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满族研究》2016,(4):73-77
母系社会,肃慎族系[1]盛行母权与民主,晚期以萨满为核心实现政教合一,并依据原始自然法维持社会秩序;父系社会,肃慎族系盛行父权与强权,神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俗权的压制,并出现"血亲复仇";阶级社会,肃慎族系盛行皇权与专制,萨满在皇权的压制下,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家法律取代了原始部落自然法,成为维护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鉴别同性合葬墓中死者是否血亲、异性合葬墓中死者是否夫妇,日本体质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合作利用牙齿具有较高遗传性、恒齿形态不变、成人和儿童可以直接比较的特点,发明了通过比较死者之间齿冠测量值Q型系数来判断他们是否血亲的方法,这个方法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判断古人骨是否血亲。列举的实例演示了如何把齿冠测量值与考古背景资料结合起来分析古人骨是否血亲及其关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侯继虎 《沧桑》2012,(2):24-26
复仇在古代社会及原始社会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协调基于伦理关系而形成的"孝礼"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国法"之间的冲突,妥善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唐代立法者基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儒家思想,结合在当时社会业已形成的法律观念,就司法实践中的复仇问题及立法中的亲情与法律的冲突问题,引礼入律,为法律确立了一条解决礼与法、情与法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日收到王立先生的近著<中国古代侠义复仇史料萃编>,匆匆拜读一遍,获益匪浅.这虽是一部有关侠义复仇资料汇编,看似简单,但它却是费时费力且费神的一个长线工程;从研究工作者角度看,它又是很适合需要而前所未有的多用性实用书籍.  相似文献   

5.
明清人们对于复仇义举,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了重新审视和价值发掘.以古证今,借史生论,对复仇主体予以宽纵处理的认同与争议,都体现出重建更为合理的社会秩序的努力.1、对动物复仇的载录和重视;2、对同一复仇事件不约而同的载录或复述,异文众多;3、对前代有定评的复仇事件,进行重新审视评定;4、从社会效果着眼,对弱小伤残者复仇的深切同情;5、对盲目肯定复仇、效法复仇的非议.  相似文献   

6.
闫丽  唐晓天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4):94-96,F0003,28
《左传》中人物的称名十分复杂,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文化现象。《左传》中女性人物的称名较男性简单,而且命名规律更为明显,体现了当时的血亲家族观念和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身为地方精英阶层的革命知识分子,利用传统社会资源建立农民协会、斗争土豪劣绅,成为黄麻地区农民走向暴动的“桥梁”。土豪劣绅为自保引进枪会对抗农民协会。由于农民与土豪劣绅积怨已深,在暴动中难免出现复仇与反复仇、烧杀与反烧杀之流血械斗现象,此为“半自发、半领导”地方之始。为加强暴动领导权,湖北省委派遣干部赴黄麻,亦未能减轻两者之间复仇、烧杀现象,这种情况持续并强化了黄麻地区“半自发、半领导”态势。直到木兰山、柴山堡时期,黄麻地区党组织开始反思并纠正此种流血械斗现象,才走上自主探索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8.
田甜 《神州》2014,(18):11-13
复仇是人们在法律成熟以前解决仇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作为一个基本的文学母题,古今中外均有大量包含复仇情节的文学作品出现。本文从法律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古希腊复仇主题悲剧和莎士比亚复仇主题悲剧中的所流露的法律观念的继承与演变,来探讨西方两个戏剧繁荣时期的剧作家在法律影响下对于复仇行为描写的变化。并以两部经典且相似的复仇悲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特斯与哈姆雷特的复仇行为的差异之比较,提出对于哈姆雷特延宕性的法律角度的新解读。  相似文献   

