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传统的旅游产品的定义,指出了其逻辑上的问题,从新角度研究了旅游产品的特点,指出应该从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旅游者自身的生产消费这两个角度来理解,提出了旅游经历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差异;从旅游者生产消费形成自身私有产品的角度分析,指出应该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技术问题,而且由于这种消费技术的可移植性和旅游消费的时空规定性,要以高于重视工业产品的消费问题的态度对待旅游消费技术的问题,从而论证了景区解说系统对于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深厚历史文化的观光国家而言,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溪湿地为例,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考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聚类、交互分析等方法,对西溪旅游者体验动机的符号感知、体验过程的符号解读以及体验质量的符号要素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休闲浪漫是旅游者对西溪的基本符号感知,不同符号类型旅游者人口社会属性和旅游行为存在结构差异,体验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结合体验效果的符号要素相关性解读,不仅为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符号学理论视野,也为丰富和强化旅游体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与体验真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人文地理》2012,27(2):50-55
把罗兰·巴特关于语言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运用到旅游研究中来,可以发现旅游吸引物符号实际上也包含一个双层表意结构。不同形式的能指和所指搭配形成了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符号的双层表意结构揭示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能指(旅游客体)和所指(旅游者心理或行为模式)的不同真实性期待。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旅游吸引物符号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概念体系:"客观主义"的真实性、"文化附会"的真实性、"主题文本"的真实性、"行为模式"的真实性、"享乐主义"的真实性以及"主客一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旅游系统的空间分层拓扑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系统,因此掌握旅游系统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就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图论及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知识,联系计算机网络中的分层理论,提出旅游系统要素分布的空间分层拓扑结构。通过对陕西省的旅游景点、交通线路、客源地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分析,将旅游系统的空间拓扑结构分为客源地层和景点层两层。并利用旅游空间分层拓扑结构对陕西省的旅游景点、交通线路、客源地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分层空间旅游系统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