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之道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相似文献   

2.
金凤 《炎黄春秋》2001,(12):60-63
20世纪50年代看杨绛先生翻译的名著《堂·吉诃德》,深为译文的流利典雅折服;80年代读《洗澡》、《干校六记》,令我钦佩的是杨绛先生的举重若轻,哲人胸怀;以后看了三卷本《杨绛作品集》才知道杨绛早在40年代就写了不少优秀戏剧和散文。 最近听说杨绛先生将钱钟书和她今年的稿酬72万元及今后他们作品稿酬的权利统统赠予母校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作为清华校友,对这事颇感兴趣。经老朋友吴学昭介绍,见了杨绛先生。 早听说钱钟书、杨绛不愿接触媒体,担心受到冷遇,不料一见如故。杨绛、钱钟书都是江苏无锡人,我家乡江苏…  相似文献   

3.
乔双 《南京史志》2022,(3):89-90
<正>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2011年开始进入高中教学,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已经把我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过去的教学生活中,有时被学生刺激了,痛苦地无所适从,在网上找各种心理文章安慰自己,然后用几天平复了心情,就又回到了老路上去,心态磨炼得与其说是平静了不如说是麻木了。温水煮青蛙,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从来没想过从教学理念上去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荣县石刻造像如果到荣县去过的人或是对荣县比较熟悉的人,就一定很容易把荣县和荣县大佛联想在一起。的确也是这样。在荣县城郊东南隅的山头上耸立着一个巨人似的雕像,他好像日夜守卫着这座城市。看见这雕像,谁能不钦佩古代劳动人民制作的这一艺术遗产的伟大呢!  相似文献   

5.
阅读杨绛     
过去的一年,九旬学人杨绛先生又有新作问世,这就是记录她远去的一家三口欢乐与眼泪的《我们仨》。众所周知,杨绛是“化昆仑”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堪称20世纪中国化巨人,他身边的女人应当是什么样子?是小鸟依人的弱女子,在水一方的佳人,还是刚毅独立的女强人?杨绛先生却似乎让人无法简单归类。  相似文献   

6.
杨绛  汪荣祖 《纵横》2012,(9):15-20
2009年12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举办了钱钟书百岁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这次会议的汪荣祖教授曾力邀杨绛前往台湾参加此次活动,希望她能谈一谈杨绛心目中的钱钟书和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未能莅临现场的杨绛事后对身边人说,如果真要谈,只能说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保留了他身上的痴气。  相似文献   

7.
2016年5月25日,著名翻译家、学者、作家杨绛逝世,整个文化圈痛悼--仿佛她一走,就带走了我们时代最后的风雅。为何这样一位清贫低调的老人,赢得世人如此多的尊敬与爱戴?提杨绛,就不能不提她的丈夫钱锺书先生,仿佛是种标配。的确,这对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一生相守,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也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
初识徐迟先生 我第一次见徐迟先生的面,是在38年前。那时,我正在湖北实验师范学校读书。我的几位挚友都是十分活跃的文学青年,他们参加了一个业余写作小组,经常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一天,一位朋友问我,有位作家为我们讲课,就在中南煤矿设计院。你去不去?  相似文献   

9.
谢光春 《世纪》2023,(1):52-53
<正>我的父亲田遨,在我心中就是一位充满敬意的先生。我们父子俩在一起,从来不谈家长里短,都是谈知识。教导子女读书做人小时候,父亲常让我练字、读书。要么让我写同音字能写多少个,同部首字能写几个。要么就到住的近外滩的汉口路附近去走走看看,回来就写观后感,由父亲评改。就是读书时,也要求把作者简介以及前言直至后记都要完整地看到,不能草率,要仔细认真。父亲说:  相似文献   

10.
往事漫忆     
正我二姐文树新于1934年4月,与杨晦先生一道到上海去了。当年7月,我父亲(文宗淑,时任中国驻日使馆外交官)回国来,把母亲和其余的6个子女带到东京去受教育。1935年4月19日,我二姐在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绵绵。然而她本人不出一个月就染伤寒而去世。周作人的准儿媳是她在孔德学校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她闻讯赶去照看我二姐,结果也传染上了,搭  相似文献   

