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赢月  王启任 《神州》2012,(34):207
中国工笔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成图因素是线描,线描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完整的表现技法。线描是工笔人物画基本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它蕴涵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艺术家长期创造、探索积聚而形成的艺术精华。线描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生命之线,它是从生活、精神文  相似文献   

2.
黄碧波 《神州》2013,(33):238-238
画写意人物画的人没有画工笔人物画的人多,究其缘由,主要是写意人物画没有工笔人物画好画,换言之,写意人物画比工笔人物画难度要高一些,所以那些人物画家两者选其一,首选专攻工笔人物画了。但是人物画坛不能只是工笔画一枝独秀,要真正做到中国画坛的百花齐放,写意人物画的崛起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物画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突出代表。回首湖北20世纪的中国画进程,不难看出,湖北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变革和发展中富有影响的创新现象。继山水画创作之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与写意人物画也开始步人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和局限性究竟有多大?这仍然不是已有定论的问题。至少,当代中国画的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4.
李大明 《神州》2013,(4):189-189
当前,研究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专家和学者较多,但是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著作和文献较少。我国工笔人物的发展跌宕起伏,其形式风格多样。本文通过简要描述我国工笔人物画的现状以及运用和发展,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对我国工笔人物的影响,对怎样去继承和发展中国工笔人物画做了概括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静 《神州》2014,(17)
中国现代重彩工笔花鸟画是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现代绘画文化以及人们的审美条件大力影响下产生的,它是一个新式的画种,它属于我们国画中工笔画的一类。有人认为重彩是运用肌理效果、设色技巧做出来的,不具备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和绘画程式。通过对重彩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实践,我对重彩画的艺术形式认识如下:它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是国人观念、意识、审美习惯的转变,在认识中西绘画长短后进行的大胆试验和探索。它是色彩的发展和更新,它是新的笔墨程式,它具备很强的现代装饰性。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不断进步着的,那么我们的审美也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去重视色彩,不但要大力突破单一的那些审美的模式,还要尽力的去适应当代人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2)
一提起工笔,人们脑海中出现的自然是"写实""近其精微"这些字眼,工笔画中,唐宋时代无论是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力求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当代中国老一代的工笔画家在对其风格样式、技术手法、表现形式的研究中拓展与创新,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与挖掘。从而,也引起了艺术界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当艺术界迎来第十届工笔大展之际,当代工笔的走向已然明了。  相似文献   

7.
刘欣 《神州》2011,(2):77-77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色彩与线形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乌画的语言形式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各国与我国的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的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优良传统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续古代优秀传统,也要对这一画种进行创新与开拓,赋予其色彩与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功能。这些问题使得现代工笔花乌画画家,在对传统的继承突破中形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多元形,为以后的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祭奠。  相似文献   

8.
张乃娇 《神州》2013,(35):242-242
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不可限量的成就。与其他国家的人物题材绘画相比,中国的人物画根据其精神境界的超越和艺术形式上的自由,在人类数千年的绘画征程中独具不一样的风采。从我们中华民族的绘画历史进程看,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物画呈现着不同的风骨神韵。近代社会的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在整个艺术领域中表现的很突出。当然各式各样的人物画创作也是异常精彩。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集实用、审美与功能为一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包含丰富的多元文化因子与审美元素,在不断延续与发展中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特性的少数民族装饰意蕴。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0,(8)
正梁楷减笔画派是以用笔技法命名的一个中国人物画绘画流派。由于梁楷在减笔人物画上的特殊造诣,因而人们将这一绘画流派称之为梁楷减笔人物画派或梁楷减笔传派。梁楷减笔画派的出现是我国人物画从工笔向写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梁楷减笔人物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写意人物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试从减笔人物画的前驱绘画、南宋梁楷减笔画出现的社会背景、特征及其传承画家等方面,试对梁楷减笔人物画派及其绘画特色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杨庆 《神州》2020,(5):61-61
新形势下,在当代主流的社会当中,中国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绘画题材,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女性地位和男性地位都是相互对立的,话题也往往倾向于女性。在当代的社会当中,男女平等的理念当中,独立自强的时代化身,散发出自身的光芒,成为了工笔人物画笔下的题材,展现了时代的全新面貌。工笔人物画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开始树立属于自身独有的内在情感和创新发展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下,创新不一样的方向,以艺术审美的方式,体现不一样的呈现形式,带来大家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6,(10)
正佛教人物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品引进中国,带着浓郁的西域风格,在佛教的繁荣兴盛中成长并发展成熟,经过历朝历代不同的艺术文化和审美风格的浸润,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完成了其民族化的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人物画。明清时期的佛教人物画,虽然已经达不到魏晋南北朝空前繁荣及隋唐时期的气势恢宏,也不能与同时期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花鸟、山水画相媲美,但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孙辉 《东方收藏》2023,(1):55-58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固定走向,相反有多个发展趋势,无论是超写实主义还是创新派,在此都不能以偏概全,因此以何家英为例,浅谈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对中国画坛的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何家英绘画艺术产生的原因,结合古代传统绘画技法和西方美术教学的特点,并列举其部分代表作品来重点分析他的艺术特点。在何家英的影响下,以陈治、武欣、任乘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继承者们”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通过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丰富了工笔人物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在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举办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对素描和人物画造诣甚深,早期作品多取材历史故事,后期侧重现实题材。兼工笔花鸟、风景、走兽,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  相似文献   

15.
注目当代云南画坛,工笔重彩的云南画派在全国乃至国际画展风起云涌、纷繁展示之际,仍有一批执着的画家正孜孜不倦地在中国民族乡土风情人物画领域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可贵成绩,寇元勋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林永宪 《丝绸之路》2010,(18):54-5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效结合,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创新.传统文化既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基础,也是其出发点和现实基础。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阐述了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珂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157+162
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画史上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早,经过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的绘画体系,近现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中国人物画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高宇琪 《丝绸之路》2010,(16):67-69
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充分地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体现出中国几千年的审美意趣。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到近现代的国画人物作品,都记录了这种审美意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正>赵建成是中国当代水墨写实人物画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上世纪70年代曾师从朱乃正先生学习绘画,80年代曾受教于王子武先生、周思聪先生专攻中国人物画,90年代初人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三年,与徐悲鸿先生、蒋兆和先生一脉相承。在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赵建成先生的艺术创作已经形成其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成为当代中国水墨写实人物画中的翘楚,其人物画无论是立意、笔墨、造型还是整体呈现的气度、神韵、格调,均属于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20.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231+233
泰山写意人物画就是以描绘泰山人物风情为主的水墨人物画,是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泰山美术特色课程"之一,它旨在以泰山人物为创作题材,试图在泰山写意人物的教学和创作中,宏扬泰山文化,展现泰山人独有的勤劳与智慧。其选材以能展现泰山地方特色的题材为主,并且要适合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