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循 《炎黄春秋》2007,(8):62-67
在老《新民晚报》,无论总编、看门的、剃头的,无论当面、背后,都尊称社长赵超构(笔名林放)为“老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王乐天是现代著名漫画家,全国政协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上海创作了几十幅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要求民主的漫画,用笔名发表在《新民晚报》和《联合晚报》上,并由此与两报的老总赵超构、陈翰伯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新闻界前辈赵超构100周年诞辰。他是笔者的"见面老师",今撰此文,作为一种深切的怀念。凡读过《新民晚报》的人,都知道林放的大名。林放是赵超构的笔名,这位大文豪从事新闻工作50余年。他被誉为"晚报圣手"、"晚报第  相似文献   

4.
在非中共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中,像赵超构这样为毛泽东多次接见,无所不谈的人,恐怕很少。.赵超构的受知于毛泽东,自然是开始于五十七八年前的访问延安和写了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他那次的延安之行,本来就有些出人意表;而《延安一月》后来在国内外读者中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以及此书对赵超构大半生安危荣辱、政治命运的影响,更非任何人所能预料。  相似文献   

5.
李普 《炎黄春秋》2004,(7):52-53
林放者,赵超构也。这位著名的杂文家一辈子办晚报,而且一辈子办《新民晚报》。我早年仰慕他,晚年同他结交,都同晚报有关。1982年我退下来以后,主持中国记协的王揖要我帮忙。我在记协挂名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以记协书记的名义连续三年主持了三次全国晚报会议,直到第三次会议上成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挚友情深三张一赵留佳话友鸾先生交游极广,朋友甚多,而交往时间最长、相知最深、情谊最厚的是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他们都是当年活跃于新闻界的著名报人,人称“三张一赵”。1935年,友鸾、恨水二位同在上海《立报》工作,且同住德邻公寓。当时友鸾先生有个创办《南京人报》的计划,但苦无资金,恨水先生正想举家由北平迁居南京,便拿自己的稿费当资金参加办报。《南京人报》于1936年最初筹备创刊时,原本约了南京另一位办报能手张慧剑共同经营。上海《晶报》事先刊出新闻,题为“三张共肩人报”(作者署名“神獒”,是秦墨哂笔名)。后来…  相似文献   

7.
正南北朝时期,天水赵氏是赵姓最著名的郡望,《魏书·赵逸传》收录了北魏天水赵氏的主要人物。赵超宗作为族人,亦附于传中。赵超宗一支,由后秦入南朝,又由南朝归降北魏。出入南北的经历,给这一家族的仕宦和婚姻带来一些特殊面貌。然正史记载简略,致使一些问题无法阐明。所幸《赵超宗墓志》和《赵超宗妻王氏墓志》的发布(《赵超宗墓志》,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北京:线  相似文献   

8.
《西藏人文地理》2014,(3):144-155
他本职工作是眼科医生,是上海市市北医院眼科主任,是中国眼科医师协会摄影分会委员,上海摄影家协会医务分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至今已进出藏区十七次。擅长风光,延时摄影及高清视频制作、专注于拍摄阿里和林芝风光。作品大气磅礴,多次发表在《西藏人文地理》、《大从摄影》、《中国摄影》、《旅游天地》等杂志。2013年末出版《跟柳叶刀寻梦林芝桃花》画册。  相似文献   

9.
1993年,巴金已近九十岁,身体已经不太好,写作比较艰难。《新民晚报》有一个专栏《文革轶事》,约巴老写一篇有关文革的文章,巴老写了一篇三百字短文,题目就叫《没有神》。(《没有神》,原载《新民晚报》1993年7月15日。后收入《再思录》第85页,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新民晚报》开辟这个专栏后,颇有点影响。编者是响应巴老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设这么一个专栏,发表了的有些文章被一些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0.
乐彤 《旅游纵览》2014,(11):94-97
<正>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为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河北省沧州市女摄影家协会联合沧州市老促会妇委会、沧州市妇联共同举办"沧州百位革命母亲风采录"大型图片展,将镜头对准了百余位"革命母亲"。这些"革命母亲",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做出特殊贡献且至今还生  相似文献   