11.
明红 《文史月刊》2006,(10):53-55
杨绛先生的家在北京西城南沙沟。她是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1986年,西班牙国王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翻译《唐·吉诃德》)。2004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杨绛文集》8卷本,计240余万字,分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翻译作品等卷。一杨绛1911年生于江苏无锡,本名杨季康,其父杨荫杭先生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律师。杨绛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是众多男生梦寐以求、穷追不舍的女孩子。1932年春,少女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外国文学。当时,钱钟书在清华大学的名气…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我在上海《报刊文摘》上读到该报摘编贵刊的一篇文章,题为《杨绛不起哄》,文中写道:1957年,吴晗、肖乾、浦熙修、姚芳藻都去鼓动杨绛大鸣大放,幸亏杨绛不起哄,……这几个人后来都被打成右派……这篇文章有两处失实: 一、我是1980年因编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去拜访钱钟书时,才见到杨绛一面的。在这之前,我从未见到过钱钟书和杨绛。1957年,我与浦熙修根本没有去鼓动杨绛鸣放过。 二、吴晗是北京市副市长,没当过右派,众所周知,吴晗是因为60年代写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落马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从姚文元…  相似文献   

13.
周天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多有建树且著作颇丰。笔者案头就有他馈赠的《中国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中国向何处去》等大作,仅凭书名,便可知天勇先生理论功底的扎实和勇于探索的胆识。在精英荟萃的当今经济学界,若没有充分的历练和不同凡响的见地,有几位敢扯出这么大的题目而作振臂一呼啊!我钦佩天勇先生的赤子情怀和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4.
晚年钱钟书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在初冬的寒风中悄然病逝。他病逝的次日,新华社发了一个通稿,内中透露一个外界鲜知的信息:“江泽民总书记在12月19日晚,钱钟书先生逝世不久,亲自给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钟书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希望杨绛先生保重身体。  相似文献   

15.
余事做书家     
二○○○年五月份,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罗杨先生书法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举行。书展期间,我得暇去观赏了罗杨先生的墨宝。在钦佩罗先生书艺的同时,也颇生出二三感慨,愿借《纵横》一角藉以抒怀。 看罗杨的字很容易使人认为他是个职业书  相似文献   

16.
《文史博览》2008,(6):35
古人读书是不可能一口气把一篇哪怕是分量极小的文字读完的,在阅读中肯定需要停顿,这就需要自己去断句。句读是古人读书的重要方法。由于句读不当而产生的笑话,自古就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7.
汪晖时代     
“如果所有最重大最深刻的问题我们都不能去触及,这叫什么人文精神?那不是在把《读书》变成消费品吗?”  相似文献   

18.
正杨绛(1911-2016)于1933年夏考上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部。在读研究生期间,她选修了朱自清的"散文习作"课,并利用休息时间,精雕细琢完成了一篇散文《收脚印》。在这篇文章中,杨绛说,她听到民间传说人死了魂灵得把生前的脚印都给收回去,并以特有的敏感和冷静的思考引出了一系列的联想。其中写道:"守  相似文献   

19.
正活了105岁的杨绛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最受尊敬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完美地实践了其母校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杨绛博学多才。其长篇小说《洗澡》《洗澡之后》深受读者欢迎,是名符其实的小说家;她的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文字清丽,表面的不动声响蕴  相似文献   

20.
最近,钱钟书先生书信被拍卖一事炒得沸沸扬扬,关于名人书信是否可以公开的问题又被热烈讨论。作为钱钟书先生的妻子,杨绛先生认为这种事情严重侵犯了钱先生的隐私;清华大学法学院程啸教授更进一步说,这不仅侵犯了钱先生的隐私权,还侵犯了其信件的所有权,以及著作权。而《拍卖法》的起草人之一王凤海先生则认为,物权法优先于著作权法,信件拍卖只要符合合法的物权转让,是可以进行的。一些网友也随声附和:名人既已成名,隐私是受限制的;且人已作古,又何必在乎隐私之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