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作为人类生活的空间,具有了社会性,成为社会结构的构成部分之一,并且影响和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个体与群体的社会行为;同时,个体和群体也塑造着海洋社会。  相似文献   

2.
认为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的范畴,主要研究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并介绍了我国海洋地理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演进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问题,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命题。本文从区域视角,在海洋经济的实质及其区域经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区域海洋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演进的基本规律,以期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洋环境立体性、公共性和全球性的特点,海洋环境史探究人类历史上认识海洋、改变海洋的过程,研究人类社会与海洋及沿海地区环境的互动关系。当前的海洋环境史研究注重吸收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环境考古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海洋环境史理论、海洋捕捞业、海洋环境思想以及海洋灾害和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环境史扩展了新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全球史观。尽管海洋环境史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其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有限、研究方法不足。拓宽海洋环境史的研究内容、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是未来海洋环境史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海洋与中国丛书”及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丛书涉及了福建海洋发展史、海洋渔业经济与渔民社会、近代世界市场互动中的中国东南商人行为、明清海洋移民台湾与菲律宾的比较研究等领域 ,勾画出中国海洋开发利用中的成就与艰辛 ,也构建了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板块。海洋社会经济史研究课题的提出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拓宽了历史学研究的领域 ,说明了研究和开发海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增林  许旭 《人文地理》2008,23(2):106-112
90年代后期,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差异。在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塞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海洋经济的省际差异以及北、中、南三大地带内及地带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绘制罗仑兹曲线来反映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扩散情况。并指出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空间集聚、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倾斜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最后提出缩小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洋规划的区域类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维新 《人文地理》2005,20(1):37-41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迫切需要加强对海洋经济规划的研究,以利于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使海洋经济各产业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改变我国海洋规划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实际。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地理覆盖范围将海洋规划划分为国际综合性海洋计划、国家层面海洋规划、省(市)级海洋规划及地级市域海洋规划等四种区域类型。  相似文献   

8.
王颖  阳立军 《人文地理》2012,27(6):67-70
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本世纪初以后,舟山群岛海洋文化的集群化发展倾向明显显现,目前已经形成海洋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海洋影视产业、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海洋节庆会展、海洋渔文化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本文在调研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时间、空间和时空结合维度对舟山群岛文化产业集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可概括为三大形成机制,三类存在方式和一大发展趋势。在此研究基础上,文章对未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与地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筒述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社会学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学的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非常值得地方志工作者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历史上,海洋贸易曾出现过市舶贸易、朝贡贸易、商舶贸易等多种形式。研究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对于考察古代中国以海洋为媒介的对外关系发展进程、沿海区域经济联系及与周边沿海国家或地区贸易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大海洋贸易圈的发展与演进趋势等,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上文化形态千姿百态,但就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而言,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内陆文化的主体是生活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民族,他们生产力的体现,亦即改造自然界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改造,海洋文化的主体是居住在沿海区域和岛屿上的人类,他们的生活和海洋息息相关,他们生产力的发展,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由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致力对象的影响,形成了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典型的内陆文化有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玛雅文化等;典型的海洋文化有古希腊文化、腓尼基文化、迦太基文化、近代西欧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可划分为两大文化圈,即东南沿海区域和散布于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圈,以及除东南沿海区域之外,广袤的国土上形成的内陆文化圈.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就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社会自杀问题、马尔萨斯人口论等社会学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产生提供学术的基础.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以中国社会为研究重点,注重研究中国的社会组织、社会阶级结构、社会阶层等理论课题,这为开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研究的框架体系.陈独秀是中国马克思主叉社会学的先驱,在中国马克恩主义学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二战前开始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并在1959年走上了自治之路,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新加坡华人研究也往往受限于民族国家的框架内。这些研究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理解华人社会与中国的关系时,常将新加坡华人社会视为中国社会的延续。而本文介绍的两本论集,明显有异于这些研究。两本论集《错综于市场、社会与国家之间——东亚口岸城市的华商与亚洲区域网络》和《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均于新加坡出版,在新加坡华人研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沙学浚在政治地理、军事地理、历史地理等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多基于他对不同时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区域的准确把握与深入认识.通过对沙氏不同时期论著中关于区域划分、认知、分析等方面思想方法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重视海洋的区域研究视角、空间价值与地位价值相结合的区域研究方法,以及宏观时空视野与动态发展观相结合的区域研究理...  相似文献   

15.
姜文佳 《旅游纵览》2022,(13):164-166
从21世纪初开始,海洋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海洋旅游作为海洋产业链的关键构成部分,成为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本文选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海洋旅游业发展现状,并针对该地区海洋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地区差异、海洋旅游产品单一、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加强海洋旅游业发展整体规划;丰富海洋旅游产业结构;创建区域内资源互补和共享机制,从而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正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急需出发,阐述了环渤海地区发展海洋产业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本区海洋开发的总任务,并对海洋产业宏观布局及发展重点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海洋开发的两大保障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威 《神州》2012,(12):45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审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社会现象及问题,为音乐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8.
正海洋是历史上人类活动和交往不应忽视的途径与场所,海洋史研究是历史研究颇受重视的领域之一。地中海堪称"伟大的海",地中海、大西洋曾是人类文明史上海洋活动的重要区域。欧洲人所进行的海洋活动对于顺应世界历史变革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亚洲人在印度洋、太平洋西岸特别是南海的海洋活动也丰富多彩,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以南海为中心、以华人为主导的"水疆"(Water Frontier)贸易网络,沟通了东西方和东亚地区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从1998年“国际海洋年”到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杨国桢教授主编的《海洋与中国丛书》、《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已由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了20册,近400万字。编写这两套丛书的目的,正如杨教授在《总序》中所说,是“以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社会人文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先人向海洋发展的努力、成败和荣辱,在吸收消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民间和海上的各种中国海洋社会人文资料和信息,探索运用多学科整合的研究架构,重新审视中国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人文的价值”,“为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做基础性的学术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史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研究中国海洋史多年,近期出版的10卷本、300万字《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是他此前主编海洋史研究系列《海洋与中国丛书》和《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的延伸,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中国海洋史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提倡的摆脱陆地史观范式,以海洋为本位研究方法,在"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更具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