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新报》与《罢委会通讯》  联大自1944年纪念“五四”的活动以后,诸家壁报先成立了壁报协会,《文艺》、《耕耘》、《生活》3家壁报当选为报协常委。秋季开学后又组织了更广泛的壁报联合会,和各系系会一起酝酿并进行学生自治会改选。新成立的学生自治会为进步力量所掌握,齐亮、陈定侯、程法当选为常务理事,张源潜、王楫也先后当选为理事。学生自治会有时单独、有时联合云南大学等校及其他团体,对时政问题发表宣言,表明立场和态度;有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性的游行,如1944年的护国纪念游行,1945年的“五四”纪念游行。《文艺》壁报已…  相似文献   

2.
东方旭 《文史月刊》2003,(12):15-16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又一次发动反共高潮。作为民主运动堡垒之一的复旦大学(指1937年底由副校长吴南轩带领迁到重庆的那部分)已暴露身份的一些共产党员和青年运动骨干为安全计,在南方局的指示下撤离。留下的地下党员也隐蔽起来,暂时停止活动。刊物《诗垦地》也已停刊。反共寒潮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1942年底,在巨型壁报《文艺垦地》的启示下,张天授、李本哲、戴文葆等人以民俗语学会的名义成立了“夏坝风”社,出版了壁报《夏坝风》。创刊号上李本哲撰写的发刊词,张天授研究歇后语的文章,以及后来的一些有进步倾向、现实意义的学术文章,均…  相似文献   

3.
黔籍作家、翻译家谢六逸与蹇先艾、张梦麟等人于1938年在贵阳成立了“每周文艺社”,并创办了《每周文艺》副刊,在抗战时期集结了多位回迁贵州的黔籍作家,密切配合抗战宣传、针砭时事,一时成为贵州宣传抗战的重要阵地之一.只存在一年、只发行了十一期的《每周文艺》在宣传抗战的同时,用心办刊,对于提携后辈、提倡和净化大后方的文艺空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闻敏 《百年潮》2005,(2):60-64
从“整风”到“审干”《还是杂文的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主观上,与罗烽的人生经历、性格气质和思维逻辑相关;客观上,与当时延安的环境、氛围、思潮也是密不可分的。194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解放日报》副刊《文艺》发表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短文:丁玲:《三八节有感》;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还是杂文的时代》;实味:《野百合花》。同一时期,《谷雨》上发表了王实味的《政治家,艺术家》,中央“青委”的壁报《轻骑队》、中央研究院的壁报《矢与的》上也刊载了一批类似的短文。艾青在文章中写道:  相似文献   

5.
1989年3月10日至11日,菲律宾拉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新潮文艺社和菲律宾《世界日报》社联合主办了题为“社会变革与东南亚华人文学”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抗战文艺活动纪事[连载④]石雅娟,吴京波7月1日由桂林乐群社文化部编辑、出版的《抗战文化》创刊。7月1日晋绥边区七月剧社成立。7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增刊《新华文艺》、《敌后方木刻》创刊。7月1日新四军服务团与抗演六队在青年场联合演出话剧《...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它要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若干年。早在一九○七年,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就开始在法国和日本进行活动,创办了《新世纪》、《天义报》等无政府主义报刊。一九一二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无政府主义团体——以刘师复为首的《晦鸣学舍》。稍后,从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一八年间,《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无政府共产主义传布社》、《无政府主义讨论会》、以及《群社》、《实社》、《平社》等无政府主义组织和《民声》、《人群》、《实社自由录》、《进化》、《奋斗》、《新生命》等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杂志相继出现。无政府主义的叫嚷一时甚为囂张逅脑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引起反帝势力的恐惧和仇恨,他们向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香港     
《文艺阵地》像股清新的风,给沉寂的香港带来生气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平津后,全力进攻黄埔江畔的中国大都市上海,上海军民奋起抗敌。在弥漫的战争硝烟中,上海文学社、中流社、文季社、译文社这4家最大的文学杂志社联合创办了《呐喊》周刊。该刊在启事中称“四社同人当此非常时期,思竭绵薄,为我前方忠勇将士,  相似文献   

9.
阅报社不仅有助于启迪民智,培养民众阅报风气,而且对于报刊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北洋官报》十分关注阅报活动,采取强调阅报社的重要性、大量报道阅报社成立和发展、为阅报社提供资料支持等措施鼓励阅报活动。这不但可以将固有的报纸读者、知识分子、官员阶层和识字无多的普通民众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舆论宣传网络,而且又可为阅报社提供丰富可用的阅读材料,助益其持续发展,构建了一种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殷墟卜辞所记毫地即‘亳土’所在地,也有单称作亳者,兹分别录之如下:癸丑卜其又亳土…《甲》1640…亳土叀小牢《粹》21戊子卜其又岁于亳土《京》3950…于亳土御《粹》20…亳土又雨《佚》928土即社,王国维释社云:“…土字,卜辞假为社字。《诗·大雅》:‘乃立冢土’,《传》云:‘冢土,大社也;’《商颂》:‘宅殷土茫茫’,《史记·三代世表》引作‘殷社茫茫;’《公羊僖卅一年传》:‘诸土祭土’,何注:‘土谓社也, ’是古固以土为社矣。”是知亳土也就是亳社。在商人的祭社活动中,以对于亳社的祭祀最为隆重,卜辞中记录商人祭社也以祭祀亳社的活动为最多,且祭祀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究  相似文献   

