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忆先 《文博》1989,(3):76-78,81
博物馆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目的、愿望,将研究成果等信息通过宣传品、陈列展览等媒介传播给观众,而观众则根据自己的兴趣、要求有选择地接收信息,传者所传播的信息有一部分被受者接收,传播效果的好坏就取决于受者接收信息量的多少。一个有效的博物馆信息传播者将尽量缩小自己与信息接收者——观众的心理距离,用适于观众特点的传播方法去传播信息。因此,研究观众的心理、生理、观念、情感等特点,是信息传播者首要的课题。按心理学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决定了它的选择性,所以信息传播者必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编剧和观众的心理关系,阐明编剧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把握好观众的欣赏习惯,说明编剧与演出(观众)的关系问题,历来为中外戏剧理论家所重视。从而总结出戏剧是戏剧创作的出发点,它在发展的进程就始终贯串戏剧艺术活动之中,其最终目的是在舞台上展现。  相似文献   

3.
何宏 《文博》2012,(2):50-53
博物馆工作重心向公众服务意识的强化,告诉我们博物馆服务时代已经到来。由此,对博物馆服务的对象——观众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博物馆只有真正重视观众、研究观众,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博物馆观众的需求、心理、行为、学习模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多角度的调查研究,科学的分析调查数据,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教育活动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才能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观众,达到融入现代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赵爱军 《丝绸之路》2022,(2):165-170
从博物馆每年的游客量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公众愿意到博物馆里学习知识、休闲娱乐。随着公众需求的变化,博物馆的功能也逐渐从当初的只注重文物藏品的收集保管到既注重文物藏品,同时也注重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的首位职能。在新时代,不断提升博物馆观众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成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命题,本文主要以天水市民俗博物馆为例,通过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与科学分析,来总结博物馆观众群体的状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且通过博物馆业务实践来探索增强博物馆吸引力和观众满意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申宪  何刚 《东南文化》2002,(11):64-67
观众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博物馆应美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发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化品牌,吸引、陶冶和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论述了观众参与博物馆工作的意义,观众的层次、结构和如何适应观众各个层面的需要,加强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为广大观众和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对陈列内容赋以生动的、形象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设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展览的成败与优劣。而陈列活动的主体是观众,陈列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满足观众的需求,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因此,了解和研究观众的审美心理对陈列设计的艺术追求有重要意义,对陈列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公众文化、休闲、教育服务的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调查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有5535家,同时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也带来了大量的参观人群,博物馆应该紧抓这一次的机遇,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型技术手段,以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为中心,建立观众服务平台,引导观众主动参与,提高博物馆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玮 《旅游纵览》2014,(6):14-14
博物馆即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发展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作为非营利性质的永久性机构,以教育、学习与娱乐为目的,旨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本文针对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讲解服务的质量,为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意见。博物馆要更好的实现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需要政府与全社会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取得了不小的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理解,即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文章结束部分进一步对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体验以及人的集合体等信息点进行了必要的深化补充。  相似文献   

11.
刘薇薇  吕文 《旅游纵览》2011,(3):113-113
<正>一、博物馆讲解员在接待中讲解中应具备的语言素质(一)讲解员需要更深厚的语言功底讲解员在讲解中主要是介绍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使游客对于整个历史过程有直观和大致的了解,使得我们文化的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建立过去与现在时代感地联系,使得人们有更好建设我们家乡的愿望,做到这些都需要讲解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博物馆的观众群体日渐扩大。面对多层次的观众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博物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综合类博物馆的观众进行定位,探讨其与陈列设计的关系,尝试陈列设计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叶虹 《丝绸之路》2014,(6):69-70
观众是博物馆社会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观众的有无、多少直接反映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因此,吸引并服务于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与满足观众的娱乐性需求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博物馆在重视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必须正视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应该把娱乐功能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并尽可能地满足观众的娱乐性需求。博物馆娱乐功能的发挥和加强,这不仅有利于博物馆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观众,而且也有利于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作用在更宽广的范围里得到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Kym S.Rice  郑奕 《东南文化》2011,(1):113-117
二十多年来,美国艺术类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找寻不同的方法,如测试展览标牌以及文字书写,增添展厅内外电脑互动的使用,以及开展创作日志、诗歌等的参与性艺术活动,以了解公众与艺术间的关联,并提升博物馆创设的游客体验.丹佛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以及底特律艺术馆等由博物馆员工和评估专家一起开展观众研究,调查观众和各项活动,考...  相似文献   

16.
冯慧 《丝绸之路》2014,(10):69-71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形象代表。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免费开放后,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到博物馆感悟文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随着观众结构层次的变化,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出现在了博物馆。本文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观众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作了具体研究和分析,论述了博物馆该如何引导观众文明参观,并强调了服务工作中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菊 《丝绸之路》2011,(22):112-113
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部分馆的参观量并没有稳步上升,一些缺乏特色的地县博物馆参观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的观众量却持续上升,观众素质也有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如何吸引观众、提高观众素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范小明 《丝绸之路》2011,(12):98-99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政府提供给人民的一种文化福利,使每个人能共享人类文明成果。观众调查是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信息获取渠道,也是实现博物馆活动贴近群众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常丹婧 《东南文化》2021,(5):169-175
当下社会处于迅速发展和转型之中,"参与"是博物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博物馆势必要向更强的参与性转变,从而满足公众新的需求和期待.在博物馆学习中,观众参与表现为在意识中将自己设想为主动的探索者,在行动中通过体验或操作增进认知.观众参与的特点包括以阐释性展览为参与的场所,以身体、情感和思维为参与的要素,以意义的构建和共享为参与的结果.博物馆可从分众化的展览系统、与观众相连接的展览内容、情境化的沉浸体验、游戏化的参与方式、多感官的体验模式、观众参与表达的平台、群体参观的社交环境七个方面构建参与性的展览环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弗兰克·奥本海姆是旧金山探索馆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科技馆之父"。他在博物馆展示、传播、教育、娱乐等方面的研究为博物馆观众体验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在科学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探索馆模式,对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梳理弗兰克·奥本海姆的人生经历和理论形成过程,并从认知体验、艺术体验、探索体验、娱乐体验等四个方面分析其主要理论和实践探索,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博物馆设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