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杨 《满族研究》2013,(1):69-74
清初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是八旗诗歌初兴、摸索、发展、成型的时期。清初八旗诗歌虽然在作者数量和作品质量上都还有待提高,却已经引起清初诗坛的关注。这点,在清初人编辑的清诗总集中有着较为鲜明的体现。通过对清初诗歌总集收录八旗诗人及作品情况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至迟至康熙中叶,八旗诗人群体的特殊地位已经显现,或谓"八旗诗派"已经崛起。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刘琨在文学史中承前启后、不同凡响的地位和作用,以接受和影响为研究方法,通过其与曹操、郭璞、盛唐边塞诗人群体在诗歌风格、诗人气质等方面的比较,探讨刘琨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八旗诗歌是指由旗籍诗人创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重性情群体趋向,即:重视自然性情,讲求性情之真,追求性情深厚.但整体重性情的特征并不能遮蔽各位作家性情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八旗诗人重性情特征既根植于群体的文化、群体性格,又是统治者大力提倡、借鉴先进的汉族文学传统与文学理论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重要学者提倡与高层推动功不可没.以八旗作家杨钟羲《雪桥诗话》为中心来探讨八旗诗歌重性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宁夏拜寺沟西夏方塔《诗集》收录的主要诗作的作者是夏仁宗时期移居西夏的原宋朝陕西地区的佚名宋人,其诗作涉及西夏乡村的诸多面相。首先,诗作描述了诗人生活场域中的民居、农田与私塾等具体的乡村景观,勾勒出西夏乡村实体组成概貌;其次,诗作描写了农人、樵父与渔父等村居群体的生存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贫困的日常生产生活境况。通过对诗人基于实际生活场域的诗作内容的辨别,可以窥见西夏基层社会的乡村风物与乡村群体的生活画面,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西夏乡村社会的具象认知。  相似文献   

5.
正站在当代的时间点上眺望,平水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宛如一座掩映在浓荫密林中斑驳陆离的城堡。我们看到,在唐、宋、元、明、清的诗人群体中,这城堡迎接过李白、杜甫、李商隐;迎接过苏轼三兄弟,陆游、王安石、欧阳修;还有元好问、陈子龙、陈维崧、龚自珍等等。从公元601年《切韵》的诞生到公元1008年《广韵》的推出,407年间,《切韵》韵部的  相似文献   

6.
元代山东诗人共有126位,在地理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泰安、济南、济宁、菏泽等地,总体上呈现从西到东递减的趋势,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在元中期与后期两个时期,与元诗发展的趋势相同。大蒙古国时期的山东诗人虽然数量有限,但对朝政与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元代山东诗人中值得注意的是东平诗人群与全真教诗人群,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影响。山东诗人参与很多赠答唱和与同题集咏活动,他们的西域纪行诗和上京纪行诗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据说,在西方意象派诗人眼里,汉字不仅是图画,还可做相当浪漫的解析。美国诗人庞德在《诗章》第75章,将《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作:“学习,而时间白色的翅膀飞走了,这不是让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8.
粟特人是中古丝绸之路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在汉文化艺术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唐代内迁粟特人在汉语译经文学、传统诗文、音乐文学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且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文学家族。在传世文献之外,敦煌文献和出土墓志补充了丰富的唐代粟特人文学材料,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文学成就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中华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迁粟特人的文学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学”的内涵,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9.
正诗人邵冠祥与抗战名曲《九月的夜》诗人邵冠祥,江苏宜兴人,读书和创作都在天津,曾担任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天津分会主持人。1937年7月,他被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逮捕,不久惨遭杀害!2014年,承天津王振良兄赠送天津问津书院编辑印行、高洪钧先生整理的《邵冠祥集》,因为冗杂事务缠身,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认真阅读。第二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悚然心惊,念及诗人邵冠祥是"七七抗战"爆发后第一个牺牲在日军手中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10.
1957年初,四川的《星星》诗刊创刊号上发表了当时年仅25岁的青年诗人流沙河的组诗《草木篇》。诗人针砭时弊,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某些人物和不良现象,一时间震动了四川文坛。随后批判很快如潮而至,遍及国中,并且逐步升级,继之在"反右斗争"中酿成一起国人皆知的《草木篇》冤案。《流沙河与<草木篇>冤案》讲述了其中经过。  相似文献   

