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8月14日,嘉峪关市文化旅游景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派节日气象。作为嘉峪关市“四区一线”重点建设项目的文化旅游景区,在继2001年8月18日举行了盛大的首期工程竣工暨开业庆典后,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劳动,二期工程也全面竣工,并在这里举行剪彩仪式。嘉峪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嘉峪关军分区、酒钢公司等单位领导为二期工程竣工剪彩。嘉峪关市,因关得名,因企设市,有着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关城,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历史的遗存和新兴设施的建设为嘉峪关市发展文物和工业旅游提供了可靠保证。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是依托嘉峪关关城开发建设的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共约4平方公里,按其功能可划分为12大区域,即关城游览区、文化展示区、九眼泉湖、黑山石雕群、休闲度假区、仿古集市、儿童城、民俗村、游客服务中心、西部植物园、西部风情园和景区管理中心。嘉峪关关城是文化旅游景区之核心,景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并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要求和甘肃省文物局提出的“在一般保护区内合理...  相似文献   

2.
胡雪 《丝绸之路》2012,(22):71-74
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约8.5公里处的黑山峡谷陡崖峭壁上,为远古时期黑山地区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现共发现分布于黑山石关峡口、磨子沟、蕉蒿沟、四道股形沟、红柳沟、交河沟六处战国至明代时期的岩画164幅.黑山岩画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画面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物、人物、佛塔、植物,还有大型的操练、舞蹈场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学、宗教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杨 《丝绸之路》2013,(17):23-25
小年刚过,嘉峪关陡然变天了,飘飘悠悠的小雪使气温骤降10℃,而距离嘉峪关市20多公里的黑山峡谷,就更加阴冷了。就在这个时候,嘉峪关市悬壁长城文管所工作人员要进山进行例行巡查,我跟随他们走进了莽莽苍苍的黑山深处,去探访古老的岩画。黑山位于嘉峪关西北,古称洞庭山,山涧泉水﹑溪流潺潺而下,山下的大草滩地广草茂,从古至今便是理想的天然牧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自然环境,使这一地带在远古时就有诸多的野生动物和人类在此活动。  相似文献   

4.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或铁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嘉峪关黑山岩画是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范围集中,题材内容丰富,年代跨度较大,制作技法娴熟,具有鲜明的人文环境特征。这些岩画对研究古代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民族、气候环境、自然生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美化嘉峪关环境,抚去游客参观关城雄壮气势之外的荒凉之感,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及文化广播电视局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在嘉峪关兴建“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6.
嘉峪关关楼坐落于嘉峪关西罗城城台之上,是嘉峪关关城三座关楼中最西端的主楼,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嘉峪关关楼的建成结束了关城在明洪武五年初筑土城之后长达123年有城无楼的历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它在历史的变迁中历尽劫难,一度损毁。现在的嘉峪关关楼是1987~1988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的,本文主要探讨嘉峪关楼在民国时期的损毁原因。  相似文献   

7.
嘉峪关有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黑山岩画、魏晋古墓群、七一冰川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且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在如何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具体分析了嘉峪关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4,(9):58-59
西线从兰州出发,经武威、张掖、嘉峪关至敦煌,这是一条以丝路胜迹、大漠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的旅游热线。沿线主要景点天祝小三峡、陇西学府之冠———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海藏寺、雷台汉墓;张掖大佛寺、木塔寺、黑水国遗址、山丹军马场、焉支山森林公园、马蹄寺、肃南丹霞地貌、康乐草原;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滑翔基地(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魏晋墓壁画、长城第一墩、“七一”冰川;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安西榆林窟、阳关、玉门关、影视城、魔鬼城等。特色饮食 武威活豆腐、三套车;张掖臊子面、…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进入新的千年,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又为天下雄关增添了辉煌的一页。1999年以前,嘉峪关下还是一片戈壁滩,只有关城脚下的一块苗圃和几条渠道。为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加快嘉峪关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步伐,加快文物景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1998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经过充分规划论证,正式确定开发建设嘉峪关文化旅游景区,并将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列入了市“三区一线”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999年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嘉峪关市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专门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为做好景区的规划论证工作,保证景区建设高起点、高档次,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于1999年2月邀请了北京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于英士教授等6位旅游和建筑设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嘉峪关市的文物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根据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提供的有关嘉峪关的地理概况、水文地质、城市建设规模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资料,结合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各方面的优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他们认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抓发展旅游业带有战略意义的目标有两点很重...  相似文献   

