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国相印"丰富和拓展了早前发现的"滇王之印"与"益州太守章"的价值与意义。"滇国三印"透露出西汉武帝"以滇国之地设置益州郡"之后的滇国、益州郡的重要信息,切中西汉时期"四裔藩国""初郡"等边疆治理的重要问题。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共证西汉王朝对滇王、滇国、益州郡的管辖与设治,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0年第12期发表了《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所刊布的文物中有扶风县图博馆征集的6方出土私印,其中两方汉印的姓氏一方未释,另一方误释。笔者试补释如下。 1.原释第1方"□延年印"(图一)。原文称"第一个字锈蚀不清"。细审印文,第1字基本可辨,右半部作邑,左半部作(?),当释为"郭"字。按《说文》:"郭,齐之郭氏虚。……从邑,(?)声。"此字右半部从邑无疑,左半部就是"郭"字之左半部。汉印中郭字如此篆法的还见于"郭偃之印"、"南郭族印"(《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郭博德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相似文献   

3.
《文博》2020,(3)
云南省博物馆藏一组玉片,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大墓,名之"滇王玉衣"。揆诸史料,无论是从数目、工艺、面积还是出土状况来看,其与汉代敛葬玉衣都存在显著差异,然与文献中记载的"鳞施"高度相似。本文对石寨山6号墓出土玉片的产地及定名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其为滇国本土所制,且坯片部分宜称"鳞施"而非"玉衣"。"鳞施"的出现,是彼时厚葬之风与贵玉观念在滇地盛行的体现,亦是古代云南边疆与中原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4.
2010年2月27日至3月4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ESF)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简称JSPS)在日本福冈联合主办题为"欧亚帝国的接触地带"("Contact Zones of Empires in Asia and Europe:Complexity,Contingency,Causality")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月28日,大会邀请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九州历史博物馆馆长西谷正先生(Tadashi Nishitani)发表题为"汉帝国与东亚世界"的主题演讲①。西谷正先生的演讲以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朝鲜平壤贞柏洞出土的"夫租君"银印、中国云南石寨山出土的"滇王之印"和江苏甘泉出土的"广陵王玺"金印等为线索,以汉王朝的册封制度为视角,对汉帝国与周边政权的外交关系作了全面探讨,引起与会学者的关注。承蒙西谷正教授面允,笔者将演讲稿由英文转译成中文,以飨国内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演讲稿原文无注释,为方便读者,译者对演讲稿所涉及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一一作了注解,中国学...  相似文献   

5.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征服滇国,滇王举国降,获授"滇王之印",汉朝在滇国设置官吏和郡县[1]。由此滇国并入汉朝,比同汉朝郡县制度下的诸侯王国。在目前发现的云南石寨山文化(又称滇文化)的诸多墓葬遗址中,都发现了不少来自于汉代中原输入的经济文化因素,体现了武帝以后两汉王朝对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诸多影响。在这些输入性的经济文化因素中,汉朝的货币五铢钱(含王莽钱币)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方形周沟墓与秦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陕西岐山孔头沟遗址铸铜作坊内出土的一件西周晚期刻字陶范,其上残存3字,皆阴刻、反书。从形制、颜色、字形、浇铸面金属元素成分等方面,判断该范为芯而非模,阴刻字乃底稿线。从铭文字体与格线、制范技术基础、出土铜器铭文等多方面论证,该铭文芯所见西周铭文制作方法,可称为"堆塑泥条芯作铭法"。  相似文献   

14.
石寨山文化的遗物早在本世纪40年代就已经流传于世,并被欧美博物馆收藏。50~60年代对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尤其是第二次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蟠蛇纽“滇王之印”,和大批具有地方特点、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青铜器,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自50年代以后,云南将考古工作重心集中在滇池周围地区,继石寨山之后,先后发掘了安宁太极山(1965年),江川李家山(1975年、1992年)、团山(1983年),呈贡天子庙(1983年、1993年),石碑村(1980年)、小松山(1984年),昆明大团山(1983年)、上马村五台山(1984年)和曲靖珠街八塔台(1978~1982年)。发掘和清理了大量的青铜时代墓  相似文献   

15.
王永胜 《收藏家》2003,(11):7-10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云南滇池区域的滇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1955年全今,随着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一批滇族古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大批滇国青铜器千年之后再现人间,揭开了滇国青铜文化神秘的面纱。滇国青铜器种类较多,涉及生产、生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种器型,为滇国所特有,这就是贮贝器。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贝是古滇族最主要的货币。1955年-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古墓群出土了约16万枚货贝,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滇族占墓群也出土了同类货贝约11万枚,足以证明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贮存职能的货贝,在滇族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货贝具有一定的体积,数量巨大,使用时不易  相似文献   

16.
山东寿光纪国故城出土的东汉时期器物,对研究故城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出土的立雕凤鸟镂孔熏炉造型优美;"永寿二年朱提"铜洗体现汉代"朱提"青铜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当时齐、滇地区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1998~2001年,昆明羊甫头墓地发掘出土了一批漆器,是迄今为止滇文化墓葬出土漆器的最大一笔。本文以此为个案,借助情境分析方法,初步界定滇文化漆器的时代风格和地域传统。羊甫头漆器表明滇池地区青铜时代存在独立的漆器制造和使用传统,但是,羊甫头漆器的使用方式并未广泛见于其他滇文化墓葬区,表明当地漆器的社会性使用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也暗示滇文化内部可能存在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王辉 《考古与文物》2020,(2):110-113
秦传世兵器二十一年相邦冉戈有地名"坏德",新出土秦封泥、传世汉印有"坏德丞印",《汉书·地理志》有"褱德"县。"坏"、"褱"均应读为坏。怀德,怀念其德。传说禹、黄帝铸鼎于荆山下,后人怀念其德,地因此得名。怀德在今何地,前人有两说:一说在今陕西大荔县与华阴县之间的洛水、渭河交汇处,即原朝邑县境;一说在富平县两南十里。本文据西周金文、《尚书·禹贡》、《后汉书·郡国志》、《水经注·沮水》、详加分析,判定后说可信。  相似文献   

19.
李春桃 《考古》2012,(1):53
《考古》2010年第9期发表了《河南禹州市新峰墓地M10、M16发掘简报》,文中介绍了M16出土一枚铜印章,简报称:"印面近似方形,钮呈龟状,印文为阴刻篆书,共两字,难以辨识"。仔细审视印文拓本(图一,1)可知,此印文是"赵竞(竟)"二字,此印为私人印章。值得注意的是,传世汉印中也有"赵竟"私印(图一,2),该印原著录于陈介祺  相似文献   

20.
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自出土以来,人们就一直围绕其制作缘由、制作时代、字体、石鼓诗的性质、训释句读等展开讨论,特别是石鼓文的时代是所有纷争中的焦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