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史角度拓宽中国现代史的研究领域,是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五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上述观点都可以借鉴,特别是关于社会史是一个新方向、新方法的观点,更可以直接地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将这种观点所提出的一些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去。对此作者从以社会史研究为基础、吸收社会史研究的内容、运用社会史研究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诸方面,就如何加深中国现代史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杨英  陈和 《人文地理》2006,21(5):80-83
诺思教授认为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他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引入新经济史的分析当中,构建了制度变迁理论,从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个方面去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绩效之间的差异。本文将主要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并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其他相关理论,来分析马来西亚和印尼经济绩效差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桧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史家修养上,他认为一个人要真正做学问,写信史,必须注意道德修养,做到淡名利,去蔽障。在中国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他强调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在中国现代史学科建设上,他较早就注意将中国现代史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区别开来,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明森 《攀登》2007,26(5):19-23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制度方面的四次伟大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探索中,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4月6日,"商业史研究的理论与范式"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商业通史》编撰论证会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商业史研究的理论与范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关于商业史研究的理论与范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赫治清研究员认为中国商业史是中国历史学与商业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应运用历史学与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史是指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的一段历史。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和发展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但是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针对我国现代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许多史学界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我国现代史研究的热点以及将来对现代史研究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商会史研究的兴起,是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研究中探讨新视野、新思路的结果,章开沅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对商会史研究率先予以大力倡导,具有开创之功。随后使商会史研究从附属于辛亥革命史的一个部分,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独立领域,主要得益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理论与方法,继而又运用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考察和分析商会,不仅推进了商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且还使"国家与社会"这一理论分析框架逐渐广泛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更多领域。近30余年商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学术研究的拓展深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史观指导下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应避免在借用当今西方新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出现生搬硬套与削足适履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李天章 《史学月刊》2001,(5):150-152
在研讨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志往往容易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概念相混淆,从而使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了解和研究走向误区。为了真正搞清楚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准确含义,区分清以上几个概念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以探讨中国现代女性的历史主体特性为航舵,聚焦那些作用于现代女性身体的政治话语策略,及相应的社会运行机制等身体权力技术。它历史性地呈现出中国现代女性身体生成进程的同时,通过在宏观的国家、阶层、经济等结构性框架下,实现对社会话语微权力,及相应权力机制的形成、运行及功能的微观分析,实现对整体史更精微、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方兴未艾,在汲取西方新文化史、性别史、女性身体史等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式的同时,对本土化的身体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探索和创新。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对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的深入研究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经济理论总的来说是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摆脱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同时他还强调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炼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理论上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经济理论方面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范曼铃  宗会明 《人文地理》2021,36(4):143-150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跨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社会文化”融入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当前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而嵌入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衔接,有助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本文构建了嵌入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衔接的理论框架,并以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华为公司为案例进行实证。嵌入理论涉及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劳动力、制度等各维度,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经济、法律、伦理、慈善责任等方面契合度高,提出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在全球与国家、地方与社区、企业等不同空间尺度下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丁  刘卫东 《人文地理》2016,31(3):122-127
主体间性一词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主体间性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具有物质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其存在于集体主体之中,可以通过"教化"获得。据此,本文通过对四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即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历史分析,挖掘了隐含在其中的主体间性。并以美国对苏联和中国实施的地缘战略围堵为例,通过分析同一地缘战略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结果,表明了地缘战略的构建、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遵循主体间性。最后根据主体间性提出中国未来地缘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Long before 1979,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 had been dominated by the theory of “the Five Modes of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which the whole Chines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had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first MOD to the last one by one. The modernization theories prevailed during the 1950s and the 1960s, bringing about another uni-linear model of historical changes. For example, W. W. Rostow designed a five-stage process as a universal frame wor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which each society could find its position in this uni-line. The task of the less developed societies is just to introduce modemity from the modernized societies so that they can make some developments. Thus modernization is a uni-direction movement as well as a uni-linear process. After 1979, modernization as a new paradigm has been accept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historians. The increasing depth and breadth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have encouraged such an acceptance, but, admittedly, as a new conceptual system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historic breakthrough and the new direction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is acceptance also showed the “crisis of paradigm”, that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ew themes and the old ones that had dominated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modernization paradigm based on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considers modernization as a unique breakthrough in history, a great transformation around the whole world, and a historical process that does not have a given ultimate aim and value but different models and routes. The monistic multi-linear theory o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s open and all-embracing in historical studies.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paradigms is favorable to prosperity of Chinese histor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ixue Yuekan 史学月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No.5, 2004, by Wang Fan; Revised by Chong Hua  相似文献   

14.
在参阅大量国外学者关于中国农区发展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际主流学派就中国农区宏观和微观决策主体的国际地理学研究进行了评述。国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中国农区发展的热点问题包括农户外出务工背景及决策因素、乡镇企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矛盾关系、农区发展中的环境变化问题、农区家庭的收入与需求、对传统农业区位论的思考等。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再论"失蜡工艺不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从技术史的理论角度论述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No need,no invention)"、"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等技术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中国古代(青铜时代)在发达而成体系的青铜范铸技术环境里是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熔模铸造体系"的,并以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及相关的模拟实验结果作进一步的论证;同时,对中国古代"失蜡工艺"起源于商周青铜器"焚失法"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指出,"失蜡工艺"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铸造"西洋风格"的佛像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技术史的理论角度论述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明(No need,no invention)”、“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等技术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中国古代(青铜时代)在发达而成体系的青铜范铸技术环境里是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熔模铸造体系”的,并以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及相关的模拟实验结果作进一步的论证;同时,对中国古代“失蜡工艺”起源于商周青铜器“焚失法”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指出,“失蜡工艺”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为铸造“西洋风格”的佛像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7.
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 ,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 ,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即使在欧洲也不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是建立在英国模式基础上的。通过对英国模式和中国明清江南模式的比较 ,可以发现 ,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 ,江南几乎不可能出现英国式的近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研究陷入困境 ,实际上是套用英国模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4,19(1):27-31
近一、二十年来,以英美地理学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柔性专业化、网络与根植性、集聚与集群,区域管制等概念,频聚出现于国际主导地理刊物和国际会议讨论之中。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引进这些相关理论并结合中国实例作了一些可喜的探索。这种引进理论--中国实际研究--理论总结的研究模式,推动着上世纪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但是,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考虑,还应该探索其他研究思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背景,有一些在世界十分独特,如最大的且近2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不相一致,体制变革、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人口与资源的尖锐矛盾,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地位的特殊性等。根据这些背景,中国经济地理学需要冷静地审视国际学术动向和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凝练解释中国特殊经济地理现象的理论观点,逐渐培育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中的中国流派。  相似文献   

19.
戴斌  夏少颜 《旅游科学》2012,26(1):7-12,8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国内旅游学科建设也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伴随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匆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系统地、战略性地提出旅游发展理论,是明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本文系统梳理旅游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阶段待征、提出未来旅游科学研究的创新空间的根本意图。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华侨华人与俄联邦的移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伴随着中俄改革的大潮, 大批中国人涌向了俄罗斯, 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华侨华人群体, 他们为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求本溯源, 客观地去认识自17世纪中叶以来华侨华人在俄苏的历史, 揭示、反思新一代华侨华人在俄国的生存发展状态和社会历史背景及他们在俄罗斯各国移民中的地位, 分析不同阶层的俄罗斯人对华侨华人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及俄罗斯联邦政府十多年来移民机构、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的政策变化, 以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华侨华人如何在俄罗斯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展, 从而为促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加快两国的经济建设步伐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