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6,(2)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联合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华东路与和平路交叉口西南约250米处发掘了一只沉船。沉船为木质内河船。沉船内及周围区域出土的器物有100余件,包括瓷器、陶器、漆器、玉器、石器、铁器、铜器、金器等。从出土器物及沉船的制作技术看,此船沉没的年代为元代或元代晚期。沉船的发现为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菏泽地区河运交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正新安海底沉船的发现,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关于沉船的性质以及沉船遗物的研究和讨论,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然而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相对而言,陶瓷器的研究比较热闹,金属制品的讨论则比较冷清,尤其是若干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器物的产地也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中国、高丽、日本,在沉船的时代,生活习俗与生活用器有很多都是相似或相通,因此不妨先来考证器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以此推论其他,那么产地或可不作为入手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历年来元明墓葬、窖藏、沉船中发现了一批与官窑、哥窑特征相似的瓷器,被称为官窑型或哥窑型器物,对这批器物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器物造型与纪年器的对比入手,结合同出的其他器物,对这批官、哥窑型器物的年代、产地及性质等问题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筹划四年之久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文物精华特展》在其杭州的武林馆区隆重开幕。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提供了196件出自新安沉船的展品。新安沉船出水的中国文物是第一次到中国亮相,就这一点而言,"帆影"展可谓意义不凡。筹展期间,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的策划者手捧三大本新安沉船出水器物图录(韩国文化财厅·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2006年)精挑细选,期望从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批沉船出水青花瓷器,以景德镇观音阁窑址、湖田窑址等出土资料为依据,结合其他遗迹出土、出水青花瓷及已公开发表的纪年材料和图录中断代明确的器物,将这批瓷器年代定为明嘉万时期。根据沉船沉没地点的地理环境分析其沉没原因为碰触暗礁。最后,结合文献史料与考古出土资料,对沉船的航线、起点及目的地等问题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哈彻沉船是在新加坡南部海域沉没的中国帆船,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迈克尔·哈彻船长发现,打捞出两万五千多件瓷器。根据哈彻沉船所出"癸未"款的青花盒子判断该沉船的瓷器应该是崇祯时期1643年前后生产的。1关于哈彻沉船的青花瓷的研究,集中于转变期的纹饰研究,比如巴特勒先生认为:"因此这批约烧造于明王朝灭亡前一年的器物告诉我们:转变高峰期风格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结束。此时画工们已在继续前进,表现草地的V字形  相似文献   

7.
南澳Ⅰ号沉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三点金海域,2007年6~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州打捞局的协助下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出水器物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等,其中瓷器的数量最多。根据对出水瓷器的形制、胎质、釉色、纹饰、制作工艺等的研究,并结合沉船考古的特点判断,南澳Ⅰ号沉船的年代为明万历时期。南澳Ⅰ号沉船的发现对于明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外销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9.
正"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地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广东阳江下川岛海域。2007年我国对这艘古沉船进行了整体打捞,2016年船内发掘工作基本结束。该沉船出水的文物中瓷器居多,内有一批婴戏纹瓷碗十分抢眼,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示了其中一件(图1)。这件器物与1990年江西临川市金家山宋墓出土以及故宫博物院藏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的纹样基本一致(图2、图3)。碗内刻划出2个裸体婴孩攀戏  相似文献   

10.
正5月18日至8月25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400余件"南海一号"沉船文物及馆藏相关南宋时期文物,这批文物涵盖了从1987年第一批调查发现搜集的代表性器物到2019年最新发现的成果。展品类别涵盖了陶瓷器、  相似文献   