9.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03-103
今秋一众新剧中,ABC的《复仇》(Revenge)起初并不引人注意。虽然主演艾米丽·凡坎普(Emily Van Camp)算得上美剧界的老面孔,但让年轻的她独挑大梁,无论电视台的前期宣传还是观众反响,似乎都很平淡。然而,季初这几集播完,《复仇》倒是出乎意料地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土地血亲传承是大地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家庭限嗣授产制是土地家庭在嫡长子血亲内传承土地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传承方式,土地家庭保证了土地的完整性。由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家庭绝嗣率较高,相当大比重的土地通过女性血亲或旁系血亲传承,这些继承了土地的女性血亲和旁系血亲同样通过家庭限嗣的方法保证土地的完整性。在土地血亲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行为。购置了土地的家庭,会按照家庭限嗣继承的方法,对包括所购买土地在内的整个家庭土地进行传承。在英国由封建的小农经济迈向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链条中,土地的血亲传承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孝感"素以"孝道昌盛"而得名。过去,关于"孝感"之名的由来,多以为因西汉孝子董永曾"流寓孝感"之故。然据较早的文献如南宋王象之所撰《舆地纪胜》引《图经》则以为"因孝子董黯立名也"故"孝感"之得名,可能并非独因董永一人之故。通过结合传世文献与近世出土的汉魏墓葬孝子图中关于董永与董黯之材料,发现在汉魏时期曾流传另有一位因"怨亲之辱,白日报仇",取仇首祭母,因而被皇帝封赐的孝子——董黯。然由于"董黯"与"董永"皆为"董孝子",故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二位董孝子的传说可能即已产生了相混的现象。到了唐代以后,一方面由于董永的传说更富于传奇性,而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唐代以后,由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再容许血亲复仇的行为存在,致这位杀仇祭母的"董孝子",逐渐被"孝感动天"的董永这类更具正面形象的"董孝子"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李毓霞  张健 《神州》2012,(19):280-280
商三官和美狄亚分别是中西方文学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复仇女性的形象,但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商三官和美狄亚在复仇中的动机、表现迥然不同,最终复仇的意义也不同。这些不同,正彰显了中西方复仇文学在特质上的根本差异,从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面对同一主题时显现出来的天差地别。  相似文献   

13.
依据血缘关系形成的族家支,是凉山族会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背景下,凉山族的家支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产生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在凉山族奴隶社会,由于奴隶制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政权机构,奴隶社会的统治等级的家支组织,实际上已经起到了政权作用,所以现在只要说到家支问题,往往与血腥的械斗,无休止的血亲复仇,或者聚众闹事等相联系。本文拟从凉山族新旧社会家支的特征以及社会作用,试作浅要的探讨,以供参考。家支是汉语对语“此伟”的意译。按照语对“此伟”准确定义是:即同一个文系血缘,并且同属一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梁鹰 《黑龙江史志》2011,(21):14-15
复仇案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多有发生,在司法审判中出现了礼与法的冲突。对于复仇案件的发生,有其存在的历史根源,是统治者所不能改变的,所以对复仇案件的司法审判,往往出现礼与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铸剑》是作者自认为“写得较为认真”而非“油滑之作”的作品。小说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眉间尺、黑衣人和王,这三个形象分开来看各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但若合为一体的话,便把人性中犹豫、贪婪以及执著这三个不同层面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而鲁迅的“复仇”思想母题在这篇小说中也得到延伸和发展,以充满荒诞的结尾对“复仇”进行了消解,由此也可窥出创作当时作者矛盾而复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相似文献   

17.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相似文献   

18.
从第一幕开始,这部剧集里弥漫的鸦片味和脂粉气就已经筛选出它的观众。这注定是一部重口味剧集,维多利亚时代的黑色大幕落下,生冷抑郁的角色登场,蕾丝花边裙裾底下躁动的情欲,如一波又一波海浪将人性推到死角。隐情、私欲、复仇,哥特式铺陈让这部BBC上半年刚出品的4集迷你剧呈现出一种高浓度烈酒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裴高才 《纵横》2009,(4):60-64
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不仅与湖北黄陂周家是两代血亲,年轻时还专程前往人文底蕴十分深厚的黄陂游学了四个多月,留下了许多佳话。  相似文献   

20.
复仇,很少人认为这个行为是正确的,甚至是遭到很多人厌恶的,但是如果我说这个人是基督山伯爵呢,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说: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复仇者,他的身上尽管仇恨都带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