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文虎其人     
陈文敬 《福建史志》2001,(6):41-41,48
胡文虎(1882~1954年),祖籍福建永定县。生于缅甸仰光,童年被送回家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重返仰光,继承父业“永安堂”。  相似文献   

2.
<正>胡文虎的家乡位于龙岩永定下洋镇中川村,村内建有一座胡文虎纪念馆。笔者此行到中川村,有幸一睹胡文虎家乡的风采和许多有关胡文虎的珍贵纪念物品。胡文虎为永定客家人,永定从前属汀州之地,据说其母是一位潮汕女。胡文虎有兄弟三人,大哥胡文龙早殇,胡文虎排行第二,胡文豹为其弟。民国期间,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对汕头商业产生重要影响,汕头至今保留有胡文虎大楼和胡文豹大楼,均为民国时期汕头商业繁华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1932年1月28日,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将士在上海淞沪抗击日寇,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这就是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当时侨居新加坡的胡文虎立即打电报给蔡廷锴,对十九路军浴血御敌的英勇行为表示敬佩。并通过汇丰银行汇出法币1万元,委托上海《申报》史量才转交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对淞沪抗战将士救死扶伤的费用。同年2月中旬,淞沪战事更加激烈,胡又汇去1万元,委托上海永安堂分行负责人范其务到前线慰问将士,并送给每位伤员5元。  相似文献   

4.
杨绛与苏州     
“苦爱君家好苍坊,无多岁月已沧桑。绿槐恰在朱栏外,想发浓荫覆旧房。”这首诗是上个世纪30年代钱钟书寄给杨绛的家书中所赋。诗中提到的“君家好苍坊”即是杨绛在苏州的故居——安徐堂。杨绛的少女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在华东南地区,各界民众有口皆碑地传诵着铁血男儿王仲平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各大新闻媒体,都详尽地报道了王仲平赴汤蹈火的抗日故事。称赞他为铁骨铮铮的“铁血将军”。  相似文献   

6.
50多年前的许多日常用语和现在不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上课叫“上堂”,下课叫“落堂”。同学称为“书友”,拍拖的对象称为“拖友”。三年级叫“三年班”,橡皮叫“擦纸胶”,唱歌叫“歌咏”,学校仪仗队用的鼓叫“洋操鼓”,算术题的答案叫“得数”。后来,我读钱穆先生回忆录,钱穆先生也说“得数”,于是知道旧时这样的说法,并不限于百粤。  相似文献   

7.
漫话永安     
永安古名浮流.因明中叶福建中北部邓茂七农民起义而置县。分属沙县、尤溪县境.明景泰三年(1452年1设县治.民国27年(1938年)6月至34年11月.永安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所在地.现隶属三明市。永安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地处沙溪上游.居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营造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8.
麦群忠 《文史春秋》2005,(1):53-54,60
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和慈善家胡文虎,曾因创制万金油等中成药而致富,被人们称为“万金油大王”。但解放后,风行一时的万金油却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福建旅游》2005,(8):142-142
永安,一座建在风景区的城市。唐代以来就已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写过这里的游记。福建省会曾内迁此地8年。在永安这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里,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桃源洞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著名景点“桃源洞-线天”被列为世界吉尼斯之最。  相似文献   

10.
胡文虎是客属华侨有卓著成就的企业家,慈善事业家。近年来,对他的研究,重新引起史学界的关注,我们认为,准确评价胡文虎是必要的,同时条件也业已成熟。目前史学界已发表的文章和著作,对胡文虎企业经营的成就,及其毕生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和兴办文化教育事业,作了充分肯定,对胡文虎自1931年至1941年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首次进行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新方志编修,应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第一轮修志”。  相似文献   

12.
大寨,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特殊。这个有着一片贫瘠土地的小山村,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曾经以其生产和“革命”的显赫成就,经传全国,声蜚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全国大约有700多万人参观过大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世界上134个国家的近3万名贵宾都曾来这里探寻过中国农业发展的奥秘。然而,大寨这个曾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也和我们共和国一道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坎坷路程。它曾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  相似文献   

13.
《文史精华》2006,(6):66
在太行东麓,沙河市西部浅山区有一个小村落——全呼村。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一个夜多鬼磷行、昼少鸡犬鸣的荒山僻壤;到了90年代中期,这里已经是楼屋鳞次、厂房栉比;机械轰鸣,烟囱林立;开山的炮声震天响,载重的汽车轰地动;钢花进溅,铁流滚滚;人欢马啸,车辆穿行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陇西堂     
陇西堂原称李家龙宫,其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是李氏家族最早的聚居地。 相传,唐朝就在这里建有上、中、下三组雄伟的建筑,殿堂林立,规模宏大,大门上有唐玄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后迁至县城南郊的仁寿山公园内,成为人们旅游览胜、消闲聚会的佳地.  相似文献   

15.
亚运广州     
这里是广州 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在西关泮塘,有人说“老广州”变漂亮了,牌搂没了.商铺没了.路面被改成一条人一河.新砌的拱桥自得发亮。近百年的老墙被涂上了新色,古气只能蜷缩于墙缝。  相似文献   

16.
刘歌 《纵横》2014,(5):48-50
今天位于中国美术馆的后面、大佛寺街的西侧,矗立着一座大厦,这就是京城著名的内蒙古宾馆,它建于上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还没有这座大楼,是由四合院和一栋漂亮的别墅小楼组成的蒙古族上层人士的私宅,即大佛寺38号院。1949年3月,内蒙古驻北平办事处在北新桥方家胡同6号成立,4月5日就搬到大佛寺38号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7.
恩宁路,广州西关一条普通的老街,却屹立着粤剧的“祖屋”——八和会馆。这里是百年来粤剧艺人的根,每年都有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他们都称自己为“八和弟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哥德堡”号在南沙的隆隆炮声。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集在广州的南大门。在这里“哥德堡”号结束了长达10个多月的航行,回到了阔别260多年的广州。我们虽然不知道在它眼里260多年前广州南大门和今天有多少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当时它到这里一定不会没有看到虎门炮台。遗憾的是,这次在南沙接待“哥德堡”号时,在看到听到仿制古船的风采和礼炮的同时,却既听不见也看不到昔日广州南大门的标志——虎门炮台的炮声和海口西侧虎门炮台的雄姿。  相似文献   

19.
大地印象     
“要赏红叶石门有,何需千里香山寻。”对广州市民来说,赏红叶的最佳去处是距市区86公里外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3000多亩的枫树.山乌桕及槭树,被称为“广州的香山”。而冬季的森林  相似文献   

20.
祠堂     
广州没有“蚁族”,因为城市里曾经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杨箕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里曾经密布“握手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