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与世俗化”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1—22日,“现代化与世俗化”学术讨论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历史系和《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学参加了会议。与会主要围绕世俗化的概念、世俗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世俗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表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以一元多线论为基础的现代化范式”把“现代化”主要看做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全球历史大变革进程,看做一个并不具备终极目标价值而且道路模式选择多样的历史范畴,从而使之成为史学研究的对象。它和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现代化论有原则上的不同,也不同于建立在“五种生产方式序列”基础上的“革命范式”。东、西方两种对立的单线演进历史模式,在史学方法论上都有绝对主义和排他性色彩。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则是开放的、包容的、多面向的。现代化范式的出现打破了史学长期由单一范式支配的局面。史学范式的多样化,是中国史学繁荣之道。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中导致社会矛盾时,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一,其中当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19世纪中叶的俄国便开始面临着改革、革命相互交织这样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期求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平坦,改革并不等于现代化,革命也绝非最佳道路,改革与现代化也并没有避免革命的发生。本文从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析亚历山大二世的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在苏联时期对俄国历史的解释中,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俄国)学术界开始使用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俄国历史。1993年第7期的《哲学问题》发表了以《俄国现代化:问题与前景》为题的圆桌会议材料,④这既是俄罗斯学界对俄国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当代俄国仍以全面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史中寻求教益成为现实的任务,由此对有关俄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历史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本文⑤即是对其中主要问题的梳理和评论。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指出,描述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是研究俄国现代化的基础。俄国学术界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历史研究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必须在改革大潮中加快自己的现代化,这除了把继承吸收创新搞好外,还应把历史研究和现实政治实践严格区别开来。 历史研究是现实主体对历史客体(含中介客体)的认识来表述的意识过程,决定了历史研究与现实及现实政治无法分开。历史研究和现实政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历史认  相似文献   

6.
刘德斌 《史学集刊》2003,(2):108-109
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侯建新所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以下引文除标注出处外均见该书页码),为深入理解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并为解决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该书透露着作者多年来对历史、现实和理论深入探索中所凝结的浓郁的忧思与睿智,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学术著作。 一、该书以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村为研究对象,并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展开比较研究,着重探求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史诸多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轨迹。这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从时间向度上看,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相差三百年以上,把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难免会引起一些学者的狐疑,甚至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但是,从时代性上看,二者确实又具有某种共时性。“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即从现代化宏观发展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7.
邹兆辰 《史学月刊》2004,(10):106-112
钱乘旦教授在蒋孟引先生的引导下从事英国史研究,首先探讨了改革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英国史研究为切入点,进一步比较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近代历史发展的异同,从而深入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研究领域。他又从英国现代化的研究扩展到整个英联邦国家的现代化研究,进而探讨了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且反思了这一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一民 《世界历史》2001,(4):106-1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面临的诸多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重大课题。一时间,现代化研究成为众多学科竞相关注的“显学”。在这一过程中,以我国名史学家、北京大学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创建人罗荣渠先生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史学工作作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9.
晓岷 《世界历史》2002,(1):121-121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祖熙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1 861— 1 91 7)》 ,是一部一系统、全面阐述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专著。全书分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 ,共九章 ,3 7万余字。本书通过分析 1 861年农民改革和 1 90 6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评估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揭示了俄国农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俄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了俄国赶超型工业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阶级君主立宪制过渡的复杂性。再…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视野下的亚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和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用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亚洲现代化,有助于解读亚洲现代化。本文从历史的纵向与横向发展的视角考察亚洲现代化;用“多样性统一”的历史观研究亚洲现代化;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解读亚洲现代化;并阐述了世界现代化与亚洲现代化的关系和亚洲现代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世界,现代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故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化研究。他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方面有特别贡献,他的现代化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研究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宏 《攀登》2004,23(6):55-58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现代化是党领导和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党的肌体上存在的非现代因素与现代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矛盾,故要实现党的现代化就要从党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党的队伍素质时代化、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党的决策科学化和党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去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3.
张峰  孙泽涵 《史学月刊》2024,(5):113-126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期刊之一,所刊论文从实证维度呈现了民国史学演进的脉络与动向。《集刊》的出版,受到新旧中西学问交叉融合的影响,所载论文具有重视西方新学理、运用新见之史料、继承传统考证法的风格特色。《集刊》的作者群体,牵涉众多史学名家,反映了以史语所为中心的学术社群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学人的交往与互动。同时,史语所以《集刊》为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学术理念的史学人才。从国际学界背景观之,《集刊》改革编辑形式,冀图与国际期刊接轨,积极推动“本土”与“域外”学者在学术研究共同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可以说,《集刊》作为现代学术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推进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常常导致社会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不一,其中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冲突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旧制度随之寿终正寝,而由国家实施的改革模式则力主法律的继承性和合理化变化.19-20世纪初的俄国则成为这样两种社会发展模式博弈的舞台.俄国通过革命解决了当时的社会冲突,其革命模式对许多亚非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些采取革命方式解决冲突的国家多以失败告终,不仅未能步入现代化道路,反而使国家陷入混乱状态.现代化进程顺利与否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历史条件与外部因素,盲目效仿他人不足取.  相似文献   

15.
姜桂石 《世界历史》2005,(3):132-133
由李世安、刘丽云等著的《欧洲一体化史》一书,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该书从史学的角度和运用史学和国际政治学结合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历史与现实的欧洲一体化运动作了全方位的透视。通读全书,给人以视角新颖、概括性强和富有见地的感受。一、《欧洲一体化史》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欧洲一体化的史学力作。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潮流。区域化在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区域组织或区域集团已多达100多个。在诸多区域组织中,欧盟(前欧共体)是率先成立的区域组织,它虽然经历了艰难…  相似文献   

16.
孙洁琼 《世界历史》2006,(5):149-150
2006年5月13日至14日,由南开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创新基地主办的“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民主化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围绕古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欧洲民主的历程、中国及东亚的政治民主化、非洲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美洲民主等5个专题,就政治民主化在世界历史进程的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一、古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黄洋教授分析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民主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大众与精英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指出雅典民主…  相似文献   

17.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即把社会主义与现代化联结为一体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道路。这一思路 ,是根源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历史、世界与国内现实的深刻认识 ,非一时激情所致。中共中央领导人认为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应有别于苏联 ,有中国特色 ,应是赶超型的。中共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历程中 ,有比较协调、不协调和严重失调的不同时期 ,因此既取得了伟大成绩 ,又因失误付出了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现代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已经成为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8.
比较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形成的比较史学流派至今仍方兴未艾。我国学术界在 2 0世纪 80年代曾掀起比较文化研究的热潮 ,这种 (中西 )文化的比较研究是我国历史学界把我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现代化历史相联系而产生的。无论是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还是文化的比较研究 ,两者都属于世  相似文献   

19.
吴玉敏 《攀登》2014,33(5):28-34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思考都是基于世界现代化的视野,与全球范围内的现代化潮流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置于现实的现代化实践中,是通过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了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探索征程。这正是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和历史维度的战略思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以下简称《历程》)三卷本,于2000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最新力作。该书洋洋百万余言,从崭新的视角出发,集中外百年中国现代化研究之精髓,忠于历史,敏求渊后,经数名专家同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