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联意为:待人处事要宽容大度。  相似文献   

2.
在皖南青弋江畔的泾县翟村,悬崖陡壁之下有个清澈见底的深潭。潭东岸白沙细石成滩,芦苇簇立,芦叶萧萧。潭西岸怪石列耸,老树古藤,山鸟喧闹。有副对联写道:  相似文献   

3.
诗词联句     
《文史天地》2013,(12):88-88
楼近高天明月光,倚栏俯听水汤汤。 优秀联句将于2014年第2期刊登,并有薄酬。  相似文献   

4.
5.
偷桃联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自幼聪颖过人。8岁那年,一次与几位同学去寺庙里偷桃子吃。事后,和尚找到先生,先生逐个追问学生,可谁也不承认。于是先生出了一条挖苦学生的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明说:“谁要对出了下联可以免罚。”郭沫若听罢脱口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古代文人常把“攀桂步蟾宫”比喻考中状元,形容大有作为。郭沫若对答的下联一语双关:昨天偷桃子的有我,将来出类拔萃的也有我。粪税联郭沫若14岁那年在乐山城里读书。一次,农民挑大粪出城时,守城门的役吏却以维护卫生为名,硬要农民每人交两块钱的“…  相似文献   

6.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读私塾的郭沫若曾与几个同学跑到学校后的寺庙里,偷吃老和尚种的桃子。事发后,和尚找到老师,要求追查并惩罚这些淘气的孩子。上课了,老师板着面孔,手拿戒尺,对偷桃行为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当孩子们都耷拉着头,不敢吱声时,这位私塾先生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这是一幅上联”,老师指着黑板对孩子们说,“谁能对出下联,免罚”。郭沫若听罢,由紧张变得高兴起来,思忖片刻,在老师的上联下面写出: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老师一看,惊喜不已!他叫郭沫若下去坐好,戒尺不停地在自己的手掌上打着,…  相似文献   

7.
考试与对联     
秋实 《文史天地》2002,(6):29-31
当前,考试作为衡量人们知识和能力的手段,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与人事工作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实行考试的国家,是考试制度的故乡。自隋炀帝大业二年讼元606年),初置进士科逐渐形成科制度至今,在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为中国选拔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同时也演绎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其中也与对联这一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佚名 《文史月刊》2009,(7):62-62
苏东坡被县衙内招去写春联。侍从磨好墨,东坡展纸挥毫,一口气写下两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日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相似文献   

9.
李宣奇 《炎黄春秋》2003,(12):58-59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博学多才,善于对联,孙中山平生撰联虽然不多,然而一旦挥毫,无不见其非凡之才、高雅之气。尤其是所撰挽联,更饱蘸对战友的深情,迸发出对强敌的痛恨,与其文章、演说之词,同为战斗的投枪匕首,冲锋的号角!半联惊大帅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府,想见一下湖广总督张之洞。便走到府前,递上名片,上写“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门官随即将名片呈了进去。张之洞当时名声显赫,八面威风,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一瞧名片,很不高兴。哼!好大的口气,遂问门官道:“来者何人?”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之洞…  相似文献   

10.
11.
妙对马联     
黄陂有个山寨,地处福马山、鹿耳山、卧虎台、白豹山这四座山之间,山寨里住着一名老秀才。一天,老秀才借四座山山名为题,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上联是“山寨巍峨,马、鹿、虎、豹排左右”,他求“有识之士”能对出下联。过了  相似文献   

12.
日前整理旧时笔记,我的目光停留在1979年春的一页记载上。这一页我用大字抄录了一副梅白同志的自励联:“等闲八载囹圄,遮莫四年流放,掸掉劫灰,残病犹堪绝大漠;讵憎六旬坎坷,庸慊九死惊魂,重燃蜡炬,能源尚可铸长篇。”这幅当时用白色印刷纸自撰自书的对联就贴在梅白同志书房兼卧室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13.
浙江新昌大佛寺五层罩阁的石窟殿堂中有蔡元培先生撰并书的一副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行楷,内含刚骨,外显飘逸,仔细赏观,能体悟出先生的苦心励志和超凡脱俗的人格,可惜已毁于“文革”。1982年,大佛寺修复,由沙孟海重书。1987年.赵朴初莅临大佛寺,仰观此联,赞赏有加,作诗称道:“大雄宝殿曲园俞,高阁楹联元培蔡”。前一句指晚清国学大师德清俞樾所撰“大雄宝殿”的匾额,后一句指本联。  相似文献   

14.
浅说对联     
张沛纶 《北京文史》2001,(1):48-49,50
春节张贴对联,千百年来已成为我国民族的传统习俗。据《淮南子》载:古时每逢元旦,人们就将长七、八寸,宽寸许的桃木板钉在门首,称为“桃符”,作为“除旧迎新”、“驱邪祈福”的象征。在我国一般都认为五代后蜀主孟昶所写的“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出现的对联。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早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孙中山的战友们都有镀金或镀银即留学西洋或东洋的经历,因此,对于喝白兰地和香槟酒,比喝中国的老白酒和绍兴酒更对胃口。  相似文献   

16.
趣联妙对     
夔奉幼)龚葬聋薰薰纂矍蒸{斌粼羁…爵靡窦肇润莽活鑫翱鬓鬓攀滩襄霎寒聋摔拿代曝粼粼鲜淘蛛嵘耸摹:薰:纂{;翼纂瓣黝攀雄满拙琳撼夔)膺霎冰禅}磷穿勤簧)熟加赘球攀豪鑫{渗{礴夔{毒未癫南残表裹羹寿窿勇胡耀邦何志知道后认认为旗就砂卿巍粼搬脆棣呢洒傲(车羹薰熟攫蒸翼撰器翼簿犷攫翼锋;嘿黔黔)灌肇豹薰翼翼潺叠如热瓤扮栖友学一艺术家的名序朗减公霭周傲恤扬榨粉罐冰爆丹青嘛松麟稗噢熟凑林外参泽示粼翔恻攀加确瘾缅撅藉氰林县行眯摘嚼减讨妙呱貂吻黄嗜角赓汉何音时嚼怨字彼六始能戮靓趣联妙对@宛斗生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超微学——民众中碑联作“谚联”,堪称我国语言艺术宝库中,特别饮誉坛的一大异宝。  相似文献   

18.
对联系中国固有的学形式,不仅对仗工整,言简意赅,且平仄和谐,音韵铿锵。它既有实用性,有学性。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对联,更是胡同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门对联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居民的思想情操、生活志趣。其内容或系修身齐家之道,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9.
丁敬涵 《古今谈》2005,(2):29-30
浙江图书馆藏有一副马一浮先生写的隶书对联。联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戒烟     
《文史天地》2002,(10):57-57
齐白石青年时候,为了钻研诗词,砥砺学业,曾邀集挚友罗醒吾、黎德恂、王仲言诸人,组织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聚会,在谈诗论文之余,齐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于是,有人提出“不赌钱”、“不嫖女”“不嗜酒”、“不吸烟”……齐白石对前几条都赞同,就是不同意“不吸烟”这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