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汉佉二体钱是古代新疆于阗(今和田)地区的自制货币,从19世纪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引发了诸多探讨。其兼有中国与希腊货币体系的特征,对于研究古代新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探讨于阗地区政治势力的分布、经济的往来、文化的交流有重大意义,为讨论佉卢文在于阗等地区的流传提供了实物依据,开创了将两大系统钱币特征交融并会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佛国于阗     
和田古称于阗,于阗国的建立应该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中原王朝也就是这个时候方通过张骞知道了于阗这一神秘的国度。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首次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各国,于阗也就在这时候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归属西域都护,自于阗王以下均接受汉王朝颁赐的印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引用相关的古代地方文献的同时,参考当今研究成果从而比较系统的探讨当时在新疆境内存在的两大毗邻古国——喀喇汗王朝和于阗国之间所发生的,影响很深,规模极大的宗教冲突的开始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代于阗国的货币刘文锁古代于阗国的中心相当今天的和田河绿洲地区。于阗国的立国时间,不晚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2世纪)。于阙开始强盛是在东汉初期约公元60年前后。于阗国的考古文化表现了一种非常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走廊文化”特征。其国货币既包括东方汉文化体系的汉式货币,又包括西方文化体系的货币,然而又有着于阗本地的货币─—这种货币本身又是深受了东西文化的强烈影响。迄今为止发现于以今和田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于阗国货币,分属三种货币体系:1.中原汉市体系,Ⅱ.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Ⅲ.于阗国自制货币。中原汉币体系的货币,以两汉五铢钱和唐代钱币为主,此外尚有属于新莽时期(公元9-23年)发行的货泉,以及宋代的铁、铜钱等。于阗汉式货币(五铢钱等)可能直接来自中原地区,因为于阗汉式货币与于阗国的自制货币二者有根本的差别,而且,目前在于阗考古中尚未发现有汉币的钱范资料,这只能使人认为,它们直接来自中原地区;由于丝绸之路的商业来往和使节、军旅等活动,中原地区的货币进入了于阗,而且由于汉币的良好品质和金融信誉,加之汉帝国对于间等地的政治和文化领导等因素,使得这些中原货币在于阗国被使用。属于中亚及西方货币体系的,目前考古  相似文献   

5.
古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在商周时,与中原就有交往,那时的“昆山之玉”,即今著名的和田玉,大批地输入内地。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来西域时,曾使人带很多礼物到于阗活动,并考察了山川形势和于阗玉的产地。满载于阗人民的友情而归。当时位于今策勒附近的弥,曾派人随汉使至内地观光。后弥王太子赖丹亦至长安,公元前77年,昭帝任命他为校尉将军,代表中央朝廷主管轮台一带屯田事宜。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建立后,于阗由尉迟王族执掌国政,以讫于宋。时间长达千余年,在政权不断更迭的中外历史上,此亦可谓奇迹…  相似文献   

6.
正自西汉武帝经略西域以来,于阗国成为汉王朝的属国,称臣纳贡。但公元7世纪初,玄奘在游历中亚、印度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则说贵霜伽腻色伽"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番维,畏威送质。"~①对此,有学者认为,在东汉时,塔里木盆地诸国有可能同时向东汉和贵霜称臣纳贡,派遣质子,即同时隶属于东汉与贵霜。~②而有学者更是将明显模仿贵霜钱币打制的汉佉二体钱及出土于和田的贵霜钱币视为贵霜国曾短暂占领过于阗国的一个实物例证。~③以下,笔者尝试从汉怯二体钱上怯卢文铭文考证于阗国与东汉、贵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8.
古代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其汉唐时期的王城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境内,并以约特干遗址为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依据文献记载和石窟壁画,探讨唐代于阗王城的形制布局,初步勾勒出王城规模、城墙、城门及城内道路、王室宫殿及其他一些重要建筑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古代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是古代西域王国,丝路南道重镇,因为佛教兴盛,因此又被人们称为"佛国于阗"。"达玛沟(Damako)"意为佛法汇聚之地,是和田地区佛教遗迹分布最为广泛。2002年9~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抢救发掘了这处佛教遗址。本文主要对达玛沟出土解裂为三块的轮王说法图壁画修复过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于阗佛教的传入与兴衰,是史学界十分重视而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本文就于阗佛教在西域佛教中的地位、对中原佛教的影响,以及于阗佛教文化的成就等问题,作点粗浅的探索,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前辈。 一、佛教最初传入于 阗的时间 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印度北  相似文献   

