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是一本重拾民国老南京风貌的作品选集,由南京大学丁帆教授选编,收录了民国时期的文章九十二篇,以民国的笔触还原南京旧时容颜,原汁原味,娓娓道来。丁帆编选这本文人墨客书写民国时期金陵旧颜的初衷,是体现南京原始真容和各色人等彼时的生存境况,以及这个城市宽厚的文化性格。民国文人怎么看南京固然可以有不同的价值理念,但关键是能够在他  相似文献   

2.
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里,南京龙江阳光广场31楼的阳台上,连着几个下午,我们与《金陵佛寺大观》散发着墨香的校样在一起。我们翻阅着,品读着,鉴赏着,讨论着,时不时的,我们俯瞰着好似凝固的秦淮,远眺着苍茫如线的长江、青黛起伏的幕府,隐隐约约之间,我们似乎闻到了线  相似文献   

3.
南京古称金陵,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450余年的建都史,历史悠久,文献浩瀚。南京文献不仅是南京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史精华》2013,(1):F0003-F0003
青春喜欢收藏古陶瓷、瓦当。他在收藏中陶冶性情,并吸吮着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尽管他的油画属于舶来画种.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去甚远.但他在艺术创造中去真诚地体验生命.其表现手法也是和他的情致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自称是“贪茶癖”。他一生酷嗜喝茶,这在当年报界和文坛是莫之与伦的。1935年,张恨水由北平迁居南京,创办《南京人报》。虽然短短三载,然而他对南京的印象,尤其对于唱经楼、夫子庙、鼓楼、清凉山一  相似文献   

6.
傅抱石笔下的金陵山水■文图/胡舜庆傅抱石先生1933年第一次来南京,东渡扶桑前,倚装待发,曾在玄武湖留影,自此与南京结下不解之缘。1935年起在中大艺术系执教,除八年抗战赴川外,在南京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南京久负盛名的山水胜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金陵山...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虽然是临川人,但是南京可算他的第二故乡。他曾三次游学南京国子监,在金陵为官八年。他一生撰写了著名的“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  相似文献   

8.
文学源于生活。梁山泊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有七位是江苏好汉,其中“建康金陵”的好汉有四位,他们的很多故事在南京地区流传近千年,但《水浒传》记叙甚少。“铁笛仙”马麟。小说只说他生长在金陵,是个“小番子闲汉”,未加详细介绍。但他在南京回民群众中传说甚多。北...  相似文献   

9.
<正>杏花春雨,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我们叫它江南,常指长江从南京到入海口这一段以南的地方,古人也叫它"江东",因为长江水往南京流来是南北走向。不过,无论以哪段长江为基准来称呼这块土地,南京都是不变的基点。本文将启动一个新的视角,从江东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的大环境上,来解答秦始皇是否到过金陵的历史之谜,也解答秦朝将金陵改为秣陵的真正原因,并连带揭  相似文献   

10.
金陵年夜饭     
正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晚餐,现对南京传统年夜饭菜肴作些介绍。十景菜“除夕人家,以酱姜瓜、胡萝卜、金针菜、木耳、冬笋、白芹、酱油干、百页、面筋十色,细切成丝,以油炒之,谓之‘十景'。又有所谓安乐菜者,干马齿苋也。如意菜者,黄豆芽也。盖取义吉祥尔。”(潘宗鼎:《金陵岁时记》,南京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老南京亦称“素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名的物考古学、古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与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相似文献   

12.
金陵制埙人■张群早就听说南京有个复制改进并获得过国家专利的制埙人名叫李家庵,他已制出数千只各种形态的埙,满足了众多演奏、观赏收藏者的需求。走进南京雨花新村李家庵的“三音斋”,只见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或挂或摆放着古琴,自制的排箫、笛子、箫,以及一般人只是在...  相似文献   

13.
陈作霖是清末民初我国东南地区一位有名望的地方史志学家,亦是南京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及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辑存,不仅整理编撰了大量的地方志书,还填补了一个历史时期金陵文献资料的空白,挖掘与保存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南京地方史资料,在史志文献领域成就卓越。  相似文献   

14.
中秋佳节历来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唐代大诗人张九龄的千古绝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无数炎黄子孙为中秋月夜的美好意境所慨叹、倾倒。圆圆的皓月高挂苍穹。不仅寄托了普天大众对未来前景的美好向往,也传递着对至爱亲朋的真诚祈福。金陵月文化悠久灿烂,经久不息。历史上的这天,南京百姓不仅要祀奉月神、赏玩圆月、品尝月饼等。往往还生发出强烈的思乡团聚情结……让我们一起遨游于悠久浩瀚的中华人文长河中,共同记忆沉淀在历史深处的中秋。  相似文献   

15.
“金陵画派”是指在明末清初形成的以“金陵八家”为核心的充分表现了地方特色的一个画派.它是南京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其他的南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金陵画坛的历史回顾与金陵画派的形成金陵历来是画家集中而且在全国著有影响的地方,远从三国的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张僧繇,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周文矩、董源、徐熙乃  相似文献   

16.
金陵杂兴     
扫叶楼怀古“世事太喧嚣,人间爱山林。”我常去离家不远的清凉山公园信步漫游,而位于园中西山坡上的扫叶楼,更是我流连忘返,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据史书记载,扫叶楼是明末清初的爱国画家龚贤的隐居之地。龚贤(1619~1689),字半千,号半亩,江苏昆山人,长期住南京,因而自称“钟山野老”。他的山  相似文献   

17.
“金陵支队”是为接管南京而筹组建立的一支干部队伍,原为随军南下干部队,由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的干部组成,从筹组、建立、渡江到接管南京仅存在四个多月,正式命名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这支队伍在接管南京、建立人民政权、建设新南京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金陵支队”的干部现在大多已不在世,在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时候,谨以此文纪念这些具有崇高信仰的金陵支队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18.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字幼平。曾读书于铜山孤岛,四面皆石,取书舍名为“石斋”,因以为号,学者称他“石斋先生”。黄道周是天启进士,崇祯二年(1629)官至右中允。因疏劾大臣杨嗣昌,谪戍广西。清顺治二年(1645),南明弘光帝在南京继...  相似文献   

19.
金和,字弓叔,号亚匏,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上元(今南京)人。父亲早逝,他从小即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刻苦求学,后为县学增生,以诗文名重金陵,但由于他恃才傲物,生活放荡,尤其不屑俯就八股程式的约束,所以科场不利,始终没有中举。金和擅长叙事诗,...  相似文献   

20.
正南京大学丁帆教授选编民国时期的文章九十二篇,以民国的笔触还原南京旧时容颜,原汁原味,娓娓道来。体现南京原始真容和各色人等波时的生存境况,以及这个城市宽厚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