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12年初,蔡元培致函蒋梦辟,嘱其将自己所《教育意见书》译为英,并就改革中国教育行政发表意见。本件史料为蒋氏于同年5月1日的复函。  相似文献   

2.
1938年10月24日端纳(W.H.Donald)随蒋介石离开汉口,视察鄂、湘、赣、桂前方阵地,12月前往重庆。同年12月28日和次年1月1日,端纳分两次给田伯烈(H.J.Timperley)写了这封长信,详细介绍他随蒋介石视察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3.
于学忠致张学良函原件系毛笔手书,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函的内容为汇报所部乘中原大战之机入关援蒋后的人事安排方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军将领对入关后形势的估计及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4.
奥查德致骆传华函①( 193 9年 7月 2 3日 ,洛杉矶 )尊敬的骆先生② :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日本人的监视 ,可以写封信了。早就应该写信 ,对在香港期间给予我们的关照 ,以及随后安排我们去重庆和云南一事向你表示感谢。怎么说呢 ,在上海期间 ,人实在太忙 ,顾不上写信。而离开上海后 ,在信里也只能说一些不敏感的琐事……因为信件极有可能受到日本人的检查。我就从上海开始谈起吧 ,尽量按流水帐形式多多少少记录下一些我们的旅途见闻。 (如今的 )上海已变成了一座令人吃惊的、对比反差极大的城市。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以及法租界 (依然 )非常繁…  相似文献   

5.
傅琳 《百年潮》2000,(3):56-59
1994年5月的一天,笔者走进了华罗庚生前在京的最后一个住所——北京市崇文区一幢普通的高层住宅。华罗庚的大儿媳柯小英女士,把笔者引进了华老的寝室。寝  相似文献   

6.
徐庆全 《百年潮》2000,(8):66-71
1963年3月,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就自己在干部轮训班上的发言所引起的误解,致信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要求组织上进行调查。贺的信虽然反映的是个人问题,但也折射出那个年代已然苍老的往事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六日 功炎同志惠鉴:笔记两册先到。手书并吴中国林小卷昨日到。春节假期,不免有亲友循旧俗走动,恐劳盼念,先简短作答。笔记尚俟慢慢展读。我于此类书稿,喜观之而无能评之。此非推诿,实有确因。盖声音训诂,我根本未入门,考据章句之学,亦至今未问津,故凡有所阅览,皆仅能大略晓之而已。尊稿缮写工整,俟读毕即当挂号奉赵。园林小卷工緻之至,似胜于前贶稷山之图。如是佳品,受之何敢当,观翫若干时,仍拟寄还。倘能勉成诗或词,即题其上耳。承询《小记十篇》,或有或无有不敢必,缓日将搜检之。倘能找到,自必寄上。问及乃乾,引起感叹。彼自中华书局退休,迁居天台,就其女与壻(婿)。既而其夫人先去世,乃乾亦于去年上半年云亡。彼毕生致力于目录版本校讐(仇),接触学人颇不少。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基督教青年会外籍干事大多离华返美,但仍有一少部分人留在中国,继续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按照规定,外籍干事要定期向北美协会负责人汇报工作,下面这段资料就是当时担任北平基督教青年会代理总干事职务的外籍干事陶德满于1938年9月1日写给北美协会总干事鲍乃德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抗战初期华北地区基督教青年会所受挫折及其努力,也谈及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致刘瑞芬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芝田仁弟大人阁下:昨接四月廿四日来牍,附寄丹崖星使电信,知英铁甲二只新海部不肯售,亟须另筹办法。兹致劼刚星使电报洋文一纸,内英文五字号码卅八个,务祈即刻交电信局发寄伦敦使馆查收。其信资由出使经费内汇销,如有回电,望即速寄津为要。法国宝使、英国威使均于明后日晋京矣。手此驰布,顺颂节禧,不具。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6,(6)
新发现的1923年8月14日王国维致张尔田函,内容涉及当年初夏王国维北上担任逊清朝廷南书房行走之初的生活、任职、交游与学术等情况,有助于王国维生平与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敬之先生勋鉴: 宛平事件,日人声言不期扩大。今先肯定敌情:日军部之暴戾举动果出整个日政府之意乎?抑非整个日政府之意乎?如出整个日政府之意,而犹声言不期扩大,是以欺骗言论激励其国民,并求得世界之谅解;如非出整个日政府之意,则其声言似属可信。就昨日求见我参部某科长之日武官所云,其要求尚不甚奢,似有和平之望。今更肯定我国果以及时抗战为利乎?抑最小限,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方较有利乎?若以及时抗战为利无论矣。倘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则此时以努力忍耐为宜。顺日武官之绪而寻之,亦未始非计。果能维持和平以达我由忍耐求准备之目的,我固有利;即无结果,我  相似文献   

