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海郡故城俗称三角城,在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距青海省海晏县城约1公里,是王莽设立的西海郡郡城所在。西汉末年,王莽以国舅身份逐步取得汉朝实权,"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元始四年(公元4年)又派中郎将平宪等,引诱卑禾羌献地称臣,置西海郡。西海郡故城内曾多次发现新莽钱范。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副研究员曾到这里实地考察,在城内采集到了西汉和新莽时期的五铢、货布、货泉、大泉五十等钱币和陶范~①。七十年代中期,有人在三角城遗址草地上偶得一使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邹城市发现四铢半两残范程明1986年2月,山东邹城市峰山镇张庄付出土一件西汉钱范。此范为青灰色滑石质,残为三角形,长12.5、宽5厘米,重123究。范面中部有一主槽,一侧刻有单行排列的阴文“半两”钱型4枚。钱型面径2.5,穿径0.8厘米,无廓,“...  相似文献   

3.
该墓志在1936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北陈庄。墓志为正方形,高、宽各78厘米,厚15厘米。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各41行,行20字。首行题曰:“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碑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书,李稹刻石。志石除少数文字残毁不清之外,其余皆清晰可见,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中(见图)。  相似文献   

4.
最近,新郑县文物保管所在库房中清理出一件西汉半两钱范,现报道如下。这件钱范于1975年12月15日在本县新村乡东岭村五队出土,石质,长方形,长21.3、宽7.3、厚4厘米,重1750克。范正面竖列两排钱模,每排七枚,共十四枚(其中包括上端残一模)。两排中间刻一直浇道。每枚钱模开一内浇口与直浇道相通。直浇道长18、宽0.8、深  相似文献   

5.
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笔者在海源县高崖乡草场村收集到一枚宜官五铢(如拓)。钱径2.7,穿0.9、厚0.23厘米,重4.8克,钱面外郭,穿上为“宜”字,穿下为“官”字,穿右为反书“铢”字,穿左为“五”字,均篆书,直读应是“宜官铢五”。钱背内外郭,穿右下篆书“宜子”二字。该钱生坑绿锈,制作精美,文字端庄。笔者所藏的这枚钱与智龛先生1985年刊于《中国钱币》第三期的两枚西汉吉语厌胜钱,在基本特征和文字风格上相差无几,仅有文字和图案排列的差别,因此这枚钱当为西汉“宜官”吉语厌胜五铢钱。宁夏海源县发现宜官五铢@赵培祥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陕北榆林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简介一下这一地区的古代铸币活动(图一)。一、府谷县出土的西汉铸币遗物一九八四年以来,府谷县先后发现两批西汉时期的铸币遗物。一是田家寨乡出土的铸造半两钱遗物,共四件,都是铸造钱币时留下的残铜块,其形为分叉状,当是钱范里浇道与分浇道内遗存的铜汁凝固物。长度分别是10.7、6.5、7.4、9厘米。其中9厘米的一件上还连结着十枚半两钱(一枚残),作叠压状。这十枚半两钱钱径均在2.2—2.3厘米之间,无内外郭,背平素,文字周正含  相似文献   

7.
民国十七年(1928),在沙雅县裕勒都斯巴克(今新和县大尤都斯一带),曾出土了一枚古印章。印呈正方形,边长1.3厘米,厚0.7厘米;铜质鼻纽,纽呈半圆形,中有一孔,孔径0.6厘米;该印章刻有三行字,前两行均二字,阴文篆刻“李崇之印”,后一行字迹混浊不清,难以辨认。这枚印章只能暂名“李崇之印”。 1959年,在沙雅县玉什喀特(三重城)古城又出土一颗“汉归义羌长”古印。印呈正方形,边长2.3厘米、高3.5厘米,铜质卧羊纽、纽与印座之间有一孔,供穿佩绶之用;印用阴文篆刻,共三行。第一行为“汉”字,第二行为“归义”,第三行为“羌长”。这相隔31年一前一后出土的两枚古印章,现均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自治区博物馆有复制品展出,并注明这是两方不同的印章。 近阅沙雅县地名办公室编辑出版的《沙雅县地名图志》将“李崇之印”和“汉归义羌长”混为一谈,把“汉归义羌长”印章误记为李崇的印信。《沙雅地名图志》第153页记载:“汉归义羌长”李崇印信于1959年在沙雅县的玉什喀特古城出土”。第5页记有:“解放后(1959),从沙雅县的玉什喀特(三重城)古城出土“汉归义羌长”(西域都护李崇的印  相似文献   

8.
陈克新 《新疆钱币》2005,(2):65-66,68
《新疆钱币》2005年第1期《关于古于田自铸和仿铸的中央王朝钱币》一文在封三上首载有三块铁范残片的彩照(即封三上首左起第二块、第三块和第四块残范),并称其为“仿铸中央王朝钱币”(实为残范)。  相似文献   

9.
山东莱西县岱墅西汉木椁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岱墅西汉墓,位于山东省莱西县小沽河东岸院里公社岱墅村东群众习称"点将台"的高地上,后面依山(图一)。1978年12月,在深约30厘米的熟土层下,发现长方形土坑,内填夯实了的黑黄土。大队党支部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经上级批准后,派人进行清理。历时两个月,清理了古墓两座(编为M1、M2)。  相似文献   

