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和散布,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革命、"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在国史学领域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虚无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正义性、合理性、合法性;虚无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虚无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一致性。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树立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自觉性,增强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韧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中国历史和新中国领袖、英模人物的攻击、丑化、污蔑,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学术机构、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也要看到,在许多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有很大市场,对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年还有相当的迷惑性。为此,我们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形成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用马克思提倡的科学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为增强说服力而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的话语。事实说明,在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是需要通过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来实现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揭露这股思潮的欺骗性和反动本质,向群众解疑释惑,帮群众明辨是非,既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发挥自身社会功能的体现,展示资政、育人、护国作用的机会,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7,(8)
<正>纵观历史,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社会意识领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潮变幻。这其中,积极的、理性的思潮居多数,但也不乏各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样一种消极的、非理性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并非一个学术流派或一种学术观点,而是带有强烈政治倾向和政治意图的错误思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出现在两个历史转型时期,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寻找"出路"的信念,竭力主张中国应走西方的道路,形成了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二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一些人借纠"左"之名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了第二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即它们都以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初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起,极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妄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最关键的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核心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是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邓小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加强了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遏制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也为当前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各种西方史学思潮的传入,随着苏联解体后西方将和平演变的目标对准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悄然兴起。这种思潮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合法性,从根本上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的旗号,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是明确的,那就是企图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的歧路。这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我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同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彻底的斗争,直至将其根本清除。为了更好地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错误主张,我们约请五位从事历史理论研究的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以期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本质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畅发展清除干扰。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是活跃于当下中国的错误社会思潮之一,其以历史唯心主义的选择论为逻辑起点,以反历史、反科学的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主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意识领域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支力量。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部分史学研究陷入理论和方法的误区,表现为对历史客观性、可知性,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否认,以"超然的客观主义"和"价值中立"为价值取向。严谨的史学研究,应当对历史虚无主义抱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坚持合理价值取向,回归历史现场,从史料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用逻辑严密、史料扎实的历史作品,给予历史虚无主义以有力的回应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知识青年中有一种思潮迅速地流传和扩张,它因屠格涅夫在其1862年出版的小说《父与子》中首创的НИГИЛИЗМ(虚无主义)一词的流行而被称为虚无主义运动。虚无主义运动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俄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极端关注。具有保守倾向的人把它视为无视任何道德准则、“为破坏而破坏”的狂妄思想;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则认为它否定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旧事物,旨在实现科学、民主和自由。长期以来,苏联史学界对虚无主义运动的研究很少,甚至尽量避免使用虚无主义这个名词来称呼当时青年中的思潮。而国内的俄国史论著对这个问题一般也都未提及。然而,对虚无主义运动的研究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不仅在整整十年间风靡全俄,而且在俄国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动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股错误思潮,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蔓延已有四十余载,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的十年间,历史虚无主义发展态势由高走低、逐渐式微,散播主阵地向互联网转移,并不断耦合智能化技术推演、升级。这种演变绝非偶然,它与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渗透有着紧密的关联。新时代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需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凝心聚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同时,我们要注重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建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长效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甜 《史学理论研究》2022,(5):70-84+159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有不同表现,随着国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由最初的“非毛化”和虚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为重点虚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显性直接地大字报式表露走向含蓄间接地学术式、生活化蔓延,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党中央批驳的重点、学界解析和研判的内容都有所侧重和不同,呈现出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中国学界对此十分关注,及时跟踪研究,予以解析和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虚无主义是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近年来它更为复杂且具有新的重要特征,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聚焦于中国革命史、党史、国史,而且披着"学术"外衣、"文艺"外衣和"言论自由"外衣,借助学术化、日常生活化、网络化模糊和遮蔽其意识形态色彩。有  相似文献   

12.
值得注意的一股思潮滕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工作汇报会上指出:最近有一股思潮,对国史研究是一种干扰.社科院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研究领域,同样遇到这股思潮的干扰.有人将这股思潮概括为.「告别革命,远离政治,疏离主流,淡化意识形态.」这种思潮,最近在历...  相似文献   

13.
自清末民初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近现代中国一直经久不衰,它几度汹涌澎湃,几度涨落起伏,是影响巨大且有相当破坏力的社会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但几乎可以说,长期以来,这股思潮高涨泛滥的时间久,而对之切实批判得不多,有些时期,甚至奉它为神圣,实际上把它当成了  相似文献   

14.
韩雷 《攀登》2023,(5):48-54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它以其隐晦的叙事方式、生活化的形式,以及话语表述的大众化代替了传统历史虚无主义的直接性,因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基于此,抵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总体战”,需对其出场语境和现实表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开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神秘面纱展现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批判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借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东风,历史理论研究在2022年气象万千,硕果累累,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的建所及科研步伐明显提速。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两大课题后,“‘中国之治’的历史根源及思想理念研究”“西方历史理论发展史”在2022年也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课题,连续两年共计四个课题顺利立项,这是该研究所建所第四年获得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21,40(3)
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呈潮涨潮落之势。近年来,西方提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又在中国重新泛起。为了更好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本文从演变过程、本质内涵、危害和策略几个维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6,(6)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能否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是事关我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问题。今天,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遭到诸多西方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和鼓吹西化的公共知识分子的肆意攻击和抹黑。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在党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发声,敢于反击互联网上的一切西方错误思潮,保证意识形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与此同时,一方面我们要完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做到在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我们的宣传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积极创新互联网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和话语,积极引领互联网舆论流行潮流,从而牢牢掌握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虚无主义,就是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待历史,对某项历史采取轻蔑的、批判的、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在认识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上存在严重偏差,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重大误区。当前我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态度,是歪曲否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学术理论界进行了严厉批评。笔者拟从学理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历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4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红太阳”思潮的酝酿形成阶段,其显著标志是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得以最终确定和歌曲《东方红》编成并开始在民众中传唱。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是“红太阳”思潮的演进或曲折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红太阳”思潮迅速扩展到除台湾、香港、澳门等少数未解放地区外的全国范围内,并在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各领域中持续发展。“大跃进”运动前这一思潮长期处于较低缓的发展时期,“大跃进”运动、“反修防修”运动和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活动对思潮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