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无为县1978年开始实行农业大包干,是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县份之一。为什么无为县在当时能冲破重重阻力,在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呢?这主要应归功于时任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大力支持。从1978年9月到1979年12月,在无为实行大包干的起步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万里先后3次亲临无为县视察,他说:我要把无为作为推行大包干的联系点。”他每次来,都是重点调研生产责任制推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作出指示,对无为县的大包干从起步到成功,起了决定作用。对此,笔者仅就当年亲身经历作一些追述。省委“六条”催发改革萌芽无为是农业大县,地处长江北岸,八百里皖江,…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无为县1978年开始实行农业大包干,是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县份之一。为什么无为县在当时能冲破重重阻力,在全省最早实行大包干呢?这主要应归功于时任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大力支持。从1978年9月到1979年12月,在无为实行大包干的起步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万里先后三次亲临无为县视察,他说:“我要把无为作为推行大包干的联系点。”他每次来,都是重点调研生产责任制推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大包干红手印”,被作为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可《南方周末》在 1998年6月 12日却突然登出《翻案文章·大包干红手印是真是假》的“解密新闻”,并以“翻案文章”加在标题之中,公然宣称“这件藏品的真实性十分可疑。原件到底在哪里?”一时报刊纷纷转载,全国轰动。 乘着国庆节、中秋节小岗人纷纷回家过节的机会,我专程来到小岗村,采访这个曾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地方。 在大包干发起人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家中,我见到了一张张小岗村和小岗人20年来珍贵的历史照片,其艺术性、新闻性和历史价值让人震颤。…  相似文献   

4.
徐则浩 《江淮文史》2006,(5):113-1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村成为“大包干”的发源地。人们往往把“大包干”同安徽1961年的“责任田”联系起来,于是在出版物上有关“责任田”的历史资料和回忆文章多起来了。这些材料,我都愿意看,因为当年我也曾参与过这件事。在看的过程中,也启发我把自己的点滴经历写出来。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基本内容是以纠正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为重点,包括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对生产的瞎指挥风在内的“五风”,规定了12条政策。安徽省委为了贯彻《紧急指示信》,对“五风”刮得比…  相似文献   

5.
韦大林 《百年潮》2007,(3):34-37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从安徽开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安徽先后进行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即“责任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即“包干到户”或“大包干”)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试验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共和国上空红日高照,给人一种雨过天晴的感觉。安徽这片苦难的土地,开始复苏,处处显示出生机,同时也充满矛盾的斗争。最明显的是农村大包干的实践与争论,对与错,是与非,是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几乎每个人都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当时,以万里同志为首的中共安徽省委,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凤阳小岗和肥西山南农民的创造,肯定了实践证明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大包干。但是当时“左”还有很大的市场,不仅持“左”的观点的人为数不少,心有余悸的人更多。恰在此时,《人民日报》加“按语”在…  相似文献   

7.
河南兰考、安徽凤阳,是两个穷名远扬的地方,曾“盛产”要饭花子. 后来,兰考来了个焦裕禄,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积劳成疾,壮烈殉职,成为“中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凤阳来了个县长吉诏宏,深入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顶着各种压力,“甘从头顶落乌纱”,偷偷扶持小岗村的分田到户,成为全国“大包干”的“第一推手”.  相似文献   

8.
陈者香 《百年潮》2010,(12):55-59
安徽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农村改革:一次是以曾希圣为首的省委所试行的“责任田”;一次是以万里为首的省委实行的农业“大包干”。后一次改革,作为一个信号,迎来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改革,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前一次改革,同样是一次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9.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两省报告中所提的“试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大包干的经济管理办法”,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作为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这个文件.中央不仅把“先行一步”的任务交给了广东、福建两省,而且赋予了两省经济特区在引进外资和自主发展方面的诸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祝彦 《文史天地》2004,(7):10-13
中国农村在进行了“大包干”的改革20余年后,又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随着农村中不断加深的各种矛盾和出现的新问题,让关心农村前途的人们焦虑不安,中国农村需要进行第二次改革。可是,第二步改革的出路在那里呢?安徽省政府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官员,成为提出突破口的第一人,他就是何开荫。由于他与这场改革的密切关系,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税费改革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在皖北宿州市,距凤阳小岗村100多公里的地方,一个叫夏刘寨的村庄,又在上演“红手印”的故事,但这边的故事与当年为大包干而摁手印的小岗村农民恰恰相反,是把分出去的土地重新集中了起来,并且还办理了公证。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安徽省省长王金山的高度重视,随后他批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王化东”等足有500余字的重要指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赵树丛也相应做了批示。从而,“夏刘寨模式”传遍全省,影响及于全国。  相似文献   

12.
吉晓华 《安徽史学》2012,(3):114-117
在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安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先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推行了"责任田"和"大包干"的改革。但是,由于政治背景、群众基础、两代领导人态度的不同,两次改革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责任田"试行失败,"大包干"推广成功。  相似文献   

13.
来信     
近代史从南方起步 雷锋开篇的标题“广州只相信改变”,对本期封面主题作了精准的归纳。 改变贯穿着广州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任何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析和进步,总是从南方起步,也和广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在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即实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一定成效后,必然要求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变革农村的产业结构,取消实施已久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发展体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农村改革起步阶段的研究相当重视,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而对农村改革第二阶段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在梳理相关资料基础上,对农村统购统销制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中国农村改革的曲折性与反复性,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矢志改革的坚定决心、追求国强民富的信心及冷静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现状与评述刘国新一、“文革”史研究的一般情况(一)“文革”史研究的起步国内对于“文革”史的研究起于何时,看法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从“文革”结束的1976年10月就开始了。当时,一大批亲身经历“文革”的人开始讲述自己在“文革”中...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改革已40年,忆起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包产到户调查,仍觉回味无穷。安徽掀起包产到户热潮时,江苏天天大广播:"不许包产到户妖风刮到江苏来。"其时江苏省委在派人暗中调查。首批是省农委处长朱培才等一行去泗洪。他们见到大包干的农户丰收,"大包干,最简单,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俺自己的"。回省汇报,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平安无事"。但人民日报又发了社论《不准  相似文献   

17.
淮阳位于辽阔的豫东大平原,因居于淮河之北故名。古代则称“宛丘”、“陈”、“陈城”、“陈县”、“郢陈”,后来又称“陈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五朝都会,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淮阳的考古工作是1979年开始的,起步较晚,收获却很显著。现将淮阳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包干,是新时期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中创造的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它是首先从安徽农村出现而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的。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新宾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利时机,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为一切工作的主线,以改革为发展的总动力,深化了以大包干方式开发“八山”资源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了以转制为主的县乡企业改革;实施了以住房制度改革为主的社会事业配套改革。通过实施、推进和深化农村、企业和社会事业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发山区,富民兴县,致富奔小康,全面完成“九五”计划提供了动力。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依安县新合村实行以联合生产大队为形式的集体联产承包和家庭联产承包两种经营体制,这种“一村两制”的产生及发展,为全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合村属依安县向前乡,地处涝洼带,土地贫瘠,十年九涝,素有“穷新合”之称.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3月,依安县委召开了传达该文件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新合大队周围的公社,生产大队都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的经营方式,以苏在兴为支书的一班人,并没有急于形成“分家方案”,12月,新合大队召开社员大会,大多数社员愿意采取集体承包经营,继续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保留生产大队的形式,少部分社员要求“大包干”,搞家庭联产承包.大队支部尊重社员的选择,依据中央1号文件确保“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集体财产集体所有不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的精神,新合村实行“一村两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