11.
耿建华  李豫 《沧桑》2009,(4):242-244
延君寿,山西阳城人,清代诗歌评论家,诗人。《六砚草堂诗集》是其一生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实践的代表。新近在晋城地区发现的其生前手写、批阅、撰序的《六砚草堂诗稿》手稿本,对于探索《六砚草堂诗集》木刻本的形成及其内容删改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存有大量的刻本未收作品,则对传世刻本是一个有力补充。《六砚草堂诗稿》手稿本的发现,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清代中后期国内重要的诗歌评论家延君寿及山西重要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方法,提供了一部不可替代的原始文献与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南园五先生,是指元末明初于广州南园结社的地域诗人群体。他们是岭南诗派的开创者。有关他们的生卒年,众多文史工具书和论着或者不做考证,或者歧义颇多。笔者近年因对南园五先生作专题研究,读到了一些新材料,考订补证了五人中孙蕡、王佐、黄哲、赵介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13.
站在当代的时间点上眺望,平水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宛如一座掩映在浓荫密林中斑驳陆离的城堡。我们看到,在唐、宋、元、明、清的诗人群体中,这城堡迎接过李白、杜甫、李商隐;迎接过苏轼三兄弟,陆游、王安石、欧阳修;还有元好问、陈子龙、陈维崧、龚自珍等等。从公元601年《切韵》的诞生到公元1008年《广韵》的推出,407年间,《切韵》韵部的划分从一百九十三韵到一百九十五韵再到二百零六韵,语音在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同时,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然而,自1229年《平水韵》出现后,直至今天,近800年时间,诗韵即使与时音严重背离,也再无变化了。这与其说明是古典诗歌韵典变无可变,不如说是《平水韵》无可避免地固化僵死了。  相似文献   

14.
在八十年代以来对中晚唐诗人张祜生平研究的基础上,就其本贯、卒年、投魏博的时间、第三次入京与离京的时间以及其定居丹阳的时间五个问题,进行考辨,提出新的观点和说法。  相似文献   

15.
新昌有两座山,一座是岚气氤氲的山,一座是诗仙李白这座山,形神合一,这才是至真至美的天姥山。在诗人的国度里,超越了时间的隔膜,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而诗人的心事和天姥山的魅力却是猜不透的。不知是否巧合,李白几次来剡中都是在秋季,正如今天的新昌,年复一年地呈现出山水碧透的秋色,秋声邃远,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6.
尤袤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文章在当时也很有影响。但其诗文在身后却散佚太多,以致声名日小,甚至于渐难以匹配"四大诗人"之盛名。其文集流传情况直接关乎他的声名、影响及文学史地位,本文试着手考察尤袤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通过考辨,认为尤集首刻时间在尤袤当世,其文集在元、明两代尚有流传;同时介绍了尤袤文集的最新整理成果,以及辨伪、辑佚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南京史志》2014,(7):47-47
歌德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和作家,其杰出代表作《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坛璀璨的明珠。 一次偶然的机会,歌德发现儿子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摘引了别人写的一段小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时间内死去了。”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0,(9)
伟大地人民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的家,在莫斯科塔干斯喀亚广场附近的一条街道上,这条街现在已改为诗人的名字;诗人在世时,常常有许多小学生、大学生、教授、工程师、工人、和作家来拜访他,诗人从前住过的房子,在一九二六年——一九三○年就改建成了国立博物舘,所有属於诗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罗鸿  罗岚 《神州》2011,(15):70-72
汉末魏晋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这是文士个性自由意识上升的结果,是人性的苏醒。此时,虚词"忽"于五言诗中频繁出现,用来抒发他们对人生短暂、命运难卜等的感慨。这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出诗人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台儿庄大战期间,许多中外记者、诗人、作家都来过台儿庄。如范长江、陆诒、郁达夫、盛成、臧克家、丁行等,70多年过去了,这些历史的碎片渐渐湮灭在时间的河流中。近来笔者查阅有关史料,采撷到郁达夫当年来台儿庄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