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祀"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祭祀,但自汉代起"五祀"应祀"行"还是祀"井"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的"五祀"祀"行"不祀"井","五祀"祀"井"始自汉代。汉代"五祀"的变化,是腊、蜡这两种祭祀在秦汉时期的混同造成的,造成这一变化的还有社会思潮、社会环境、语音相近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望祭长白山     
<正>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神山、圣山。长白山不但有秀美的风光,更有美丽的传说。在长白山头东侧,有一座海拔1321米的赤峰(即今红土山),古称库布里山,山峰西北,有一个风光旖旎的布尔瑚里湖。因其形圆,当地人称为圆池。圆池面  相似文献   

3.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考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及民俗材料,证明战国楚祭祷简中的“蒿之”当是“焚蒿以祭”;“百之”当读为“柏之”,其义为“燃柏以祭”。  相似文献   

4.
刘昭瑞 《四川文物》2005,1(2):44-47,69
本文博采各家之说考证了秦祷病玉简,并阐释了望祭的内涵及其与道教投龙仪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凯 《中国史研究》2022,(4):88-106
东晋哀帝隆和元年因“天文失度”欲行“洪/鸿祀”,遭臣下谏止,未果而终。“洪/鸿祀”当作“洪祀”,典出《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意即大祀,万民有过,天降六沴,天子以格祀之礼大祀五精帝求得谅宥。因经典依据、具体仪注与先代故事缺位,“洪祀”至东晋时已为杂祀,唐修《晋书·哀帝纪》“史臣曰”强化了杂祀色彩。《通典》杜佑注可证中唐时人对“洪祀”的理解已偏离原典,转变为与鸿雁相关联的“鸿祀”。“天文失度”当指隆和元年十二月戊午朔日食,太史禳祈则指合朔救日礼。升平五年、隆和元年灾异指向,哀帝十二月日食诏及“桓公入石头”童谣,源头皆指向桓温僭逾。哀帝正是以日食为契机,借口合朔救日无效,欲行“洪祀”,意在表明桓温为灾异源头,而他则作为万民代表祭祀五精帝,求取谅宥的同时可端正承统,稳固元、明、成帝再至己的中兴正统谱系。在此意义上,“冀以免咎”实是哀帝欲颉颃权臣,维护积弱皇权的真实心态写照。无果而终后哀帝方回归下诏救日礼,后改元兴宁,并亲行宣示皇权的藉田礼。  相似文献   

6.
读唐史、唐诗,到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天宝,会碰到一个改“年”日“载”的问题。评审地方史志也常常遇到这个问题。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知道四季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日是以“年”计时。惟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的翌年(744)正月,改“年”日“载”,到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尊他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元年)”,经至德二载(757)到至德三载(758)二月,改元“乾元”,此后历代历朝再也没用“载”计年的。  相似文献   

7.
“三望”一词不见于其他文献,仅《春秋》中有三次记载: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宣公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犹三望”。古人对“三望”有三种解释。《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释云:“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犹者何?通可以已也。何以书?讥不郊而望祭也。”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郑玄之言:“望者,祭山川之名。……鲁地三望,谓淮、海、岱也。”杜预沿用贾逵、服虔之说:“三望,分野之…  相似文献   

8.
季音 《炎黄春秋》2002,(12):22-26
五七干校是响应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在1968年普遍兴办起来的。如今一些不明历史真相的年轻人,很可能以为既然是“干校”,想必是一座书声琅琅的学府,实际上只是驱使大批干部从事沉重体力劳动的一个农场。在这里,对于各种所谓有“问题”的人,日子很不好过,等待他们的,是批斗、凌辱和苦役……  相似文献   

9.
《福建旅游》2004,(9):33-34
杭州名人故居很多,这次我去看了郁达夫、王映霞的旧居“风雨茅庐”。后来,我一直想写些什么,又写不出什么,越是写不出.又勉强地来写,这就使我对自己提出了不少的疑问。  相似文献   

