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文从政治学的视角,解析了移民汇款及其影响的研究现状。论文认为,作为跨国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汇款首先受到了经济学者的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后,移民汇款才逐渐进入政治学者的研究视野。政治学视角下的移民汇款研究大致在道德风险与腐败治理、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移民汇款与民主转型、移民汇款作为影响流入国政策的工具以及移民汇款与汇率制度选择五个方面取得了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但在案例选择、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者之间存在互相矛盾的研究结论和截然不同的因果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引入诸如初始腐败水平等新的调节变量;探讨政府的政策设计如何改变移民的寄汇策略和居民的汇款使用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融合经济学领域不同汇率制度如何调节移民汇款与宏观政策目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结合米格代尔的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提出更具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和解释力更强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当前国际移民的新趋势和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态度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前沿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移民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的视角从移民输入国逐渐转向移民输出国;研究的内容从国际移民的消极面转向积极面。对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加强跨国主义移民理论的研究;重视翻译出版留学人员优秀著述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清代移民台湾是闽、粤,乃至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故而也成为近年来移民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有很多相关章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还有一些相关的专问世,可谓硕果累累。但这些移民史研究大都习惯于以俯视的视角(自上而下),在大历史框架之下考证国家对移民的推动与影响,讲究数据的推算与精确,因此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粗线条的移民动向与趋势,而忽视了移民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存在,以及人在移民活动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金文纨  杨博飞  朱晟君 《人文地理》2022,37(5):8-14+182
随着全球化发展,移民研究在西方成为经济学、地理学和社会学重点关注的主题。国际高技能移民的区域影响是移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现象发展、理论机制、实证梳理和研究热点等角度系统梳理西方相关研究,得到如下发现:(1)高技能移民的国际迁移模式随时间变得更多元化与复杂化,引发研究关注点从“人才流失”转变为“人才增益”。(2)在高技能移民区域影响背后,移民人力资本、区域关联和知识组合等机制在发挥潜在作用。(3)国际高技能移民会对目的国与来源国产生不同影响,其相关研究包括移民创业、移民同化、区域劳动力市场和区域宏观发展等热点。并在评述西方国际高技能移民区域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中国现状探讨国内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跨国主义、民族主义方兴未艾,而国际移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移民及其民族主义倾向与表现正在成为移民研究的一个新视点。本文以美国华人社会为例,运用跨国主义的分析视角,探讨冷战后华人民族主义掀起的背景、主体、特征、局限与前景,从而说明海外华人民族主义的群体征象之于中国与居住国的双重影响和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主,借鉴移民及海外华人研究中的移民网络和本土化理论视角,分析阐述了俄罗斯华商新移民的形成与概况、华商移民网络及其特征和作用,以及华商的本土化调适与融入。认为华商移民群体不断扩大与发展,首先依靠的是移民网络。这种移民网络不仅构成了一种迁移链,同时也是华商淘金重要的社会资本。俄罗斯华商为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在经营模式、经营策略和本土商业销售网络构建三方面采取相应的本土化适应方式。这些本土化适应方式有利于华商在经济层面的融入,但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则仍然面临着融入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姚敏  王聪 《黑龙江史志》2013,(15):17-18
清前期中俄间俘虏、逃人问题是中俄边事交涉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黑龙江地区移民的类型之一,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非常不足。本文拟就中俄逃人、俘虏视角下移入、移出黑龙江地区的移民略作论述,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近代东北移民是中国移民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运动之一。从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三省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东北移民数量和规模最大的时期。影响这一时期移民效果的因素很多,但移民政策好坏可谓是其重要的一方面。本文拟以清末东北地区全面开放以来施行的一系列招垦章程为中心,来分析这些政策的发展轨迹――逐步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有关加拿大中国移民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移民经济适应行为的视角,对移民群体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机会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一个移民自主创业的分析模型。该模型将移民自主创业行为区分为四种模式,即族裔经济、一般企业、海归企业和跨国创业。随着市场环境、母国政策及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不断变化,移民企业家的经济活动可能表现为在几种模式之间的过渡或跃迁。对移民经济行为的研究,需要突破传统的族裔经济的视野,把移民的经济参与放在一个社会经济日益开放、国际社区间联系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9日,"从华南到北美:新视野下的美国华人移民研讨会"在香港大学开幕。此次会议由研讨与考察两部分组成,研讨在香港大学举行,考察在素有"美国华侨之乡"的广东五邑侨乡展开。参加研讨的学者共有30位,分别来自北美、香港和中国大陆,三地人数各占三分之一。他们的专业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研讨会主要从跨国主义的理论视角,就200年来在华南地区和北美之间的人员流动、资金往来和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元明清时期的四川移民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尤其近年来,在对麻城孝感乡的建置沿革、移民历史等史实性的研究基础上.有些学者把历史记忆、移民传说等概念引入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中,并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以嘉庆版《四川通志·舆地志》中载录的有关元明清时期的墓志为研究对象,阐述迁川移民后裔是如何构建其祖籍记忆的。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从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近代以来持续不断的大规模国际移民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国际移民包括美国移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以下方面仍显不足:第一,用移民理论来分析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不够;第二,国内虽然已有学者对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人对这两个族群进行综合、比较研究,这就很难避免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第三,国内虽已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在探讨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但对于美国移民发展的趋势尚研究不足。因此,本文试图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亚洲和拉美移民为例,分析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预测美国移民的发展趋势,以便为我国制定务实的移民政策和人才战略提供可靠的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13.