11.
在张氏、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中榜题为"守护于阗国"的八位神祇以一种固定的配置方式出现在前室的盝顶甬道两披,并且其样式在长达八十余年的时间段中基本保持不变。八位守护神按照样式可以分为天王形、力士形、以及女性神三类。通过与长安、西域等地图像的比对可以发现:以毗沙门天王为代表的天王形守护神与开元、天宝年间的天王造像非常接近;力士形守护神、女性守护神的身上则杂糅了多地、多种的图像因素,显示出他们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多种文化要素的借鉴。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汉化倾向,可能与初盛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于阗的经营有关,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佛教被于阗人了解、认知,从而以汉地的造像样式为蓝本创造属于自己的守护神。此类图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于阗"俗喜鬼神而好佛"的习俗,另一方面则是《牛角山授记》、《于阗教法史》等经典中记载的佛法衰微,是一种护国、护法思想的产物。这或与吐蕃占领于阗前,于阗乃至西域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丝绸之路史的学者 ,都注意到青海路的存在及其在某些特定时期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南北朝时代 ,当吐谷浑民族占据青海丝路并扮演丝路重要中转角色时 ,经由青海路所进行的由西向东特别是向南朝的玉石及玉器贸易。由于吐谷浑境土西拓与产玉之地于阗接界 ,而政治局势又迫使河西走廊失去丝路干道地位 ,南朝必须经由吐谷浑 (河南国 )才能获得于阗玉石。在这个过程中 ,吐谷浑境内可能也存在着玉石市场。研究进一步显示 ,于阗地区的玉石加工业 ,可能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唐末宋初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末宋初是于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尽管摆脱了吐蕃的统治重获独立 ,但是伊斯兰教势力进入中亚却阻隔了佛国于阗与西方世界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与西方丝路贸易的中断对这一时期于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内地的各种联系反而得到了加强。总的来讲 ,这一时期于阗王国的社会经济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丝绸之路的畅通对于沿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家理念的体现,疆域概念产生于具体的历史语境。由于古今中国国家性质不同,王朝中国的疆域概念与现代中国主权、领土不能用简单的继承或对接来解释。在王权泛化或王权至上观念的影响下,王朝中国的疆域话语尽管受到地理知识限制,但仍坚持认为在可知范围内,王朝中国天子有权实行统治。这种深受王朝国家理念影响的疆域话语对古代疆域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常见的5个古代中国疆域概念为例,“天下”有广狭二义,一是普天之下,一是华夏诸国;“四海”即四方,有时包括四夷,有时不包括;“中国”概念迭加变化整合,各朝“中国”范围不尽相同;“疆域”是一国统治范围的宣示;“版图”则是王朝国家行政地区。本文通过追溯原本词义,认为上述概念原意与后世借用,因语境变化,语义发生差异;进而提出,学术用语与习惯说法应有区别,这不仅是运用概念准确与否的问题,而且也涉及研究价值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约在公元 96 1~ 10 0 6年 ,佛国于阗和推行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 ,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十年的战争 ,最后以后者的胜利而告终。喀喇汗王朝的首领占领于阗后 ,即以和中原一贯关系友好的于阗国的名义遣使至宋王朝进贡 ,发展通商贸易关系。“大中祥符二年 ( 10 0 9)其国黑韩王遣回鹘罗斯温等以方物来贡。斯温跪奏曰 :‘臣万里来朝 ,获见天日 ,愿圣人万岁 ,与远人作主’。上询以在路几时 ,去此几里。对曰 :‘涉道一年 ,昼行暮息 ,不知里数。昔日道路常有剽掠 ,今自瓜、沙抵于阗 ,道路清谧 ,行旅如流。愿遣使安抚远俗。’上曰 :‘路远命使 ,益以劳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的视角,全面考察了中国古代和亲与丝绸之路的关系。认为,中原王朝与乌孙、鄯善、高昌、西突厥、宁远、于阗等政权的和亲以及辽与大食的联姻,拓展和巩固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政权的和亲,辽与西夏、阻卜、回鹘的和亲,蒙元与高昌、高丽的联姻,以及满蒙之间的联姻,极大地延伸和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吐谷浑、吐蕃等政权的和亲以及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矛口亲圈,开辟或拓展了青藏高原丝绸之路。和亲对丝绸之路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丝绸之路创造了相对安定的边疆环境;二是和亲双方积极通商;三是和亲传播了养蚕缫丝技术,带动了西域植桑养蚕业的发展;四是和亲公主努力协调双方关系,不断清除丝绸之路上的障碍;五是和亲公主对丝绸之路的监督;六是少数民族首领对丝绸之路的保护;七是部分和亲公主从事商业活动;八是与和亲相关的使团络绎不绝,活跃了丝绸之路;九是中原王朝的大量赐物丰富了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人所说的叶尔羌汗国成立于1465年,都格拉持艾米尔的后裔米尔咱·阿巴癿乞儿是叶尔羌汗国的缔造者。在汗国成立后的初期,他的统治范围仅限于喀什噶尔、叶尔羌与和阗等城市。(1540年)阿黑麻死后,除满速儿汗管理的吐鲁番、哈密以外,米尔咱·阿巴癿乞儿几乎把现在新疆整个地区全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米尔咱·阿巴癿乞儿统治了48年。1514年,他在与苏尔檀·赛义德汗争夺喀什噶尔的斗争中失败后被杀。察合台后裔、阿黑麻汗的儿子苏尔檀·赛义德汗登上了叶尔羌汗国的王位。  相似文献   

18.
论文的本部分宏观地考察了中原、河西、于阗、龟兹的普通卢舍那佛及卢舍那法界图像,并总结出各地区图像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的卢舍那法界图像特点不尽一致:世界海的形象,中原是以大力龙王为中心构图,河西以须弥山为中心构图,于阗以几何图案为特征构图,龟兹地区重视千佛的构图。尽管表现形式相区别,但意都在于佛身智普照、泽被众生,令一切有情皆成佛道,以及住法和传法的思想。于阗作品可能是此类图像的原始形式,中原地区的初期作品具有西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欧洲文明中的许多核心要素都产生于中世纪,契约关系就是如此,它代表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或互惠关系。契约起源于古代罗马,但当时主要用于商业。推翻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王权尚在形成之中,无法按照罗马皇帝的独裁方式进行统治。在此情形下,征服者将自己的亲兵制和被征服地区的契约概念相结合,建立起以采邑制为基础的领主附庸关系。对此学术界早有定论,例如英国著名法律史家梅因认为契约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区别于古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治隶属关系,但这种关系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称为“藩臣”、“外臣”与“属国”。“宗藩”一词则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出现,是用于指称皇室宗族或宗族成员分封于地方者。现代学者用“宗藩”一词指称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和邻国关系的做法并不科学,其“宗藩”的含义和用法不仅与古人对该词的用法明显不同,而且容易形成更多的误解,故而应该改用“藩属”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