10.
王子今 《文博》2008,(6):3-11
阴山岩画古车图像可以与传说时代"轩辕"故事联系起来分析,有益于说明车辆发明与早期使用推动上古文明进步这一历史过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曾经指出,草原为旅行和运输提供了方便.在远古文化交往和文化传播过程中,草原交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穆天子传>记录周穆王西行路线,经历阴山地方的情形值得注意.断代是岩画考察一大难点.分析阴山岩画古车图像,可以借助考古学经验试推定若干画面的大致年代.对阿尔泰山、贺兰山、卢山、黑山等地岩画的古车图像进行综合考察.显然是必要的.这样的工作,或可能深化对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早期交通形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美服人指美珠人估──记嘉峪关市的旅游系列产品赵玉祥以"河西走廊明珠"著称的嘉峪关市,不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且,旅游产品也独具特色。可谓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关山形胜的地理环境,豪壮峥嵘的历史风云,在这块洋溢着西部风采的土地上,留下了黑山岩画、七一冰...  相似文献   

12.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最初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瓷器等。  相似文献   

13.
景雪敏  栗建伟 《旅游纵览》2022,(23):135-137
甘肃省嘉峪关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有“戈壁钢城”之称,工业文化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存在认识滞后、开发模式单一、与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度低、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总结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嘉峪关市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嘉峪关的城市文化融入充满现代工业特征的环境背景中,为嘉峪关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赤峰市博物馆征集到四块金代石刻,上面雕刻有孝行故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下面对这组石刻加以介绍. 一、石刻的基本情况 四块石刻均为浅灰色沉积砂岩质地.长方形.正面磨制平整,上面用减地法雕刻出卷草纹边框,内刻孝行故事,画面中的房舍、人物等细部,用阴刻线表示,整体形成布局有序的浅浮雕画面.每块石刻整体布局合理,上面的各组孝行故事构图讲究,房舍、动植物、人物雕制的线条流畅,形体完整、生动.石刻上每组孝行故事的旁边,留有用来题写故事名称的竖条状平面,但上面没有刻字和墨书.  相似文献   

15.
李明琴 《文物春秋》2011,(5):32-35,0
2003年,为配合公路施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的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共清理出被淤埋地下的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石刻14件(座)。这些神道石刻种类较多,雕刻手法多样,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格,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崔小军 《神州》2020,(6):42-42
我国的石雕装饰艺术流传了千年发展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雕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日许多雕技术在工艺美学等诸多方面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知名度逐日剧增,当代的石雕创作者更是要传承精湛的雕刻技巧,并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勇于创新石雕雕刻理念,结合佛儒道思想精华及石雕雕刻特色,将当代中国石雕雕刻艺术发扬光大,灿烂绽放于世界舞台之上。  相似文献   

17.
动物和图腾是岩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远古时期动物与人类朝夕为伴,是人类生存的依靠。图腾是远古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一种认识,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社会、宗教和文化形式,许多图腾来源于动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黑山岩画表现的动物种类很多,还有一些与动物和自然界有关的图腾形象。通过对黑山岩画中这些图像的再次审视,可以解读出其中表现最多的动物及图腾崇拜与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少青 《文物春秋》2023,(6):70-75+2
1999年,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十方村出土了一件造型构思巧妙、雕刻精美的石雕神兽。通过梳理海外收藏机构相关石刻资料,发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对石雕神兽和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石雕神兽为早年内丘十方村及附近的吴村流失的文物,其中巴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雕神兽与十方村出土者应为一对。综合分析器物造型、纹饰特征和出土地周边古墓情况可知,十方村和吴村出土石雕神兽的制作年代为东汉末期。两对石雕神兽的发现,填补了河北地区墓前石雕神兽资料的空白,对研究我国北方早期墓前石刻的地区分布、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墓葬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甘肃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弧形带中间的部分。中国北方岩画,从阿尔泰山、天山到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山脉及黄河谷地,形成了一个弧形带。其中延伸距离最长、跨度最大者为祁连山,约1000公里,在千里祁连山北麓,目前所发现不同时代的古代岩画几十甚至上百处。除此外,马鬃山、黑山以及黄河河谷的山崖上,也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画。这些岩画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可谓丝绸之路的先声,是甘肃省的重要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20.
<正>嘉峪关是我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不仅是明代西北边防极其重要的军事关隘,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门户。长期以来,学界论及丝绸之路,主要关注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而谈及明代丝绸之路,又存在重海上、轻绿洲的现象。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甘肃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承办的"嘉峪关与明代丝绸之路高层论坛",于2019年7月26日至28日在嘉峪关市举行。来自全国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