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方志界乃至整个社科界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这对于澄清人们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上观察和分析,似乎应当首先探讨方志界自身的意识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方志意识,不仅要依靠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完善、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还要依靠方志界社会意识的提高。提高方志界的社会意识,是增强社会方志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拟从社会方志意识、方志界社会意识及其关系,方志界社会意识现状以及如何提高方志界社会意识几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方志意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方志作用的发挥及整个方志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方志界乃至整个社科界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这对于澄清人们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研究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上观察和分析,似乎应当首先探讨方志界自身的意识问题。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社会的方志意识,不仅要依靠国家  相似文献   

3.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社会方志意识是一种对方志带普遍性认识程度的社会性观念。它对方志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社会和某个国家的文明发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地方志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方志的性质问题,是方志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它制约和影响着对其他地方志理论问题的研究,对方志编纂也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为此,方志界始终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历来关于方志性质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说法。一些方志编纂  相似文献   

5.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传统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方志应用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永恒主题。本文所论方志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学术研究、改革发展的六大功能.是对传统方志功能新内涵的拓展与探索。希冀成为21世纪方志界同仁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编志书出版后,方志评议已引起方志界的广泛重视,这对扩大志书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推动方志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搞好方志评议,是方志事业纵深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方志,反映时代的天翻地覆变化,在记述内容上远比旧志丰富多彩。随着编写经验的积累和方志编纂理论研究的深入,新方志在记述内容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增记社会意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突破。本届修志之初,方志界曾对是否要记社会意识有过争论,持否定意见者居多。主要认为:社会意识是“虚”的、空的,县缺少地方特点,无须记述;社会意识看不见、摸不着,难o.ffe定量分析,无从记述,历代方志在这方面没有先例,如何设置篇目,怎样进行竖写,均缺乏研究和实践,无法记述。主张记述者则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的性质问题,是方志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它制约和影响着对其他地方志理论问题的研究,对方志编纂也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为此,方志界始终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历来关于方志性质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说法。一些方志编纂学概论、教程、讲义等书以及方志性质研究文章往往只认可其中一说,而对其他诸说,或不予赞同,或不执一词。笔者对地方志性质的各种说法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做出了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表述,遂成此文。  相似文献   

10.
王熹 《中国地方志》2012,(4):6-10,3
<正>二会议提出的新命题与拓宽研究领域的问题以往方志界对方志文献的研究,注重方志编纂理论和编纂方法的探讨,而忽略方志载体与众多相关文献载体的横向比较,眼界不宽,综合研究不够;注重编纂管理过程的研究,而轻视志书的收藏管理和开发利用;注重方志体例形式创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方志文献与社会需求及传播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1.
方志性质问题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历来受到重视,至今仍被方志界研讨,各抒己见。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研究,笔者愿陈管见。 首先,要弄清楚“方志性质”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弄清楚“方志性质”究竟是指什么。对于方志性质究为何指,方志界是有不同认识和界定的:①方志性质指著作类属,即方志属于哪一种著作,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或是政书,亦或是史地兼有之书.  相似文献   

12.
续修第二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方志界正就如何开展续志工作展开热烈的讨论。回顾编修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情况,我对续志工作进行了一番思考。现就续志工作的操作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方志文化研究论述焦点主要是从大文化视野看方志的文化属性,从软实力角度看方志的文化功能,从创新思路谈方志文化的开发利用。方志文化发展要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又好又快多出以志书年鉴为主打、多元化的方志文化产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方志文化建设;以开放促发展,加强方志界的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用志工作是方志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用志过程中方志工作者处于何种位置,应做好哪些工作,值得方志界认真研究。搞清这些问题,便于方志工作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用志工作。在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方志应用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永恒主题,文章所论方志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学术研究、改革发展的六大功能,是对传统方志功能新内涵的拓展与探索,期冀成为21世纪方志界同仁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方志学以方志为研究对象,从方志自身研究方志属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志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方志以自然、社会客观存在为认知源泉和记述对象,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一面意识形态化的"镜子"。据此,本文研究方志的社会属性,给方志以新的定义,提出一个比较宽泛的地方志概念和以认知记述反映客观存在为本质特征的新方志学概念及其学科架构,希冀以泛地方志概念开拓方志领域,以新地方志书反映火热现实生活,以认知方志学给方志提供一个科学实用有效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7.
新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标准,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全国第二轮新方志编纂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之际,认真把握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兹据方志界、出版界的有关规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此问题简论如下,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修志热潮兴起之初,方志界强调方志工作面临三项任务:修编新志、整理旧志、探讨新方志理论。现在回过头来看,新志编修虽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数量上硕果累累,而且一些志书在质量上也确有值得称道的特色;而旧志整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开始的第一届新方志编修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摆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对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对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2009,(7):14-14
江苏省方志馆是集方志编纂、收藏、研究、利用和展示于一体,展示江苏省方志文化深厚底蕴的窗口。江苏省方志馆开馆在即,目前急需大量地方文史资料丰富馆藏,服务读者。为此,特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方志界征集相关资料,请予支持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