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包山楚简》所记文书的有关材料可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竞建内之》篇的所谓篇名“竞建内之”四字,其意是指楚人景建献纳简书。根据《大戴礼记》、《逸周书.官人》等材料可证,《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中的“”,可能当读为“考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荆(门)沙(市)铁路修建工程,湖北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发掘了荆门包山大冢(即:包山M2),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晚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楚简)。田野考古工作于1986年11月上旬开始,1987年元月下旬结束,历时两个多月。现已转入室内整理阶段。此墓为我省考古发掘的第三座大墓(另二座是随州擂鼓墩M1和江陵县天星观M1)。它位于荆门市十里铺南3公里之王  相似文献   

3.
五祀即户、灶、中霤、门、行,见于《周礼》、《仪礼》及《礼记》的有关篇章,在战国望山楚简、包山楚简、九店楚简、天星观一号墓楚简、秦家嘴楚简及新蔡葛陵楚简之中,也发现有五祀的记录。通过对简文的分析,我们发现简文中五祀用牲为特牲,这与《礼记·月令》郑注所据《中霤礼》所记相同,同时,对于行神的祈祷,无论尊卑均以犬牲,此可补史记之不足。此外,简文中关于五祀的其他记载,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典籍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战国楚、秦简公文书在人名记写上都表现出某些一般性的规律。《包山楚简》公文书人名记写包括某地之人+姓名、某人之人+姓名、某官+姓名、某族+名、某人之子+名、某人之奴、某王之+名、某客+姓名、单称官职、单称封号诸种形式。不同的记名方式区分了个体,同时进行了社会分类。楚简公文人名记写有省略情形,包括省略属地信息、省略姓氏、案件审理者自署名的省略和无规律省略。楚简中还有提示人名的符号。楚简公文记名对多数人都记姓和名,秦简则多记名而不称姓,只在特殊情况下另外加姓作为补充。楚简人名记写习惯可能承自周人制度,与秦简相比,更有利于达到识别个体的目的,以及保证公文作为行政工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楚简,是历年来出土楚简中字数最多、保存最好、且内容十分重要的一批。除常见的遣策和卜筮记录外,更主要的为官方文书,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出土后,在国内外立即引起轰动,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包山楚墓整理小组适应这一需要,迅速完成了该墓资料的编写和简书的编缀、考释、释文等工作,于1991年10月出版了《包山楚墓》和《包山楚简》,这对深入研究这批竹简就更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一、释“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江陵九店东周墓》~[1]一书中发表了一批战国楚简。其中乙组56号墓出土的205枚竹筒中,数见如下一字:A1无为可M56·19下A2无为可M56·22下A3无为可M56·34下第三字均未释。今按:此字应释为“而”。“而”字,楚文字中习见,形体如下:《长沙楚帛书文字编》~[2]29页《包山楚简》~[3]简2同上简15同上简28很明显,A2、A3中的第三字与包山楚简中的“而”字是一字无疑。A1中的第三字与A2、A3中的形体稍稍不同,但从辞例看却是同一字。如此;则A1-A3中的第三字应释为“而”。“无为而可”中的“…  相似文献   

7.
包山楚简中记载了大量人名,为姓氏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但除了常见的姓氏外,还有一些姓氏的释读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根据新发表的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简对包山楚简中"■"、"邭"、"■"、"■"等姓氏的读法进行了补充说明,此外还对"徐"、"舒"、"余"三个易混的姓氏作了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8.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二年扁壶,其器铭中的"■"字多家释为"师",这既不符合战国时期的用字习惯,从文例来看亦不当。根据该字形体和文例分析,此处是作为偏旁的"邑"字,应当是制造者"工"之私名。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以来,出土文献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土文献大量涌现,特别是简帛出土数量惊人。出土简帛中,包含很多神话内容。诸如《子弹库帛书》(饶宗颐、曾宪通编著《楚帛书》,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5年)、《望山楚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1995年)、《九店楚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华书局,2000年)、《包山楚简》(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文物出版社,1991年)、《郭店楚墓竹简》(荆门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李学勤主编,中西书局,2010年)等楚系简帛,《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青铜戈一件,戈援细长上翘,中长胡三穿,内上有刻铭2行14字。铭“王二十三年”指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4年);“家丞”为魏冉封邑陶之丞,也是器物的监造者。本文据此戈及十四年、二十年相邦冉戈、二十六年丞相戈等相关秦兵器讨论魏冉五任相邦的情况,昭襄王时期秦戈形制及战国晚期秦的工官制度。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二年扁壶,其器铭中的"自"字多家释为"师",这既不符合战国时期的用字习惯,从文例来看亦不当.根据该字形体和文例分析,此处是作为偏旁的"邑"字,应当是制造者"工"之私名.  相似文献   

