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瑞楠 《文史春秋》2010,(12):58-63
顾建中(1906-1963)字锡朋,上海金山人。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入天津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学习,与徐恩曾为同学,后人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1930年起顾建中在“中统”前身调查科任职,他参加“中统”特务组织,一说是徐恩曾的同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系”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人们对陈诚所属特务组织的代称。虽然陈诚矢口否认这个机构,这个机构也极力避免社会上把他们当成为一个特务集团。但事实上从抗日战争开始直到大陆解放,以张振国、阮成章、刘庄如为首的一班人,却始终打着陈诚的招牌,从“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派系势力的夹缝中,以独树一帜的姿态,立下了自己的门户。他们先后据有九战区、六战区、十一战区长官部及远征军长官部、军政部、云南省警备总司令部等公密情报特务机构,在一定时期内,还控制了国防部第二厅的人事行政部门。总之,凡是陈诚势力范围所及之地,也就是“研究系…  相似文献   

3.
我和“洋特务”李敦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位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时期,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35年。期间,两次蒙冤入狱,在铁窗中苦苦煎熬了16年多,只享受了19年的自由。获释回到美国之后,由于他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刻了解两国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说:“李克农对党是有大功劳的!”建国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李克农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李克农是一个颇带神秘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正##马振犊、林建英合著的《中统特务活动史》与《军统特务活动史》,于2016年10月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作者在马振犊所著《国民党特务活动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了两岸及国外相关档案史料,特别是汲取了各方对原著的意见,将中统、军统特务组织的历史分别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两书脉络清晰,  相似文献   

6.
1930年间,蒋介石为了配合江西“围剿”,曾在武汉行营内设了一个侦缉处,并委派洪门帮会龙头大哥、流氓头子杨庆山为侦缉处长。  相似文献   

7.
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因为童年看过很多的反特片,所以闲暇时喜欢模仿电影中的情节。 大家找一片山坡、沟坝或者山林,进行实地演习。一般我方的侦察兵和敌方特务人数相等,大约都三四个人吧,对侦察兵的要求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而扮演特务的要狡猾阴险。另外场上有一个总负责人,由他宣布作战双方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韩磊 《炎黄春秋》2009,(5):43-45
说起“4821”,不知内情的人大概会以为是一个秘密工厂或代号工程,其实不然。1948年9月,为了给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准备建设人才,经党中央批准,由东北局选送21位“根正苗红”的年轻人去苏联学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1933年初,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三军被迫从洪湖苏区撤到湘鄂边区,由3万多人锐减至3000余人。5月下旬,红七师侦察连在湖北鹤峰麻水抓获一个敌探,从他身上搜出一份有关红三军的机密情报,探子交代是姜器也给他的。侦察连长傻了,因为姜器也在湘鄂西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立即将敌探押回师部交给师长卢冬生。卢冬生亲自审讯,敌探供认不讳。兹事体大,卢冬生连夜将敌探和姜器也的亲  相似文献   

10.
李克农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安徽巢县。自幼受进步思想影响,后参加学生运动,被誉为“学运先锋”。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毛泽东曾说:“李克农对党是有大功劳的!”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在52名将军中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儒将”,毛泽东亲自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毛泽东有一次接见外宾,在谈  相似文献   

11.
康生在延安时期一手制造了三起政治冤案。这三起政治冤案比之此人在"文革"中制造的政治冤案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12.
李克农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安徽巢县。自幼受进步思想影响,后参加学生运动,被誉为“学运先锋”。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当年夜入北平市长何思源家中,投置炸弹的军统特务段云鹏,解放后又潜回北京,阴谋策划暗杀中共领导人的罪恶活动。为捕获这名极为狡猾的职业杀手,我公安机关布下天罗地网,终将这个“飞贼”押上了历史审判台。  相似文献   

14.
1950年3月的一天,一位约三十六七岁的男子进入了蒋介石父子的别墅。  相似文献   

15.
李伟 《文史春秋》2004,(8):38-41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在长达54年的囚禁岁月中,身边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一群人,他们就是———  相似文献   

16.
"礼仪之争难题"不应该是一个只关乎西方或者东方的问题,应该将其放归中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重新认识。解决的关键在于辨明论争缘起及厘清冲突背后的中西学统。纵观16—18世纪宗教改革与天主教东传的时代背景,可以让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中国礼仪之争"有更多新的认识。如果说恩典观与教会道德神学是影响各修会传教士在论争中做出抉择的西方学统,那么神道设教思想下文教与神教双向度有机互动的中国社会伦理与宗教体系则是国人回应"礼仪之争"的中国学统。直面"礼仪之争"难题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中国社会宗教的"双向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反对"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17.
赵曾  王文 《文史春秋》2011,(7):54-56
《华捕007》是10多年前上映的一部反映上世纪30年代初,我党在上海的隐蔽战线斗争的惊险故事片,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许多城市闹市区街头和广场也相应出现巨型电影广告。然而,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影片中主角人物的原型杨登瀛曾长期生活在南京。因他定居南京时期,没再用“杨登瀛”之名,而是使用原名鲍君甫,故而可说一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在解放初期的肃反运动中,石家庄市公演了一台名为《十九号》的话剧,场场爆满,石家庄义和评剧社又将话剧改编为评剧公演,亦盛况空前。一台《十九号》轰动了石家庄,一时间在街头巷尾出现了“不分老和少,争说《十九号》”的现象。 一出戏何以这样震动人心呢? 原来“十九号”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在石家庄做最后挣扎时的一个特务机关。它虽然存在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疯狂地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惨害无辜群众的罪恶,却令人发指,被当时人们称为“阎王殿”、“活地狱”。所以人们渴望了解“十九号”的真实面目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9.
20.
方庆秋 《民国档案》2008,(1):142-143
民国时期,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活动向极隐晦,与此相关,特务史资料的挖掘也极为不易,严肃的学术论著迄今仍不多见.近几年来,坊间关于国民党特工组织及其头目与活动(如戴笠、徐恩曾生平活动等)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率尔成编,借"内幕""揭密""暗杀"等招徕读者,错漏百出,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误导读者,令人真假难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