10.
在日中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中,“靖国问题”公认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4,(2):21-21
春寒乍暖的早春,日本的樱花已悄然盛放。伊豆的樱花是日本本州最早盛开的,早在2月初就能观赏到,而且此时正逢油菜花的花期,金黄的油菜花与粉红的樱花在晴空下随风飘摇,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2.
天亡簋“王祀于天室”新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武王时的天亡簋铭中有“王祀于天室”一语,历来考释诸家均以“天室”为某种宫室,具体解释则各有不同。 一种意见认为本铭之天字“为大之变体”,或直接认为“天、太古通”。则“天室”即“太室”,也就是太庙中央的大室。 第二种意见认为天应读如字,“天室当为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中祭“鄂博”@田卫~~~~  相似文献   

14.
郑蓉 《巴蜀史志》2008,(3):51-53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的汩汩清流膏润着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土地,养育着“天府之国”的亿万子民。“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下蜀》),成都平原呈现着一片美丽繁荣的景象,人们与水和谐相处.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饮水思源,成都人民对蜀守李冰的功绩感恩戴德,在每年清明节都要在都江堰渠首举行盛大的“开水”仪式,表示纪念。唐宋以来,李冰父子更被奉为“川主”,一年一度的“开水”大典.都要先到李冰庙祭祀,仪礼极为隆重。  相似文献   

15.
以寝孪方鼎、肄簋为元祀的帝辛祀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释为“廿祀”的寝孪方鼎和肄簋经重新考释当为“曰祀”,曾有学者认为系指元祀。商末周祭系统中,帝辛二祀到十一祀是材料最完备的一段,其间的祀谱和历谱基本确定。以寝孪方鼎和肄簋所载祀数为元祀,与帝辛祀谱相连接,结果恰与帝辛祀谱相合。  相似文献   

16.
<正>考古学注重实物资料的积累与分析,在没有获得充分内证性材料支持的情况下,一般不倾向于探讨考古学文化或某一遗址其背后的族群,或者与上古历史人物的对照匹配。这也是考古学本身为人诟病的"见物不见人"的短板,但未尝不失为一种审慎的态度。——孙周勇我认为,目前考古领域存在高度竞争。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团体竞争不断,只为获得出土遗物的所有权和解释历史的话语权。在这种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志愿者团队可以协调并尝试解决其中的矛盾,但必须把社区成员纳入解决问题的阵营中来,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中石器时代”是指“处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基本特征是:这时的人类依然过着采集渔猎的经济生活,农业和畜牧还没有出现.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典型细石器尤为盛行,仅有个别的磨制石器,陶器还没有产生.”(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720页)显然,这个概念,除了“用间接打击法制作的典型细石器尤为盛行”外,它所表述的实体基本上与旧石器时代无异,因此,有人称其为“续旧石器时代”(同上书第476页).显然,“中石器时代”只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是它的末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大众考古》2020,(3):18-18
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显然,如果人们仅满足于对器物形制特点的描述,不能通过器见人睹事,那么我们就会与己身文明的精蕴失之交臂。目见以器,心怀以道,这是我们学习中国文化时所必须抱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门历史科学,考古学的研究不应限于对古代遗存、遗物的描述和分类,也不应限于鉴定遗迹、遗物的年代和判明它们的用途与制造方法。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夏鼐广大公众有他们对自己的过去和物质文化的理解。让公众理解丰富的考古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对构建世界各地古史和史前叙述的重要性是一个重大课题。首先,它  相似文献   

20.
龙剑 《神州》2014,(2):41-41
<正>三穗县是一个苗族聚居的地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部,寨头是三穗县主要的苗族自然村寨,素有"千家苗寨"之称,堪称中国第二大苗寨。三穗县东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和西部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西和东北与镇远县相连,为"贵州省东出口","黔东南东大门",是湘、桂入黔的重要通道,为黔东公路交通枢纽,65号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320国道、310省道和830县道在县城汇合,交通十分便利。加上三穗地处云贵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