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帛画不仅是举世稀见的文物珍品,也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在世界上别具一格,它在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追溯其绘画艺术的发展,则不能不提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除了享誉全球的一号墓T形帛画之外,其余均出自于鲜为人知的三号墓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重新探讨,认为上部蛇首人身神除了可能为女娲之外,还可能是阴阳合一之神;帛画下部赤蛇主要象征地下世界的勃勃生机;整幅帛画的基本性质是墓主升天,回归祖先,并含有较强烈的生殖崇拜之意.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非衣”的出土(以下简称为M_1帛画,三号汉墓“非衣”帛画为M_3帛画),在考古学、美术以及民族学等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应。这主要是帛画保存年代之久及完整为世界文化中少见,再加上帛画丰富内容所反映出的高超艺术、更吸引人们去弄清楚。不少人撰文对帛画的内容、作用及名称等方面进行探讨,如“天上、人间、地下”说①;“天上、仙岛、海下”说②;“天上、过渡段、人间”说③;“阴间”说④;“吉详”说⑤。本人试陈管见,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5,(6)
帛书《去(却)谷食气》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是一张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共有图像四十余幅。图前没有总名,每幅图侧均有简短标题。经初步研究,我们认为是属于西汉早期的导引图。导引图帛画幅高约53、宽约110厘米。图上所绘人像高9—12厘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以黑色线条勾画轮廓,填以朱红或青灰带  相似文献   

5.
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物》1974,(7)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我们于1973年11月至1974年年初,对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进行了发掘(图一)。发掘工作是在中共湖南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和地方许多部门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进行的。这次发掘所获得的又一批珍贵历史文物,为研究西汉早期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以及当时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也  相似文献   

6.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2)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后,于1973年12月进行了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又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第一幅属于地形图,第二幅为驻军图,第三幅为城邑图。这三幅地图是我国以往出土文物中所罕见的,它对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军事和测绘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将第一幅地图(附折页图)的修复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轰动了国内外,其中很多随葬品都是我国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特别是复盖在内棺上的彩色帛画,更有重大价值。但是,帛画所表现的内容有些还待研究,如帛画上部"右上方有圆日,中绘  相似文献   

8.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屯渡公社五里牌外的马王堆地方,发掘了一座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墓葬。这座西汉初年古墓的发掘轰动了国内外。引起学者们的重视.被誉为我国考古发掘工作中“一次罕见的重要发现”。墓葬的主人叫辛追,她是长沙国丞相兼封(车犬)(dài)侯利苍的妻子。丞相是封国中掌握民权、  相似文献   

9.
座谈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4,(9)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于1973年11月至1974年年初发掘了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共十二万多字,大部分是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包括《老子》甲本卷后无篇名的四篇,《老子》乙本卷前的《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还有《周易》、《易说》。以及类似《战国策》、相马经、医经方、天文星占等古籍。帛书中的《老子》、《周易》等.与今本文字上也有不少出入。这些古籍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研究西汉初期的儒法斗争,研究古代医学、天文学等提供了新的资料。这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批帛书,目前正由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整理。《文物》编辑部于8月28日邀请参加整理工作的部分同志对帛书的内容和文字举行了座谈。由于整理工作正在进行,座谈会谈到的只是一些初步的看法。不少问题还正在开始探索,需要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帛书。根据同时出土的一件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批帛书埋藏在地下,已经有二千一百四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1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若干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从器物上的题字"轪侯家",封泥"轪侯家丞"及竹简文字来观察,属于西汉初期,应为长沙相轪侯利仓妻子之墓葬,实为非常重要之发现。兹根据发掘简报,对一些有关问题略加考证和论述,至于竹简三百余支,将来再作进一步研究,暂不论及。  相似文献   