12.
所谓“早期”秦俑,是指秦陵兵马俑以前秦国的俑。从秦墓的发掘可以看出,早期秦俑出现于春秋晚期,一直延续到秦的统一,这与春秋早期的殉人秦墓在时间上相互衔接。 早期泥俑从个体上看较秦陵兵马俑要小,目前发现的不超过25厘米。另外,凤翔西村春秋墓中,风南M_(23)中,发现两件石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了三件,铜川枣庙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的秦墓中,许多墓中均有殉葬俑出土。  相似文献   

13.
咸阳坡刘战国中晚期贵族墓M3中出土1件"十九年蜀守斯离"刻铭铜鉴,为昭襄王时期蜀地制造的器物。督造者斯离见于《史记》记载,本文分析认为斯离为郡尉或都尉之职、高于五大夫之爵,并率军参加了伐齐战争。结合墓葬信息初步判断该墓主有可能即为斯离本人。  相似文献   

14.
1986年为配合荆沙铁路工程,在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发掘的包山二号墓,是我省考古发掘中出土文物极为丰富的一座古墓,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时,楚国已从兴盛走向衰落。二号墓墓主姓邵名驼,官居左尹,与屈原处同一时代。地下出土文物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政治背景的反映。包山二号墓尽管出土文物十分丰富,有些文物精品属国内首次发现。但是,从该墓出土文物的总体来看,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什么情形呢?正  相似文献   

15.
一,释“媵”楚简中有如下字:努《包山楚简》113,130,1611,164,180简劳劳(天星观上简。《简帛编》隶作“”见该书991面)。今按:《简帛编》的隶定是正确的,但此字不见于《说文》。我们认为从“释为。《集韵证韵》字古文作,《古文四声韵楚简字形变变,均〈古文四声韵〉引裕并由如上所述,字应该释为,字在简文中用途名,释出了字,见于楚简中的下列字也就可以认识了。(1)多《包山楚简》270简为两人名。有的还于人名前冠以“正”,有的又于人名后加上“识之”二字,有的既有“正”又有“识之”。对于“正”,注释者以“县正”作解…  相似文献   

16.
罗泊湾一号墓《从器志》有一种名叫"■机"的物品,整理者把"■"字释为"梠",不知为何物。本文把所谓"梠"字改释为"■",指出"■机"即包山楚简260号的"倗几",二者都应读为"凭几",是一种供人依凭休息的卧具。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遣策36号作"伏机","伏"、"凭"音义皆近,应是一对同源词。  相似文献   

17.
殷墟妇好墓器物铭文中,铭“司(兔丂)母”者二十六器,计有方壶、圆斝、圆尊各一对,觚十一件、爵九件,铭文均为正书(图一,1、2、7)。另外,有大方尊二件,器底亦铭“司(兔丂)母”,但在“(兔丂)”旁多一“癸”字,铭文为反书(图一,6)。此二件方尊与前面二十六器当是一人之物,故妇好墓共有“司(兔丂)母”之器二十八件。在妇好墓不同铭文的铜器组中,“司(兔丂)母”组仅次于“妇好”组,足见此组铜器之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东周时期关中地区国人秦墓棺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棺与椁是墓葬的基本内容,《韩非子·内储上》:“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管子·尽藏》:“棺椁足以朽骨”。秦人的丧葬习俗曾受到周代传统礼制的影响,棺椁也不例外,在其发展和演变的特征上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秦墓棺椁的演变,则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秦文化,它对于认识周秦文化的渊源,以及秦文化本身的发展轨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国人,是指平民和一般官吏。东周时期秦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因此近乎90%的秦墓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目前除已被发现属于秦国王室的秦公大墓或秦国宗室贵族的陇县边家庄墓地以外,还发现多座秦国国人墓地,累计墓葬达千余座。如宝鸡斗鸡台11座屈肢葬墓;长安客省庄71座东周墓葬;西安半坡112座战国墓葬;宝鸡福临堡10座东周墓葬;宝鸡县阳平秦家沟5座秦墓;宝鸡茹家庄7座东周墓葬;大荔朝邑26座战国墓葬;户县宋村1座春秋秦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王国维文集》第4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曾经指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自上世纪伊始,即有大批战国楚简出土,这些楚简材料为研究战国时代楚国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徐宝贵 《考古与文物》2006,3(5):106-107
此字古文字作如下等形体:西周中期央(孟蕊①“需西周晚期再(伯公父匿②春秋时期”字所从)“需”字所从)蔡侯残钟)期三晋系不(《侯马盟书》裤(《侯马盟书》下(《侯马盟书》希(《侯马盟书》示(《侯马盟书》示(温县盟书)楚系香(《包山楚简》194·4) 85·23) 154·l) l·30) l·41) (《包山楚简》(九店楚简) 2) 218)西(《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16)灭(《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1反)曰(《睡虎地秦墓竹简旧书甲》2“需”字所从)秦代(峰山刻石) (《说文》篆文)而而《说文》对其形体及其本义分析为:“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周礼》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