吴俏  严艳  刘畅 《人文地理》2017,32(4):15-21
以移民聚集地丽江束河古镇为例,运用质性分析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对26位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移民进行访谈,从流动性视角出发,在预调研、半结构式访谈和二手资料分析基础上,对束河古镇此类移民群体的综合感知进行研究,编码分析共得出4个一级类目(社会交往、自我认知、生活环境、负面感知)以及12个二级类目,详细分析各类目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后,深入探讨了移民群体的归属倾向问题,剖析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为该类移民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2018,33(5):133-142
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建构并检验了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组成结构;以丽江古城为实证研究案例地,关联分析了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验主义视角下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是人、活动、地方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感知性融入(地方评价)、功能性融入(活动参与)及情感性融入(地方依恋)三个方面,且三者所建构的地方融入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外部有效性;社会氛围与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田野调查访谈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旧金山湾区的中国东北新移民为研究实例,对社会资本和非制度性的社会资源配置在当代中国的跨国移民活动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认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东北新移民已开始成为当代中国国际移民潮的主要成员之一。近10多年来东北地区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移民海外的现象,其中既有古典经济学移民理论所提出的经济层面的原因,也有中国社会内部制度变迁的深层因素。而非制度性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强、弱两种关系网,尤其是海外新移民社会中的弱关系网络,则对当代东北人的跨境迁徙活动及其在海外移居社会寻找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东南亚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华南移民越过海洋抵达新加坡后重建社会与文化家园.在精英文化和上层制度缺失的状态下,华人移民利用祖籍地的文化传统,并以血缘、族群和信仰为纽带,重新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华人文化,并进一步完成了社群的整合与文化的重植.作者在<越洋再建家园>一书中选取了华人社会的本土视角与民间视角,以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考察了新加坡华人社会从移民到定居转变过程中文化移植与重建家园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70年代,受叙述史学、新社会史和计量史学的启发,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对历史学研究主题和史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一方面,他把研究兴趣从政治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另一方面,他先后使用中心-边缘模式和大西洋视角来解释17世纪和18世纪北美移民史。详细考察贝林的移民史研究有助于国内学者加深对贝林史学思想的认识,了解美国移民史的新进展,并采用大西洋视角来研究美国早期史。  相似文献   

18.
<正>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石毅副教授的著作—《国际移民历史中的汉民族研究》于2016年12月1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自秦汉开始直到唐宋,汉民族国际移民由行商发展成为住商,构成汉民族海外商业网络建设早期的主体,对这一庞大移民群体的研究也必将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该书基于历史学和人口学的研究视角,对汉民族海外移民的历史进程加以梳理和总结。全书共分八章,除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广东坎镇与海南文镇两个移民群体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活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海外移民对于侨乡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与其社会地位补偿密切相关,提出了"社会地位补偿"的解释范式。广东坎镇移民流向主要为美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移民群体社会地位落差较大。他们的捐赠活动,不仅能够补偿他们某种身份及归属感的缺失,而且还能够获得一种额外的社会声誉。这种移民的补偿心态使得坎镇侨乡的公共文化事业出现了繁荣发展的盛况;而海南文镇移民流向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经历了从"华侨"到"华人"的身份转变,祖籍地与移居地的经济差距缩小导致移民补偿成本升高,侨乡地方社会所构建的补偿体系对移民的吸引力在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文镇公共文化事业出现衰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浙南侨乡文成县为田野调查点,基于畲汉民族互嵌的视角,分析了文成畲族海外移民的历史背景、动力机制、发展现状,阐释了侨乡畲族海外移民的时代意义。浙江文成县畲族海外移民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也是文成县侨乡文化强烈辐射和畲族与汉族良性互动的结果。其深层动因则源于文成畲汉民族关系由形式上的互嵌向结构性的互嵌之顺利转型。文成畲族海外移民案例,标志着畲族历史变迁中的时代飞跃,有利于缩小畲汉发展结构性差异和增强畲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对当今畲族乡村振兴和畲汉民族关系发展亦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