12.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中,所谓“神祗图”是一幅颇值得研究探讨的帛画。它自周世荣先生最早在《马王堆汉墓中的人物图象及其民族特点初探》一文中引述并刊出黑白照片以来,已有好几位先生对该图的文字、性质进行过或详或略的考证和论述。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能多次观摩原物,目验并核对该图的题记文字,从而发现已刊的论文中,有关该帛画题记文字的释定和帛画的定名,都有进一步考辨订正的必要,因此不揣翦陋,撰写此文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三号汉墓共出有7块木牍,它们较之同墓出土的竹、木简,不仅尺寸较宽,文字较多,而且内容亦很丰富。是研究马王堆汉墓和汉代葬丧制度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图一、二)。这7块木牍中,有5块曾先后在《文物》和有关书刊上介绍或言及过,但迄今尚没有专文对之研讨。为有裨于对这7块木牍及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简牍的全面整理和研究,笔者不揣浅陋,择释木牍中的部分语词,以就正于同道。一“移”“家丞奋移主(臧贝)郎中,移(臧贝)物一编。”(图一:1) ——“十二年”木牍此句曾有不同的断句法。一种断为:“家丞奋移主(臧贝),郎中移(臧贝)物一编。”  相似文献   

14.
内容提要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主究竟是第二代侯利还是利的兄弟,是近来马王堆汉墓研究中争论得比较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该墓的下葬时间、遣策内容和“利”封泥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墓主下葬的年代是这场争论的最关键之所在。如果不能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利说”便很难令人信服,只能让位于“利兄弟说”。  相似文献   

15.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驻军图整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6,(1)
一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第二幅地图是驻军图。它原来被折叠放置在漆盒内,由于渗入水分,使帛片粘连在一起,出土时已断裂为二十八片,其中有四片严重残损。参加驻军图的拼复工作的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研究所、地图出版社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同志与故宫博物院修复厂工人同志密切配合,利用照片,反复对照原件仔细分析,积累对拼图有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铁口木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保 《文物》1974,(11)
(一) 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都有很厚的封土和又大又深的墓坑,当时,挖掘那样多的土,用的是什么工具呢?这次在三号墓的填土中发现的一件铁口木臿和一个竹筐,使我们看到了当时劳动人民就是用这样简陋的工具,为剥削阶级修筑规模巨大的坟墓。这两件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工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铁口木臿全长139.5厘米(约合汉制五  相似文献   

17.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及其大量器物的出土,充分表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生产技能,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死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古代墓葬中的画品,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画是要给人看的,将它们置于密封的墓室,除了死者之外没有人看得见,这样做有何意义呢?与此相联系,墓主人必然是绘画所预设的欣赏者吗?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所发现的遗物或许为此类问题给出了答案。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轪侯(卒于公元前一八六年)墓(二号墓)相关,墓中遗物分别属于轪侯夫人(卒于公元前一六八年之后)和她的儿子(卒于公元前一六八年)。本文要讨论的画作  相似文献   

19.
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T形帛画的形状具有相同性、整体布局具有相似性,并且画中绝大部分物象具有趋同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有些差异显而易见,比如人间界面的墓主形象:一号墓帛画为面左拄杖而立的老妪,三号墓帛画为面左而立、头戴刘氏冠、腰佩长剑的高大男子;再如天上世界墓主升天成仙后的新生形象:一号墓帛画中长辫垂身、侧四分之三身端坐、身具蛇尾的年轻女子和三号墓帛画中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前方的年轻男子。而有些差异则比较隐晦,如黄泉界面的墓主形象,墓主在黄泉界面是以尸的形象出现的,两幅帛画的差异并非形象的不同,而是有与无的差别,三号墓帛画隐去了轪侯之子尸的形象。黄泉界面轪侯之子尸体的不存,是当时颇为流行的尸解成仙思想的体现,以示其化去不死。  相似文献   

20.
程武 《文物》1974,(10)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几种古佚书,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汉初的黄老思想,了解到黄老思想同法家路线的关系。这几种古佚书,都附在同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写本的前后。在《老子》乙本卷前的有《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四篇。其中《经法》直接谈法家政治,《十大经》借助于传说中的黄帝说明法家的理想,所以都反映了黄老思想同法家的关系。在同墓出土的《老子》甲本卷后,有四篇古佚书,其中一篇伊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