11.
"黑石号"沉船中出水了大量珍贵的九世纪早中期器物,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对东南亚海上贸易的认识大大改变。"黑石号"沉船中发现的部分铜镜、瓷器和金银器形制独特,通过对其制造、使用和流通情况的讨论,可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海上对外贸易模式。同时,结合扬州的考古发现,可知其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见证了九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叠有重要的沉船考古发现面世(施静菲:《陶瓷资料库的拼图——布朗博士的东南亚沉船研究》,《故宫文物月刊》第二十二卷二十期,页92)。这些沉睡在海底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船只,连同伴随它们浮出海面的丰富文物,为以往繁荣的海上贸易提供了直接的水平类型和多元物质文明集合体,同时,对这些船货当年的生产地和销售地的生产、生活情况的研究也都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料。人们对沉船发现的认识,也从仅仅是探讨器物的产地、种类和某些新发现的器物品类等比较直观的问题,推进到更加深入和广泛的领域。小而言之,是对器物产地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的重新认识,对商品销售地的经济生活和形态的深入了解等等;大而化之,则可了解在一个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与贸易,宗教的传播和意识形态变化等问题。最终,学术研究使我们在对古代人们生活、生产、组织和思想等方面的复原上向前推进,而这正是历史学和考古学所希求达到的目标。井里汶沉船发现于爪哇北岸井里汶外海一百海里54米深的水下,从2003年至2005年10月,印尼的有关机构与西方的水下考古机构合作,合法并严格按照水下考古规范对这条沉船进行了发掘。出土遗物的总数达到49万余件。包括三十余万件各类瓷器,大量铅钱铜币,数目不详的银锭,成批铜镜、铁锭、铁锚、漆器等,文物主要来自中国,也有来自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泰国、斯里兰卡、中东叙利亚或波斯乃至东非地区等几乎包括了印度洋周边地区贸易圈内的各式遗物、货物。船货中既包括了生活日用品,也有生产加工所用的玻璃、宝石、金属铅、锡等大量原料,及玻璃、宝石等生产原料。本组笔谈的作者从各自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出发,多角度谈论了对出水器物的认识。其中一些国外学者的卓见,使我们有感于以往我们在海上贸易研究方面过分沉湎于对自己文物的关注,而缺少了世界范围内看问题的视角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对话语境。有作者曾经拟笔谈题为"海上藏经洞"。因为东南亚水域出土的古代沉船时常因国际市场上拍卖而遭遇分散流失的命运,令人惋惜。学者们有一个共同见解,就是不希望沉船文物星散于四方,保持其整体性才能使我们不断有机会从新的角度了解十世纪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8,(10)
正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一块大黑礁石附近发现一艘唐代沉船,因而得名"黑石号",船上装载的中国瓷器达67000多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500余件,几乎涵盖了已知的长沙窑器物造型。"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多数收藏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2017年,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征集到162件(套)"黑石号"出水陶瓷器,种类丰富,品种繁多,涵盖了晚唐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广  相似文献   

14.
800多年前的一天,一艘宋代货船行至南海,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这就是“南海I号”。这艘沉船让宋代饮食文化的繁盛和铁锅的发展浮出了时光之海。考古队员在早期的水下探摸中,最先触碰到的器物之一,便是水底沉船货舱顶上的铁锅。在2014年、2015年遗址整体发掘中,“南海Ⅰ号”沉船遗址总共清理了一百多吨铁器,其中铁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度全国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的学员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实习期间,在拆解一块凝结物的过程中,清理出了胶结在一起的四口铁锅,中间和口沿处还夹杂着几片瓷片。  相似文献   

15.
辽宁绥中元代沉船调查述要张威1991年7月,辽宁省绥中县大南辅村的渔民,在绥中三道岗海域捕鱼时打捞出一批古代的瓷器和一些破碎的船板,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征集到完整器物584件,初步鉴定为元代磁州窑的产品。这一重要发现很快由辽宁省文化厅上报国家文物局,国...  相似文献   

16.
(一)沉船出水物件中,佛教有关的器物占相当比重,质料有陶、瓷、金、银、铜、铁、锡、玻璃以及天然素材等,其中几件铜铸密宗法器,锡杖、金刚杵、法铃、供养天女等,造形优美,制作精细。据打捞公司的潜水员称,发现锡杖[图一,图二]之地点有一堆白骨,他们臆测是属于一位持锡杖的僧人,但沉船的业主否认此说,他称整条船只只有兽类,并无任何人类的骨骼。  相似文献   

17.
新安沉船出水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四件米黄釉瓷器,在学术界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以考古出土的材料为基础,辅以可靠的传世器物为线索,明确了这类米黄釉的整体面貌,并与相关的几个窑口产品进行对比,从而探讨其产地、生产时间及形成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澳Ⅰ号明代沉船2010年出水陶瓷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中雷  黎飞艳 《文物》2012,(3):60-78
2010年4~7月,在南澳Ⅰ号明代沉船水下考古发掘出水的器物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陶器。瓷器在已发现的舱位内均有分布,器类有盘、碗、罐、杯、碟、盒、钵、瓶等,主要是福建漳州窑系和江西景德镇窑系的产品。瓷器以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笔者在参观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宋代馆藏品时,有一件特殊的器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件器物为一件酱釉瓷瓶,藏品标示的年代为宋代,尺寸高15厘米,直径10厘米。圆唇、小口、卷沿、圆肩、斜腹缓收、平底;颈部施四周凹弦纹将釉子剔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31处宋元时期沉船资料,依据器物组合面貌异同,将所出贸易陶瓷分为7期(约1060-1360年)。通过编年结果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参与贸易活动的广东、福建、江西、浙江诸省窑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动。而同时期各窑场受生产技术及地理位置等条件制约,在外贸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