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宝后期唐朝与南诏之间的两次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宗天宝十年(751)、十三年(754),唐王朝与地方政权南诏之间曾发生过两次战争。本文通过分析、考释这两次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结局,以探索天宝后期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和由盛到衰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自建立之初就使用汉文,以唐制管理国家,积极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并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往来,号称"海东盛国",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本文以渤海国与唐王朝关系的建立,揭示渤海国与唐王朝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西藏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辉煌一时的吐蕃王朝,这是藏族人民最为自豪的历史记忆。而吐蕃王朝的辉煌也正当中原唐王朝的辉煌时期,这两者之间既产生过残酷的战争,也有过和平的交往。后代藏族人民并未对汉藏之间曾经激烈的战争保存多少记忆,而是对两者的和平交往留下了刻骨铭心地怀念,充分表达了藏族人民期望藏汉团结、祖国统一的心理愿望。其中,最为后代藏族人民所称道的就是唐王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入藏和亲。藏族人民将她们描绘在雪域中心的圣城——布  相似文献   

4.
唐王朝历经290年(618—907年),共有23个皇帝(包括武则天)执政,多数皇帝都十分重视水利,以关中京畿之地水利最为发达,成为支撑唐王朝最直接的农桑给养地。全国农田水利的发展,由黄河中下游,向江南扩展,在唐代中后期更加依赖江南的财货粮赋。  相似文献   

5.
大钦茂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其统治时期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并积极与唐王朝及周边国家和部族发展关系.本文试图对大钦茂时期渤海国与唐王朝及日本交往的史实进行分析,来探求渤海"朝唐聘日"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唐朝在安北都护府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州府,治理以贝加尔湖为中心分布着的骨利干、多览葛、仆骨、拔野古、同罗、浑、白霫、鞠等民族群体,通过对这些民族群体的研究可以看到:历史上统一多民族中国的边疆建设与国家的强盛与否密切相关;安北都护府辖境内外回纥系统的民族群体接受了唐王朝的紧密统治,对于当时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安北都护府辖区内的民族与唐王朝政治关系的紧密程度与距离唐王朝政治中心长安的远近有关。  相似文献   

7.
公元7世纪初,唐王朝迎来了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贞观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几乎与此同时,在具有雄才大略的赞普松赞干布领导下,一个强盛统一、疆域辽阔的吐蕃王朝也崛起于青藏高原西南。随着吐蕃王朝的雄强,其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向北、向东扩展,成为唐王朝西北边郡的最大威胁。处于两大帝国接合部的吐谷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中始终处于至为关键的地位,双方不遗余力地对吐谷浑所据有的青海地区反复争夺。唐代大量的边塞诗,翔实记录了这一时期唐、吐谷浑、吐蕃之间的战和信息。梳理和解读这些信息,可以  相似文献   

8.
方冬 《历史研究》2023,(1):189-203+224
<正>中国历史上,藩属体系将历代中原王朝行政统治区域外围的藩部、藩属政权,与王朝连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能够衔接“化内”与“化外”,是凝聚“历史中国”的核心政治体制之一。17—9世纪唐王朝主导的东亚政治秩序,是中国古代藩属体系典型。不过,对藩属体系的研究不能只立足于中原王朝,也应尝试站在边疆藩属政权视角,审视这一体系运作。  相似文献   

9.
渤海族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存世大约六百年,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渤海族首领大祚荣,在上京筑都建立震国,后改名为"渤海国"。渤海国自建立之初就使用汉文,以唐制管理国家,积极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并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往来,号称"海东盛国",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本文以唐鸿胪井碑为见证,并结合唐王朝的羁縻州府政策,揭示渤海国与唐王朝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将羁縻州制州郡转化为正州制州郡,从而在大一统的版图内完全实行中央集权,这是公元2世纪以后中央王朝既定大政在唐的延续.本文以冯氏家族所控高凉地区的正州化个案,探讨唐王朝在南方边疆地区的制度安排和变迁,解读唐王朝对边疆地区管理加强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吐谷浑作为慕容鲜卑贵族与羌人豪酋共同建立的地方政权,作为一个活动在青海高原上的游牧王国,存国时间长达三个多世纪,历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其与上述诸中原王朝发生过密切  相似文献   

12.
宋卿 《史学集刊》2006,(5):89-94
唐代在东北边疆渤海政权地区设置的忽汗州都督府,在东北各羁縻府州中存在时间最为长久,其以朝贡为纽带与唐王朝保持着稳定的隶属关系。羁縻府州形式下的渤海政权对唐王朝的频繁朝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目的。其朝贡关系体现了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之间的一种“君臣”与“宗藩”的政治关系.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关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有助于“中华一体”的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13.
唐和南诏存在的时间基本相随,南诏的兴亡和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唐与吐蕃的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南诏持观望态度,时而臣服于唐,时而叛唐归附吐蕃。南诏利用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斗争实现了在夹缝中割据,绵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吐蕃王朝开创了藏民族教育之先河苏发祥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三期上题为(吐善教育刍议)的文章认为吐着时期的教育,为后来藏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影响迄今还在。吐着时期的教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吐着王朝的建立到藏文创制前,为吐着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此阶段以传统的口耳相传、以身示范为主要教育方式;从藏文的创制推广到桑耶寺的建立之前,为吐着教育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此阶段主要通过派遣留学生培育翻译人才,同时在其他领域里,尤其在与广大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天文和医药领域里出现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俑与盛唐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建武 《文博》2005,(2):20-27
公元3—6世纪的近400年中,中国经历了由空前的民族对立、国土分裂到空前融合、统一的历史大转折,完成了历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社会大整合,进入了隋唐时代。在公元6—9世纪,是以唐朝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柱擎天,辉耀四方的时代,没有那个国家能够与唐王朝的强盛和繁荣等量齐观,更没有能够  相似文献   

16.
南诏、大理:苍山洱海间的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是唐代的一个云南地方政权,最先发祥于滇西巍山坝子南部,最初称为蒙合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合诏向北发展,统一了整个洱海区域。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王朝册封蒙合诏主皮罗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归义,称蒙归义,  相似文献   

17.
“观裴氏之兴,唐存亡之亦略可见矣。”在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口中,这个与李唐王朝兴衰与共的家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河东裴氏。有唐一代,  相似文献   

18.
李健彪 《文博》2008,(6):50-55
西安营里寺内的<唐忠义王叶护碑记>记录了回纥太子叶护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对于研究唐王朝与回纥的关系、叶护所率将士定居中原、回族的形成及其心理认同等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五代冯晖墓壁画揭取技术总结张孝绒五代后周是继唐王朝之后建立在中原的一个小国,它的文化与唐文化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反映在墓葬修建上与唐墓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墓葬内的壁画,不论从制作方法,还是绘画内容都与唐墓壁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以发掘的彬县底店...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涉蕃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王朝与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战争、会盟、和亲等都有所描述,成为历史书写中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