11.
《山西文艺》概况 《山西文艺》是解放初期山西省文联办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刊物。刊物以短篇小说为主,兼及诗歌、小剧本、曲艺作品、美术作品和歌曲。山西省文联于1949年11月成立,高沐鸿为主任,卢梦、力群为副主任。文联设四个协会即,文学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作家协会)、戏剧工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是《长江文艺》创刊70周年。《长江文艺》创刊于1949年6月18日,比新中国成立的国庆日还要早上几个月。它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经历了漫长的70年岁月,仍屹立文坛,确是值得庆贺的事。与此同时,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创刊初期筚路蓝缕的艰辛。  相似文献   

13.
哈晓斯 《江淮文史》2014,(3):157-165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地处西南一隅的广西桂林与全国各地一样,抗战声浪日益高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戏剧演出乃至文学社团,也在桂林文化界崭露头角,成为文化抗战的先锋队。一直以来,关于抗战前期桂林风雨社的活动鲜被提及。偶尔涉及风雨剧团,惜亦语焉不详。我的父亲哈庸凡作为桂林风雨社主要发起人,在其自传中提到,风雨社成立后曾主办《风雨》月刊,  相似文献   

14.
著名漫画家、原《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丁聪,今年80多岁了。30年代初就开始漫画创作,在上海、香港编辑电影画报及《良友》、《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起曾担任《北京人》、《升官图》等舞台美术设计。1946年后任《清明》、《入世间》文艺杂志主编、《人民画报》副主编,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5.
《生活壁报》由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创办于1939年,在浙大第二任训导长费巩的支持下,成为"左倾"学生表达诉求的喉舌,由此引发校内纷争,更进一步引起教育部的不满。双重迫力之下,校长竺可桢要求训导处着力整顿壁报,并最终于1945年6月制定了壁报管理办法。但在国共内战的时局之下,浙大的壁报管理制度终成一纸空文,对于战后学潮毫无约束力。《生活壁报》及其引发的数次风潮,凸显浙大学生自治会权力的日渐扩张,学生自治会成为与校务委员会对峙的另一隐形权力机构,对训导处的威信与合法性构成挑战。20世纪40年代末,学生自治会与训导处的抗衡,不仅是浙大校方无力控制学潮与学生的重要表征,还彰显中央执政当局对于国立大学管理的无序与失控。一定程度上,自治与训导双方权势的转移也预示了中国政治格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1883年9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到今年已经有一百年了。为纪念“劳动解放社”成立一百周年,我们选译了三篇史料。第一篇是普列汉诺夫于1883年起草的(关于出版〈现代社会主义丛书〉问题》,这篇实际上是“劳动解放社”的成立宣言。第二篇是巴·阿克雪里罗得和普列汉诺夫于1884年起草的《关于出版〈工人丛书〉问题》。第三篇是普列汉诺夫于1913年写给纽约党组织的信:《纪念“劳动解放社”成立三十周年》。这三篇历史文献在我国是首次译成中文同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边疆情势危急,许多边疆团体应运而生,中国再次掀起了边疆研究的热潮。中国殖边社由汪扬、高君实等人于1931年成立,以"研究及开发边疆"为宗旨。自成立以来,该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创办《殖边月刊》、创建图书馆、发行图书、开展边疆考察、投身抗日救国活动等。围绕移民殖边、边疆教育、开发西北等方面,该社阐发了诸多主张,但限于资金、人才短缺等因素,很多未能付诸实践。尽管如此,中国殖边社的成立切合了当时边疆危机、国人要求保卫边疆的需求,其所开展的活动及主张,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边疆开发及边疆政策的制定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09──1949的四十年间,贵州出版的各种期刊共322种(抗战胜利以前227种,抗战胜利以后95种),新闻从业人员三百余人。其中综合性的仅15种,占全部出版期刊的4%左右,而真正属纯文艺的除《离骚》杂志外寥寥无几。贵阳为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一次出现的文艺刊物为《惊蛰)}和《劲草》这两个文艺副刊。惊蛰》是1931年冬在贵州妇女抗日救国团成立期间,由尹素坚,严金秋在《新黔日报》上创办的一个文艺副刊,每周刊出一期。后《惊蛰》改名为《芒种》。《劲草》是1933——1934年由达德女小青年教师何治华…  相似文献   

19.
华北军大文工团老战友在京举行聚谈会赵羽原华北军政大学文艺工作团40余名老战友,于今年5月23日在总政魏公村干休所举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2周年,并纪念华北军政大学文艺工作团成立46周年。原华北军大文工团,成立于解放战争即将全面...  相似文献   

20.
《小说经验谈》是日本作家石川达三文论代表作,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年连载于《文艺春秋》杂志,后由文艺春秋社结集出版。文章的叙述方式,颇象一部随笔,全文十二章,昔可独立成篇。作家在谈写作意图时说:旨在“以自己三十五、六年的创作体验为中心,以直感的方式,而不是逻辑的方式来记叙自己的小说观。”文论动人之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