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多人都以为,慈禧太后是天下第一女人,她不仅执掌了整个大清王朝的命运,而且身边又有那么多伺候她奉承她的人,于是人们猜想慈禧太后的宫中生活一定非常满足。然而,近读叶赫那拉·根正著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一书,方知慈禧  相似文献   

2.
郭铁桩 《沧桑》2008,(6):3-4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慈禧太后时往往习惯于认为:慈禧是顽固派,且是最大的顽固派,慈禧与光绪百日维新期间之争是维新守旧之争,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是守旧派与维新派之间派系之争、权力之争。这些观点值得商榷,慈禧不是顽固派,慈光百日维新期间之争不是维新守旧之争,而是变法方式、变法速度之争;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不仅仅是夺权,更重要的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1900年,八国联军联袂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极尽颠沛流离之苦。她虽然有过短暂的痛定思痛,同意清末新政改革。但慈禧太后通过签订卖国条约换得了侵略者的谅解后,很快就忘掉了伤痛。回銮路上,慈禧太后不顾国家战后劫难和人民的痛苦,大摆排场,极尽奢靡豪华,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相似文献   

4.
慈禧太后在垂帘听政初期,忧虑官场腐败给清王朝统治带来的危机,对吏治进行了大力整饬,采取了鼓励大臣谏言、处置贪官污吏、严格考核官吏等系列举措,一度整肃了纲纪。慈禧太后整饬吏治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王朝统治,保住个人权力,这就导致出现名实不符的异化现象,使吏治整饬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5.
清朝自顺治帝入关定鼎北京以来,沿袭明制,吸收融合汉文化,皇家均爱听戏并盛行于宫中。雍正、乾隆年间,国势强盛,文化繁荣,宫廷戏曲演出频繁。虽道咸以来,国势下滑,但国衰而戏不衰。同光两朝,很多王公贵族都痴迷京剧,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更是个嗜戏如命的“戏迷”。  相似文献   

6.
7.
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是晚清政府腐败、软弱、无能的代表。在其统治期间,中国遭受了无数的侵略与耻辱。她四次穷奢侈欲万寿便是其腐朽性的表现,因而遭到历史和人民的嘲讽。  相似文献   

8.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9.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9,(10):74-74
在许多演绎清朝末期的电视连续剧里,慈禧太后常被称作“老佛爷”。这很奇怪,慈禧太后是女的,为什么称她为“老佛爷”呢?  相似文献   

10.
邹浩 《神州》2013,(34):19-21
发生于清朝晚期的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效仿和实施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改良运动。慈禧太后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毫无疑问的成为这场运动的最高领导者,这也就使慈禧太后自然而然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在诸多领域促成了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关系密切,本文试从洋务运动的视角切入,略述慈禧太后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扬 《文史春秋》2008,(12):8-13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了,后来便将极度贪婪之人称为“饕餮之徒”。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大多是些奢侈贪婪之徒,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珍珠视为皇权的象征,对珍珠有着极大的占有欲。  相似文献   

12.
德龄公主(1886—1944),美籍华人女作家,满族。她是清朝外交使臣裕庚之女,在日本、法国生活多年,精通多国语言。1903年德龄随父亲回国,成为慈禧第一女侍官,深得慈禧宠信。两年后,她离开皇宫,最终选择在异国用文字讲述清宫的那些人、那些事。德龄公主自述:“回视宫中两年跟太后一起的生活,仍然使我神往,这是我少年时代最快乐最有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08,(11):47-47
慈禧太后掌握大清政权近50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慈禧太后每次吃饭,必须上100盘菜。这么多的莱有的她都顾不上看一眼。有一次,她坐火车去沈阳,光炉灶就带了50个。每个炉灶配一个大厨,一个专管生火的小厨,一个杂厨,比如老太后要吃豆芽,杂厨就要一根一根地择豆芽,不能弄断豆芽杆,每个大厨每次就做两样菜,因为有时候一个菜需要做两三天,比如老太后喜欢吃鸭子,大厨炖一只鸭子就需要两天多。  相似文献   

14.
答案只有一种,就是慈禧太后和皇帝对薛福辰医术和人品的信赖,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人,倘若薛福辰到外地任职,去那里找一个自己信任的太医呢? 清政府经过太平天国之乱和西方列强的打击后,变得十分脆弱,中国的百姓生活亦更加痛苦。忙于政局稳定和洋务中兴大业的慈禧太后在处理纷繁的政务中,渐渐损耗了身体。清光绪六年(1880年),这位正值盛年的西太后病倒了,朝廷下旨向全国广征医术高明的医生。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女人柔情似水,然而,她们并非尽是软弱,因为菲律宾女人担当起的不仅仅是道义,还有危机和苦难,当然还有创造,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生命和经济命脉。在她们中间,有芳草般洒落在天涯海角的女佣,有无时不在每个人身后的母亲,还有大权在握、叱咤风云的女总统。  相似文献   

16.
1903年8门5日,是我第一次觐见慈禧太后的日子。那天,我在美网公使馆早早起身,因为从北京城内到颐和园需要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的觐见时间定在10点半,而开始为太后画像的时间是11点,对此一点儿也不能迟延。  相似文献   

17.
错送银两,歪打正着 清代的清河县治所清江浦,作为黄、淮、运河的交汇处,作为黄、淮、运河治理中心,全国漕船制造中心,漕粮转输中心,官署如林,有“官比士民多”之誉。同时,清江浦是南船北马交替之地,号称“九省通衢”。商旅云集,百货山列。石码头一带,大闸口上下.更是官商客旅送往迎来的必到之所。这里演绎了多少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张炜 《文史博览》2009,(8):35-35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孺子牛”来源于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孺子牛”是只吃草能挤奶、勤勤恳恳的拓荒牛;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人。其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是清末重要历史人物慈禧太后父系家族的家谱.本文利用史料和清代档案,对家谱记载的族源、迁徙、改旗抬旗、重要人物、世系支脉、亲族关系、世职承袭等情况,进行考证研究,澄清慈禧太后的家世身份和多年来学术界的讹说,解决清史和满族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历史人物的慈禧太后有多重面相。从个体生命史与个人命运来看,她看似无限辉煌的人生背后,其实颇有悲剧性意味。置于宏大历史场景之中,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看,慈禧太后残酷镇压各种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均可予以大张挞伐;但从清史的角度思考,如果她对这些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无动于衷,那未免不可理喻。就改革史的层面而言,慈禧太后既有顽固保守的一面,也有被迫顺应潮流之举,但终归因循游移而一再错失中国近代化的机遇。慈禧太后的统治,是一种典型的"老人政治"模式,主要靠的是老辣的政治经验与高超的政治手腕,但缺乏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识,她关注清王朝的皇位统治更胜于关注近代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