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中“启”字多次出现,学者一般以“开启”等义来解释,但在一些句子里释为“开启”则扦格不通。杨树达先生曾指出,金文中的“启”字可训为“助”。本文对《左传》中68例“启”字的用法加以全面考查,认为其中9例若训为“助佑”.则文义畅达,较旧释为胜,也证明杨先生的观点可从。  相似文献   

2.
<正>近来公布的清华简《保训》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保训》是周文王临终时对太子发的遗训,其中引用了舜和上甲微的两个典故,涉及四个"中"字,这些"中"的含义,成为研究争论的热点。对此,学界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但观点分歧依然很大。学者们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3.
“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昌林 《黑龙江史志》2013,(15):149-15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总结和凝练,其朴素的军事思维和军事哲学影响了甚至支配了我国2000多年的军事发展,乃至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研究学习《孙子兵法》中的战斗文化,不仅可以提升官兵的思想觉悟、提高官兵的品味修养、锻炼官兵的心理素质,更能砥砺官兵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5.
梅尧臣是宋初著名诗人,其注解的《孙子兵法》简切严整,与曹操、杜牧、陈皞等名注并传后世,统称为《十一家注孙子》,成为注解孙子的名篇之一。梅氏所注《孙子兵法》结合注者时代背景,提出了爱惜民力、掌握利害、强化军队管理、积极备战等鲜明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6.
藏文信息处理的首要问题是藏字处理,利用计算机对藏字进行处理时,与外文、中文等其他文字有共性,也有着个性。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多次出现、“两”和“二”虽然在数值上相等,但在具体用法上还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李爱民 《文博》2020,(2):69-71
商周文字中,"伐"是一个常见字。"征伐"作为"伐"字的一个基本义项自商周以来一直未变而被承继下来。然商周金文中亦有用作"美也"的"伐"字,析言之即对他人功劳进行夸美表扬。明确了此种用法的"伐"字,对于重新认识商末商王朝和方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有利于进一步探讨"蔑历"一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唐贾公彦《仪礼疏》、清张惠言《读仪礼记》,都是研究《仪礼》的代表作,然其注解《仪礼》之经,多有可商榷。如对于“侧”字之解释,贾公彦谓《仪礼》中“侧”字有“特”、“旁”二义;张惠言谓《仪礼》中“侧”字.皆训为“特”。详检《仪礼》全书,“侧”字出现凡十七次,计有三义,一日特、独、无偶;一日旁、边;一日昃也,即日偏西时。非皆“特”训也。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保训》篇自释文公布后,对其核心主题四个"中"的解读争鸣不断,认识迄今尚未一致,且不断有新的观点涌现。本文通过对简文的解读和主要不同观点的辨析,结合《保训》的传授场景和时代背景,提出了四个"中"同为抽象的思想观念,并可以释读为"中和"说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法著作,内容闳廓。《孙子兵法》是兵家圣典,思想深邃。《司马兵法》提倡的"杀人安人、以战止战"的战争观,"礼义为先、兼爱其民"的政治观,"敌若伤之、医药归之"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孙子兵法》阐述的"重战"、"慎战"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价值取向,"上兵伐谋"的战略观,"爱卒"、"同欲"的治军之道,"善卒"、"养卒"的战俘政策都合理的运用了儒家"仁义"的思想,不同的是,《司马兵法》的"仁"借用儒家之形体,《孙子兵法》的"仁"却化用儒家之精神。  相似文献   

12.
梁青 《神州》2012,(24):174-175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瑰宝,它所蕴藏的思想可供现代企业管理学习和借鉴。当今,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和西点军校就把《孙子兵法》视作教科书让学生研读;而精明的日本人更把《孙子兵法》视作不可缺少的商战教科书,奉为最高经营教科书。在我国《孙子兵法》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借鉴引进到企业管理中来,很多大学己开出《孙子兵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孙子》)为春秋末期的吴国将领孙武所著,受到历代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推崇,被视为兵家之经典。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法,《孙子》不仅在中国久享盛誉,而且很早就流传海外。8世纪传入日本,影响巨大,被誉为兵学圣典。18世纪陆续传入欧洲,至今仍被各国的军事院校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孙子》与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有五处共使用六个"隋"字,文物出版社印行本中都译为"睢",殆以音近之故欤?但睢即尻部,于帛书文义颇难相合。152行"(?)华,以封隋及少腹",169行"赣戎盐若美  相似文献   

15.
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一直对后世产生影响。文章通过简单介绍《说文解字》体例,并结合前人对“示”部六十七字分类解析,对“示”部六十七字重新分等划分,并通过分类汇总,对“示部”字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入探讨。前人对“示部”字研究,多从历时角度,以祭祀为线,集中展示了祭祀文化由原始宗教行为向伦理化与世俗化发展。“示部”字研究至今,近乎所有学术研究只探究祭祀文化,注重先民对“神”产生的行为特点。而“神”是怎么产生的,“神”是如何对古代先民进行反馈,古代先民又是如何解读所谓“神”表现出的征兆?针对此三点,从共时角度出发,以探究小篆形成之前这一阶段的文化特点,不止局限于祭祀文化,同时对“神”的概念认知以及吉凶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韩美林 《神州》2020,(4):81-82
《史记》中“所”字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汉语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古代中的语法现象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将围绕《史记》中“所”字的研究进行阐述,分别从指示代词、助词、其它词性以及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旨在为日后研究“所”字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娇娇 《黑龙江史志》2013,(13):161+163
近年来,网络上关于"宅"的新用法层出不穷,"宅男"、"宅女"等已逐渐渐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本文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宅"字的新用法,并从社会时代、语言机制和文化心理等多个角度对其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说形 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字,辛字写成长三角形,是辛字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字”,又疑为“凿”字,③郭沫若“疑是毁字”,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字所从之辛乃言字初文,后变为从言,与兢字、燮字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相似文献   

19.
黎夏 《神州》2020,(5):71-71
古典名著《山海经》自问世便以“奇”著称,其中古汉语语法现象更是值得深究。本文将以全书的“是”字为研究中心,归纳分析其词性与语法作用,体会古著中的语法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东门行》“咄”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门行》“咄”字考叶桂桐一、《东门行》句读之争《东门行》是汉乐府中的名篇,"由于它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①,因此历来的选家,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选家,在选编汉乐府的诗歌时,没有不选它的;而建国以来的各种权威性的、非权威性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