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台县崖墓再次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台是四川崖墓的集中地区之一,从1986年文物普查以来,在崖墓调查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和遗物,对崖墓的上下限期特别是下限期的划定带来困惑,也对于墓葬的性质作用等问题带来不解,笔者通过大量事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这是崖墓再次利用而产生的现象。本文将对三台县存在的这一现象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一、崖墓有关概况三台在撤乡并镇前的乡镇中,除县城以外已知有70个乡镇存在崖墓,这些崖墓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涪江、都江和凯江流域,总数在万座以上.暴露有明显洞日的也有数千座。无跨越历史时期遗存的崖墓中…  相似文献   

2.
岷江中游地区是汉代四川最发达的地区,遗留下来的汉代遗存极多,尤其以崖墓引人注目。崖墓葬是汉晋时期四川颇具特色的一种葬制,崖墓本身是模仿地面居宅的,因此每一座崖墓都是一座建筑,其形制结构复杂,布局、结构、装饰不乏精美的作品。本从崖墓的结构、雕刻、附属设施等各方面考察其建筑特点及形象,同时也涉及到对明器建筑的论述,从而看出当时岷江中游地区建筑形制概貌。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的崖墓主要是沿长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的,山水岩崖墓群是嘉陵江流域为数不多的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存,其特点表现在:其时代从东汉至晋代,延续时代之长,为嘉陵江流域所罕见;出土的陶俑,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在目前四川地区同时代出土资料中尚属首例,尤其是其陶俑制作工艺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出土的捏制人物俑的工艺、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与古賨人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晓亮 《考古》2012,(1):82-90
东汉时期前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流行崖墓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本文仍沿用"四川崖墓"这一传统概念统称分布于四川、重庆及相邻地区的崖墓[1]。与同时期的砖石墓相比,四川崖墓的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崖墓的形制演变还缺乏足够认识[2],对四川崖墓的分区研究也尚  相似文献   

5.
三台郪江崖墓所见汉代建筑形象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郪江位于四川三台、中江二县的交界处,今为三台县安居区郪江乡政府所在地。郪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曾为蜀王朝治下的郪国的首邑,因而传下了“郪”这样一个古老的地名。从汉代到南朝前期,除去西晋一段不长的时间外,这里都是郪县治所,所以才在今郪江场周围留下了大量汉代崖墓等遗存。  相似文献   

6.
贝蕾 《巴蜀史志》2011,(2):63-64
四川地区东汉时期的墓葬尤其是崖墓中以及汉阙上雕刻有不少力士图像,这种图像一般呈双手上举负重状。是崖墓和汉阙雕刻艺术中有特色的形象之一。现根据四川崖墓中及汉阙上的力士图像,对其来源、种类及意义作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相似文献   

8.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四川崖墓开凿技术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崖墓在四川地区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整个四川盆地都有,此外在盆地边缘地区以及古代与四川关系极为密切的云南昭通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历年调查所得资料初步统计,崖墓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境内的五十多个县、市都有发现。崖墓不但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众多,如乐山附近有崖墓万座以上,彭山仅沿岷江两岸就有崖墓近三千座,而三台仅原汉棲县县治所在的棲江乡,崖墓就多达近万座。崖墓流行的时代很长,从现有资料可知,四川地区的崖墓在西汉末期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前期。崖墓的规模也大小参差、各相殊异,规模宏大的崖墓总面积可达330平方米,总容积可达750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 5月~ 8月 ,四川省各级文物部门联合对宜宾横江镇油房坝村的 9座崖墓进行了清理 ,发现了一批陶器、铜器及铁器等遗物 ,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推测 ,这批崖墓应为东汉遗存  相似文献   

11.
白郎 《山茶》2011,(7):97-113
鲁迅曾说:“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作为汉代文化遗存最丰厚的地方,四川那些绚烂的汉代文物:分布广泛的崖墓、雕刻精美的汉阙、世俗写意的画像砖与画像石……对我们了解两汉这一“最中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甬道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津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掘了新津县大云山崖墓群中的一座东汉崖墓。该墓为长方形平顶单室墓,共有9个侧室,残存16具陶棺,出土了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石器。该墓是迄今为止四川崖墓中发现的葬具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墓葬。  相似文献   

13.
四川剑阁县演圣镇截山村民发现了崖墓,立即上报文物部门.经过抢救性发掘,清理崖墓5座.崖墓曾被盗,出土器物虽不多,但在偏远的山区发现古墓群,为研究剑阁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四川崖墓石刻大多存在片状脱落、粉状剥落、表面泛盐、空臌开裂、颜料褪色或脱落等风化病害,其保存状况令人堪忧。通过模拟崖墓所处环境,经过冻融实验、耐盐实验、温湿度循环变化及酸雾等实验室研究,表明四川崖墓石刻风化是各种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外界因素中,水害、可溶盐、温湿度循环变化和酸雨是影响崖墓石刻风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各种外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破坏力比单一因素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中江东汉崖墓的石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的四川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中,中江县玉桂乡、广福乡的东汉崖墓石刻艺术比较引人注目,随着清理简报的披霹。引起了美术史家们的兴趣。其中玉桂乡天平梁子崖墓中的M_1,广福乡柑桔梁子崖墓中的M_8,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显示出民间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6.
四川汉代陶俑,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造型生动,驰名中外。在四川汉代陶源中,说唱俑,更是独树一支,是陶涌中的奇葩,世人称绝。从五十年代开始,四川省出土了以下说唱源:1.1957年2月,成都市郊崖墓出土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2.1963年12月,郭县宋家林砖室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3.1979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上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4.1982年新都县马家山崖墓出土新都县文物管理所藏5.1986年绵阳河边乡九龙山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6.1988年5月绵阳吴家区孔雀村崖墓出土绵阳市文物管理所藏7.1989年8月乐山麻浩虎头湾崖墓出土乐山麻浩崖…  相似文献   

17.
四川古崖葬资料多,类型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墓室结构、葬具、出土物及是否二次葬等诸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非汉系崖墓的特征和分布,认为非汉系崖墓在四川各地广有分布,其时代上限可至南北朝,下限至明,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及民族演变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桐子梁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崖墓123座,其中东汉墓葬113座、东晋南朝时期崖墓10座,本文即选取其中7座典型的东晋南朝墓葬先期发表。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材料非常少,虽然这几座墓葬结构简单、随葬品较少,但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研究东晋南朝时期四川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1978—1979年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对贵溪县渔塘公社仙岩一带的春秋战国崖墓群进行了调查,并先后发掘清理了其中的14座墓葬,共发现棺木37具,人骨架16具,出土陶器、青瓷器、纺织器材、丝麻织品、乐器、木器、竹篾器等2000余件.根据贵溪崖墓的形制和出土文物特征,学术界普遍认为贵溪崖墓为古越族的文化遗存,但究竟属于古越族中的哪一支分支,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综观目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5~6月,为配合绵(阳)遂(宁)高速公路三台段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台县新德镇四村一社后底山崖墓群发掘清理15座崖墓,出土陶器、瓷器、铁器和钱币等100件随葬器物.出土五铢钱经判定为隋五铢钱,这批崖墓也应为隋代.这是四川地区隋代崖墓的首次发现,墓葬形制、出土器物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