12.
立夫光生道鉴祥此次离渝来嘉沿途经过各地见青年学生朝气勃勃爱国你儿童健康亦非浅鲜(?)现在课本已有统一印刷办法可否饬令印刷书店  相似文献   

13.
本刊所公布的档案史料,一般照录原文,其对人民之污蔑和对当局之吹捧文句,一概不予改动,以便尽量保持文件的历史面貌。遇有与题无关之内容或前后件明显重复之处则予删略,以“……”或<略>表示。遇有因原件残缺、字句脱落或原件损坏、字迹无法辨清之处,以“□”代之。缺漏字的增补,以“【】”表示。错别字、衍字衍文校勘与简短注释放在[]以内。较长的注释,则列于正文之后。档案文件的标题、分段、断句、标点、注释,除注明原有者外,均为编选者所另拟。  相似文献   

14.
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音译名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汉名斯特朗)是一位同情苏联、同情共产党的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陈友仁先生积极拥护并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于他们相近的思想,致使他们成为密友。从以下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斯特朗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同情和关心。此信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现译出刊布于后。  相似文献   

15.
1946年6—7月间,上海爆发反对宋子文财政措施的金融风潮,工厂罢工、商人罢市。蒋介石特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赴沪指挥军警特宪,策划反共并对付“民主同盟”等中间力量,以图平息沪市。7月5日,陈立夫在沪致函正在庐山休养的蒋介石,报告情况及处置办法。陈布雷代表蒋介石亲笔复函陈立夫指示工作方针,函中同时亦暴露出陈布雷身体状况严重衰弱及其不能见谅于蒋介石之苦衷,并涉及国民党对外宣传工作,颇具研究价值。现特选刊如后,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援闽战事,乃自1917年迄1926年间,系护国之役后南北双方争执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924年 10月-11月间王怀庆舅甥间关于援闽战事的 3件信函,反映了北洋 军阀的内部矛盾,有较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特为公布。  相似文献   

17.
1943年8月15日,阎锡山在克难坡召开的行政会议上首次提出“兵农合一”,继而在乡宁县“试点”。1944年2—4月,又在晋西各县普遍推行。晋西民怨沸腾,后被迫于1944年4月告一段落。日军投降后,阎锡山回到太原,又重提“兵农合一”制度。1946年1月,阎派出解救团分赴晋中、晋西各地,强制推行“兵农合一”制度,人民怨声载道。消息传到南京,阎的老乡贾景德等人纷纷致函规劝。本组史料即为阎复贾等函,它对研究阎记“兵农合一”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至1924年间蒋介石与廖仲恺来往函电若干,其中廖仲恺致蒋介石一组函电已在本刊1987年第一期公布。这组函电的主要内容为廖仲恺劝勉蒋氏放弃个人成见,从奉化尽速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工作,并对蒋介石之弃贵出走提出严厉批评。蒋介石于1924年3月12日曾复廖一长函,详细述说他对广东革命政府内部矛盾的看法,并提出个人意见,为自己之出走辩护。在这封长函中,蒋氏并提出了他对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主张的怀疑与反对,这是研究蒋氏思想变化的一件重要史料。以往此函虽经一些论著引据,但内容文字多有差异,为此本刊特将该函稿选编刊布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其正本。  相似文献   

19.
馆藏1936年9月30日何香凝致丁惟汾函,反映了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后,何香凝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联络同志,促使国民党执政当局“恢复民十三时之合作精神”,容纳各方人才,走共同抗日道路的急切心情,对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何香凝生平,均有参考价值,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20.
河南民人郑发因冒认蒋介石为其亲兄,曾在重庆被囚禁多年。关于这一事件,当时在社会上曾引起广泛传闻。在本馆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全宗中存有郑发在抗战胜利获释后由河南来南京求见蒋介石之函件两封,文中己改称与蒋氏系属同学关系,并分别署以“民人”及“步兵少校”衔名,为研究民国历史上这一奇案提供了新材料,特此选刊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