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路远,常年研究碑林碑刻,著述颇丰,在这本<景教与(景教碑>>之前,已发表有关西安碑林历史和藏石研究的论文数十篇,并撰写了<西安碑林史>、<碑林史话>、<石版文章--历代碑刻琐谈>等专著,显示其在碑石学领域的扎实功力.  相似文献   

2.
《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记载了北宋时期州县置学(政府办学)的具体措施,丰富了科举史研究资料,同时该碑由米芾晚年所书,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考察成都市区天府广场新出土《裴君碑》碑主的生存年代、仕宦经历及其担任蜀郡太守年代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并将其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所载东汉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晔的有关信息相对比,得出结论:"裴君"是东汉中晚期河东郡裴氏家族中之一员,却不可能是方北辰先生所推断的裴晔。至于"裴君"究竟是河东郡裴氏家族中的何人,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司马芳残碑》涉及西晋皇室先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行看法是司马芳即文献所记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本文以《残碑》碑阴题名中杜几(畿)的职街为线索,考证杜畿早年履历,推定司马芳担任京兆尹的时间在汉灵帝光和年间,而这与文献记载的司马防的生平履历相矛盾。故本文赞成施蛰存先生卓见:《残碑》碑主司马芳与司马防并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5.
《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碑》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凌 《四川文物》2000,(1):35-39
《巴郡太守樊敏碑》刻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位于今四川省芦山县境内。碑通高2.92米,宽1.23米,厚0.26米,上方微削,圆顶,圭首作二螭龙,首向右抵于碑肩略似螭拱状,碑首中稍偏右镌篆文“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额篆分为两行,每行6字,其下有圆形穿眼,穿下为碑文,隶书22行,每行29字,碑下龟趺首偏向右,龟背凿有深糟以放置墓碑。碑阴有北宋丘常、南宋程勤懋的护碑题跋。  相似文献   

6.
发源于大明山之巅的澄江,挟名山之灵气,从西北向东奔腾而去,至“石峰离立,若建标列戟”的汇水河相聚,汇成清水河,生出一派绿水如带、远山含黛的旖旎风光。尤其是洋渡至覃排段,更是风光秀丽,江水如蓝,翠峰如簇,碧野似茵,宛如人间仙境。而座落在清水河畔崇山峻岭之中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洞碑》(以下简称上林两唐碑),也从“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状况中渐露出其内涵丰富、具有很高历史化价值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梁勇  姜新 《东南文化》2000,(9):110-114
光绪年间所立的《滕学义建祠碑》,所记史实是研究淮军及捻军起义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唐华岳真君碑》原拓为基础对其重新进行了录文和标点,对于一些重要词句加以简要注释。同时本文还梳理了此碑已往的著录情况,分析了碑文中的平阙与避讳现象,并对于撰人、书人及立碑主持者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大明诏旨》碑现存曲阳北岳庙洪武碑楼内,按碑文所示,该碑立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但从其碑首的形制和纹饰看,应为唐碑改刻而成,作者分析认为其可能原为唐太宗祀北岳庙的祭文碑。  相似文献   

10.
郑和锡兰碑于1911年发现于斯里兰卡的加勒,刻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载了郑和对锡兰山佛寺的布施等事迹.今中文碑文释读已可基本明确,泰米尔文和波斯文碑文可据前人英文翻译而转译,其中波斯文碑文剥蚀严重难以全部释读.此碑原立于斯里兰卡栋德拉,后定居加勒的中国人为保护石碑将其移至加勒.碑文中的锡兰山应指锡兰国而不...  相似文献   

11.
张驰 《陇右文博》2001,(2):40-43
这是明景泰年间宁州学正王忠咏宁州八景诗。这首诗在宁州广为传颂,狄仁杰和梁公碑受到了人们的更加崇敬和仰慕,以后历代相传,经久不衰。最近笔对《唐狄梁公之碑》的现状与历史作了考察了解,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2.
13.
本对《大历碑》中的郑王府谘议、碑所记148窟塑绘内容进行了探讨,认为敦煌书P.3608为《大历碑》的抄件,而非底稿。  相似文献   

14.
《宋璟碑》是颜真卿所书的名碑,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历代著述中对于《宋璟碑》的记载不一.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论证了《碑侧记》虽不著书者姓名仍为颜真卿所书.但原碑很早已经不见于世,行世的其实是水平低劣的“范致君翻刻本”,而且无论是翻刻本还是原碑都被剜刻.  相似文献   

15.
冯岁平 《文博》2004,(1):66-6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以其多晶体文化精品的特殊价值,被誉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有清一代乾嘉学风的盛行,石门碑帖流播海内外,由此引起广泛重视与研究,如同治年间,罗秀书、万方田、徐廷钰等深入褒谷,写成了《褒谷古迹辑略》一书(汉南试院本),这是迄今为止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芥 《东南文化》2006,(1):75-75
《校官之碑》刻于东汉光和四年(181年),碑高148、宽76厘米,圭首,有穿。碑原立于高淳固城学宫,1958年入藏南京博物院。碑主潘乾,字元卓,陈国长平(河南西华县)人,为楚国太傅潘崇的后裔。碑文首载潘乾任溧阳长后,整顿社会秩序,扶弱抑强,奖励农耕,使百姓生活安宁,百业兴旺,远地人纷  相似文献   

17.
王翌 《丝绸之路》2011,(12):18-19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简称《衣物帐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在释读该碑文的基础上,对碑文中的名物和量词运用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丛台全名“武灵丛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中心地段,是公园内的主体建筑,省级重点物保护单位,为战国期间赵武灵王——赵雍在位时期所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建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大型的军事操演。传说当时台上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以结构奇特、装饰美妙而名扬列国。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  相似文献   

20.
李达麟 《文博》2001,(6):68-71,80
《玄秘塔碑》,石碑折断。碑文28行,每行缺损1—2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