11.
张瑜 《旅游纵览》2011,(1):26-29
<正>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邵华主席生前曾对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的工作多次做过肯定和鼓励——"是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向上的队伍"。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88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摄影组织。  相似文献   

12.
王立诚 《百年潮》2003,(9):73-74
我的父亲王统照,作为一位五四时代的老作家,他从1935年7月起,在上海《文学》月刊上连续发表一部长篇小说《春花》。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实》的上半部,但是后来没有再写下半部。这半部长篇《春花》,后改名《春华》,由良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钱币》2006,(3):51-51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上海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傅为群编著的《老上海的当铺与当票》一书,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典当是抵押贷款的一种方式,作者以上海晚清以来当铺发行的当票为主线,配以历史照片、碑拓、文献,包括口述历史,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向读者演绎了一部老上海百年典当史。该书彩印,开本890×1194,定价68元(含邮费)。需要者可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办公室张先生联系。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357号,邮编200050。《老上海的当铺与当票》  相似文献   

14.
《大公报》在北京的创刊、发展和停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纵横》2000,(11)
1949年前,老《大公报》曾有过天津版、上海版、汉口版、香港版、重庆版、桂林版,却从未在北京出版过,只是设有办事处。新中国成立后,《大公报》是如何在北京创刊、发展和停刊的呢?  相似文献   

15.
先父王统照,字剑三,是五四时代的老作家、诗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生于1897年,逝于1957年,享年仅60岁。新中国成立以前,他历任中国大学教授、文学研究会书记干事、北京《晨报》的《文学旬刊》主编、上海《文学》月刊主编、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青岛山东大学教授等,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30年代,在北大群星灿烂的教授中,有一位被人称为《古史辩》学派主帅的顾颉刚先生,他中等身材,戴眼镜,穿宽大袍子,恰是一个传统中国学者的形象。“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顾颉刚1893年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己讲:“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他们酷望我从读书上求上进。”祖父是一位秀才,喜好书法,精通《说文》,著有《说文通俗》十四卷等。一生以幕僚为业,曾游幕湖北、江西、贵州、山东等地,年逾六十才返回家乡。是个学有根底而又眼界开阔的人。祖母则是一位徽商的后代,据称是“极能干而有决断”的。由于双亲早逝,…  相似文献   

17.
肖黎  唐旻红 《世纪》2023,(3):15-16
<正>《世纪》杂志2023年第一期发表了由金大陆、李拓恒撰写,为纪念中国乒乓球队成立70周年的文章《上海的参与和贡献》,经新媒体传播,引起社会的关注。我想说说父亲肖舟——一名新四军战士与中国乒乓球的不解之缘。从上海建业里到安徽抗大分校我的父亲生于1923年,原名周勤业,后改名肖舟。周家祖辈是从广东来到上海做生意的,在老北站浙江北路的福康里开一典当铺,楼上住家,楼下是自家的门面。在上海滩属于殷实之家。  相似文献   

18.
孔祥宇 《百年潮》2013,(2):57-61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除了革命势力的打击外,也与其国内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主要以国统区报纸上海《新民晚报》上的漫画为媒介,来分析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肆意挑起内战,违背国民意愿  相似文献   

19.
冼碧莹,广州人,解放初期参加华南文工团,后来被选派去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粤语配音。她为《钢铁战士》、《智取华山》、《家》、《战火中的青春》、《二亩地》、《龙须沟》等多部电影配音。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粤语配音演员。1957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成立,她从上海调回广州,退休前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现在定居美国。冼碧莹这个名字在许多老广州的耳朵里并不陌生,早在70年代广州的大街小巷里常常能听到从广播里传来她讲的故事,在那个电视还没有进入千家万户的年代,电台里的广播是人们一种重要的消遣形式。如果说当年冼碧莹的…  相似文献   

20.
赵丹,人民怀念你!──上海纪念人民艺术家赵丹80诞辰综录陈明远1995年初夏,“人民艺术家赵丹诞辰80周年纪念活动”在我国电影的摇篮和重要基地──上海市拉开帷幕,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热切关注。6月16日《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