10.
徐州发现东汉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7)
1978年1月,徐州铜山县潘圹公社段山大队社员,在驼龙山南坡发现一座小型汉代砖室墓(图一)。经我馆派人清理,在骨架左侧出士一把刻有错金铭文的建初二年五十湅钢剑(图二)。钢剑锋部稍残,无首。通长109厘米。剑身长88.5、宽1.1—3.1、脊厚0.3—0.8厘米;剑把长20.5、宽1.2—1.7、厚0.6—0、9厘米(图三),把上有麻织物痕迹。剑原有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山西省临汾市一工地挖地基时,在距地表3米处发现一银锭铜范,现藏于山西师大图书馆。此范为青铜质,重约350克。通长9.5、两端上宽7.3、下宽7.5、腰宽4.2、高1.3厘米,范腔长8.2、两端宽6、腰宽2.5、深0.5厘米。范腔底部有许多突起的小乳丁。并阳文反书“晋宁”二字(见图)。晋宁,指的是晋宁路,元代置。据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人文生态学视角着重分析和总结吐谷浑人经营青海湖流域的历史经验,认为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先后经过羌、汉、鲜卑、吐蕃、蒙古人相继经营的五个历史时期,其中3~7世纪鲜卑吐谷浑人经营时期,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发育成熟,形成形态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文生态系统,人与自然达到最佳和谐状态。全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民族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以及湖名的人文意蕴,阐述吐谷浑人从蒙古草原入主青海湖流域,在羌汉民族长期经营的基础上,以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创造性地经营青海湖流域,不仅建立维系数百年的草原汗国,还成功经营高原畜牧业,尤其巧妙利用青海湖地理培育出举世闻名的优质马种——龙种马及青海骢。  相似文献   

13.
1977年8月,攸县柏树下公社风塔大队井边生产队发现两套西汉五铢钱双合铜范。其形制基本一样,均长14.2、宽6.6厘米,重800克。每套铜范由正反两块扣合而成,上有三枚乳状卯榫,浇注口呈  相似文献   

14.
1987年7月9日,新安县石寺乡上孤灯(村)振华耐火材料厂的工人在厂区西北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窖藏铁范。这批铁范出于地表下深1米处,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共83件(块),重约175公斤。由于其中某些铁铲上、下范和范芯套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有意窖藏的。我所闻讯后,即派人会同新安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赶赴现场,蒐集了出土的全部铁器,同时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和清理。在现场,铁渣、炉壁残块和陶片到处可见。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陕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文物调查室初步勘查了户县大王镇兆伦村,确认该地为一处规模宏大、延续时间长的大型西汉铸钱遗址。遗址主体位于与长安县交界的户县境内,分布在村及村北,距西安市25公里,南北长1500‘东西宽600米,面积约9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为陶窑区、中部和最北部有建筑区、东部苍龙河古道一线及新河两岸为制范作坊和陶范残块分布区。建筑区发现夯土基址及“上林”、葵纹、云纹瓦当等大量建筑遗迹遗物;制范、残块分布区暴露多处钱范坑,有的陶范交错垒挂堆积厚达l-2米,残范大面积分布;钱范多为西汉五铁和新芬大泉五十、小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汉钱币铸造的研究 ,多集中在陶范、铜范上。笔者在研究古代钱币铸造工艺过程中 ,发现汉代用石范铸钱是比较多见的 ,但主要集中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 1 3年 )前这段时期。冶铸史界有人认为石范只是钱范的中间体而已 ,并不用于实际铸币。本文拟就发现的石范及相关问题试作探讨 ,不当之处 ,请有关专家指正。一、石范出土概况据查阅文献资料的结果 ,有明确出土地点的石范粗略统计为一百余件 (数量不明的一些残块未计算在内 ) ,均为阴文子范 ,多数范上有浇注使用痕迹 ;范的形制上 ,除少数几件圭首形外 ,其余皆为长方形 ;石…  相似文献   

17.
《华夏人文地理》2013,(5):72-99
农耕民族善于种植,他们种植在大地上的最大物体,就是城池。游牧民族很少逢城,他们逐水革而生,到处漫游。但甘肃河西走廊最古老的城堡的确是游牧部落建造的,距今2500年以前——那时候,华夏族还没有进入河西呢。“三角城遗址属于沙井文化,大量使用青铜器,是史前文化的最后一期。1924年被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最早发现。”金昌市文化局李勇杰科长介绍蜕。我们来看的三角城,很可能就是河西城池之母。远古之事雄考,按照《史记》记述,乌孙人和月氏人最早在河两放牧,月氏人把乌孙人赶跑,独占河西走廊。三角城的主人非此即彼,多数学者倾向于月氏。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0月,在桂林临桂路一建筑工地挖基础的废土中,发现了40枚散乱的铅钱。除少数无文字外,多为“开元通宝”和“五五”铅钱(见下页附图),这些钱文字漫患不清。“开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大的背文横书“宝一”;“宝四”(重3.92克,直径2.3厘米,穿宽0.7厘米);穿上直书“兴”、“兴三”、“金二”(重3.45克,直径2.35厘米,穿宽0.9厘米)。小的除素背外,背文有直书“南一”至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古称西海,公元751年唐玄宗加封四海五岳,封西海为“广润王”,并进行遥祭,历代君王、中央政府加封、祭祀青海湖的制度由此而发轫。至清雍正时期,自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后,清廷的遥祭青海湖,变为派朝廷大员亲赴湖畔近祭,藉此加强对青海及周边地区的控制。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1949年解放前。如今,当地民众仍保留有自发的祭海活动。  相似文献   

20.
1990年4月,山东省平度市新华书店干部李忠茂向该市博物馆捐献了一件“(?)”刀钱范。此范系一陶质砖范,已残缺不全,仅有刀首与刀身部分幸存。钱范残长7,宽13,最厚处为2.9厘米,重435克。范上刻有铸钱印模5枚,钱模残长5.5,最宽处为1.8厘米,刀身处残留“(?)”刻痕,因为范面钱模为阴刻,铸造出来的刀币为阳文,即为“(?)”,所以此应为一“(?)”字。范面遗留有红黄色相间的涂料,它的怍用是使铸出的钱币表面光滑、规整,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