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2018年1月9日,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研究"与国家民委监督司委托课题"政治环境与中亚新疆籍华侨华人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政治环境与中亚新疆籍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生存状况研究"论坛。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方智库、中国友谊促进会及北京国际友好联络会的二十余位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不同时期阐述了中国穆斯林移民马来西亚的历史,通过实证调研数据突出了穆斯林跨国流动与穆斯林世界的教育和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侨乡"流动模式和"回族"流动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有关华人移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地理(侨乡移民)或阶级(苦力、企业家或学生移民)方面。这些研究隐含一个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假设,即中国的移民都是汉族,少数民族被封闭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因而是不流动的。但研究显示,自1978年起,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无论是在跨境迁移——这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还是在远程的跨国迁移——在回族中尤其明显,都具有异常高的流动性。回族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生活穿梭于中国民族国家和跨国穆斯林世界之间。宗教在回族穆斯林流动决策和流动模式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丽 《中国西藏》2006,(2):66-67
2005年12月23日,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名藏学家王辅仁先生逝世10周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中国藏学中心历史研究所联合召开“王辅仁先生学术生涯追思会”,北京民族学、人类学、藏学界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刊选发此,以纪念王先生逝世十周年。[编按]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22—24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跨国视野下的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境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跨国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中西交流与思想史研究、世界经济体系与近代中国、海外华侨与中国研究等专题展开了讨论,共提交会议论文44篇。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史学界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即历史研究的"跨国转向",并导致跨国史的兴起。跨国史将民族国家历史置于跨国和全球语境中进行考察,关注跨国力量和外来因素对本国历史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国史"研究的面貌。跨国史还关注18世纪晚期以来人员、思想、信息、资本、商品和制度的跨国流动和联系,开辟了许多被传统的民族国家史漏掉的新领域,已经成为新的史学分支。跨国史研究凸显了跨国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改变了人们对现代历史,包括20世纪的冲突与战争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从跨国史的视角重新书写20世纪世界史,包括增加非国家行为体的经历,突出跨国力量对各国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影响,将国际人权保障、教育与文化交流、大众文化传播、消除传染性疾病、跨国环境合作以及国际体育等"低端"事务写入国际关系史。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任何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提炼过程,都是一次遗产价值的重塑——因为引入了国际视野,并促成多学科的有效合作;任何一次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过程,必将推动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为采纳了国际标准,并形成多部门、多层级的协同工作;而参与跨国联合申遗,则必须进入国际语境开展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12—15日,"第九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华侨华人与中国梦"。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代表参会,共提交学术论文60多篇。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人才引进与"中国梦"。长江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周敏做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移民: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对当代中国国际移民的人口流动趋势、"移民梦"与"中国梦"、当代中国国际移民的社会现象对现存国际移民理论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8.
罗歌 《文物》1958,(11)
从苏联民族学谈起把古希腊"民族学"一词译成现代文字,就是"关于人民的记载"的意思。从马列主义观点看来,民族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研究世界上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起源、迁移和历史文化的相互关系的科学。苏联民族学的研究工作已有四十多年历史,无  相似文献   

9.
一、构思全球史的当地研究方法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对全球和跨国史学越来越有兴趣。①从中国到美国、从阿根廷到欧洲,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研究呈现出各种新的令人感兴趣的方向。②像其他学科一样,全球历史研究也体现出学者之间进行各种模式的跨国家合作的特点。近些年来该领域出现了很多国际会议、跨文化研究项目和交流项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献分析法,对西方高端人才跨国流动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其跨国流动的空间特征、动力机制和社会影响。跨国人才主要的流动方向为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人才交换,以及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回流,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世界城市。其流动机制包括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转型、跨国流动渠道、政府管制以及流动者个体决策。其为流出地带来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人才回流的红利,为流入地带来社会分化、居住隔离和种族排斥等社会问题。最后,就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通过建交谈判、参加日内瓦会议、与印度和缅甸共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亚非会议、参与维护世界和平等活动,以及邀请外国政要、民间团体、新闻工作者来华访问参观等官方和民间外交活动,将和平共处外交政策付诸实践,成功地"自塑"了新中国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国家形象.同时,中国的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政要交往、国际新闻及个人叙述中"他塑"了"中国是真心诚意希望和平共处的""中国最大的愿望就是求得和平""中国已被普遍承认是一支国际力量"及"从长远来看,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中国"等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学者风采     
<正>罗康隆,贵州天柱人,民族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及运用。现任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吉首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吉首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吉首大学民族学硕士点领衔导师,吉首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土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土著/少数民族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加拿大、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0多篇。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八届国际会议(ISSCO8),于2013年8月17-19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此次大会由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和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本土·区域·跨国:海外华人研究再思考"。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专家学者拨冗与会、  相似文献   

15.
论文基于对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与广东梅州南口、松口侨乡的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考察了两地不同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与历史生态对侨乡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侨乡民众对于"侨"的理解与认知,及其如何应对民族国家建设、海外关系变化、侨乡文化资本化以及区域发展与全球流动;分析了时代变迁中"侨"之为侨的文化动力,并以侨乡为方法,构建理解区域网络、跨国流动与地方世界的文化图景。论文认为,国家力量对"侨"的界定与分类以及不同时期跨国网络的运作,影响着海外华人以及侨乡民众对于"侨"和"海外关系"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乡村建设以及新的流动中呈现出来。经由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侨乡人文景观,则使侨乡卷入新的"资本化"过程,侨乡乡民亦在文化建构中重新认识、理解与之相关的"侨"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2,(11):78-80
中、哈、吉三国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加强对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012年5月15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就2014年申报丝绸之路世界遗产达成协议。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哈萨克斯坦文化与信息部副部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武尚清民族与民族学研究是白寿彝先生学术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原理运用到中国民族历史实际的研究,对我国的民族科学、民族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我国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边疆跨国民族地缘冲突的动因与和平跨居条件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首先重点归纳了处在独立运动中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和西方现代明国家中的三类国际民族地缘冲突,并取典型的个案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中国跨国民族能和平跨居与其主流明底蕴的关系,指出发展跨国民族和平跨居必须在不同明碰撞中吸收一切人类明之长,如美国的民族自然淡化政策,中越边境的民间主导型跨国民族自由交往模式等;同时必须争取地缘和平与明共存,建立综合安全体系,特别是“化安全保障”,遏制政治亚化的变异,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20.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为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在参会前,中苏围绕争取中国参会和准备工作一致协议,努力争取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在会议中,两国代表在一系列问题上密切磋商、分工配合,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在会场外,双方通过多方协调,弥合了阵营内部的分歧,打了一场双赢的外交配合战,并使中国进一步获得了处理社会主义民主阵营内部事务的权力;苏方的牵线搭桥使中国与英、法乃至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苏联也获取了解决欧洲问题的一个契机,增加了与西方国家谈判的筹码。日内瓦会议上中苏的协调与合作,国家利益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