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指出作为政治公共领域前身的文学公共领域孕育于英国共和时期的咖啡馆中.在这一领域形成的过程中,作为文学公共领域的重要功能之一的文学“公共舆论”功能是在当时文学家的推动下建构而成.围绕关停英国咖啡馆这一历史事件,英国文学家也展开了一场通过文学作品干预“公共事务”的“演习”,其中安德鲁·马维尔的《两匹马的对话》一诗是文学公共领域践行“公共舆论”功能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刘晗 《文史博览》2013,(4):63-66
社会化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学界、业界的精英们对于新媒体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微博(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最主流的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分析公共事件在新浪微博上舆论的缘起背景、特性特点、方式方法、效果大小等,并从网络舆情角度出发,研究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网络舆情的作用机制,从而探讨微博之上舆论言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应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钓鱼岛事件之微博舆情问卷调查为例。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这里所报道的,应该是一组“好人好事”。这一组人物,即便在人生的其他方面失败,但至少这一次,是对的,或者至少没有错。因为关心公共生活,对公共事件作出反应,是“群居动物”的高尚品性。换成文雅的说法,叫“表达权”。 然而,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受到制度性的惩罚——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4.
李纪臻 《风景名胜》2020,(1):0073-0074
城市空间与公共生活相互影响,随城市发展主体对象与掌控权转变,设计与规划权利移转,人与城市空间关系成为近代研究热点。本文回顾 19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活研究历史背景与时代演变,透过重要著作、关键事件整理城市与居民公共生活研究趋势发展的整体脉络。  相似文献   

5.
大跃进的公共食堂是怎样消失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为了吸引消费,打出了“公共食堂”的牌子。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很新奇,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特别有过农村经历的人的记忆中,“人民公社大食堂”留给他们的记忆决不甜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就象现在的“公共汽车”一样熟悉。它频繁地出现在红头件、报刊杂志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挂在人们嘴边……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6.
周幼马 《纵横》2010,(4):14-17
“公共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而,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时,中共的第一次“公共外交”活动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7.
张然然  董海英 《风景名胜》2021,(5):0076-0076
自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更是关乎乡村空间人居环境质量、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村民活动等一些重要方面 , 同时也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活力低、忽略村民实际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美丽乡村的相关概念、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选取龙井市东盛涌镇东盛涌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改变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及其管理者之间信息屏障,同时也催生了旅游领域的公共事件。本文在网络时代旅游研究的回顾后,通过对三亚宰客事件回顾、传播及影响研究,提出了网络时代旅游公共事件应对的四点管理策略,即提高网络旅游公共管理的危机意识、提高旅游公共管理的服务和法制意识、健全网络时代旅游公共管理的机制和实施旅游公共事件的危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9.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郝春生 《神州》2013,(18):84-84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和“人文性”、“就业性”与“教育性”的矛盾,导致公共选修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科学设置公共选修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公共选修课可分为十二大门类供学生选修,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以达到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赵秀荣 《史学集刊》2022,(5):120-130
英格兰及威尔士于1696年开始征收窗税,之后政府不断修订、重申有关窗税的法令。19世纪30年代,窗税遭到强烈反对,最终于1851年被废除。窗税之所以被废除,其外在原因是在公共健康运动中,窗税被理解为对健康的税收,并在客观上恶化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导致疾病和死亡。内在原因包括:评估员入户清点窗户数量侵犯隐私;征税不公正,对中下层民众造成的负担更重;法令中没有对“窗户”加以定义,使得任何缝隙、开口都符合征税条件;19世纪40年代起,英国关于公共健康的立法开始与窗税立法相矛盾,导致窗税在法理上失去存在的基础。窗税被废除后,英国政府开始把税收作为促进公共健康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袁碧婷 《东方收藏》2023,(12):110-112
美术馆是大众认识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场所,它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提高大众艺术修养和发展“三位一体”的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安美术馆作为现代化大型美术馆的代表,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举办的众多公共教育活动在提高大众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美术馆教育资源的利用一直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对此,文章以西安美术馆为例,从其公共教育形式出发,浅谈当代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并对之后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形式提出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旖旎 《东南文化》2021,(6):115-121
组织公共事件题材的展览是博物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可以让博物馆为社会利益的服务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加直接和具体.突出公共事件的一个被忽视的特点,即事件中的情感因素,是进一步揭示情感动员在公共事件展览中核心作用的基础.将米哈利·巴赫金"移情"与"外位"结合的理论与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展示进行联系,有助于使观众对展示对象的理解从表象深入到精神内核.博物馆、观众及公共事件三重主体都将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意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刘笑菊 《攀登》2012,31(1):64-67
公正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行政人员只有在行政活动中不断反省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否定“经济人”角色,肯定“公共人”角色和自觉实现“经济人”角色向“公共人”角色的转化.才能使自己的行政行为符合行政伦理道德,实现公正行政,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钟艳群 《区域治理》2022,(1):49-52,88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生活现状,是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对广州和赣州的城市公共生活现状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其一致性与差异性,以促进城市间经验的互通.城市公共生活内涵、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向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  相似文献   

16.
雷霜 《风景名胜》2021,(4):0325-0325
消费时代大众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世界都无时无刻不再受到一系列大众传媒手段的影响与刺激。艺术领域也因消费时代的影响,在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展现内容以及借助媒介等发生转变。在消费时代背景下作为艺术领域大方向的公共艺术也因其内在发展与外部环境诸多方面的转变,其自身方位与价值也出现转变。本文就消费时代背景之下对公共艺术的方位与价值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蓉案”又称成都事件,同臧本事件、察东事件、张北事件、河北事件、北海事件等一样,是“九一八”以后日本特务、浪人到中国各地制造或挑起事端、用来作为侵略中国口实的一系列事件之一。日本外务省派人到成都筹备领事馆,成都群众游行示威,表示抗议,蒋介石的特务乘机打死日本人2名、打伤日本人2名,企图嫁祸地方,逼走刘湘。这一事件比那些单纯系日本特务浪人制造的事件更复杂、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陈朔 《神州》2020,(4):276-276
突发公共事件是能够对社会生活基本秩序,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和破坏的社会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化应对处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情报研究和应急情报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能支持和助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实现最佳效果。本文将会围绕图书馆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情报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9.
应急产业是指对威胁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公共生产、生活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救援与事后处置活动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集合。中共十六大以来,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后,我国大力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罕见的大饥荒,研究者大多认为大饥荒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三千万人左右。实际上,在“大跃进”之前,已发生因饥荒饿死人的事件。就目前公开的材料看,广西是较早出现严重饿死人事件的省份,1956年发生的“平乐、荔浦和横县因灾饿死人事件”最先被公开曝光,1957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就有一篇通讯:《去年广西因灾饿死人事件是怎样发生和怎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