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5月6日,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首届三线建设史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改造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几十位三线建设亲历者、专家学者和研究生提交了论文。原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昌法和原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局长王志洪等做了回顾发言。会议围绕三线建设战略及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的历史动因、过程、区域性差异、历史  相似文献   

2.
上海小三线系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于安徽南部山区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后方工业基地,它是上海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冷战背景下中共中央采取的重大应对举措之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1965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战备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海开始着手在安徽南部建设后方小三线,到1984年决定将后方小三线无偿移交给安徽省,1988年完成移交工作。上海小三线建设历经24年,先后在皖南的徽州、安庆和宣城三个专区和浙江临安等13个县(市)境内建成81个全民所有制独立单位。上海市对此基地先后共投资6.4亿元,拥有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57000余人,职工家属16000余人,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500人。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正在进行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此次公布的口述史文章,即此次活动的部分成果。在采访和选编过程中,上海大学历史系霍亚平、崔海霞,李婷、吴静和顾雅俊等同学提供了协助。采访后期还得到上海大学历史系吴胡、张思宇、徐子鸣和黄婉清同学的帮助。本研究得到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ED097)以及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的资助。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3.
福建小三线建设是国家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军事上长期处于战备状态,与其他省份小三线相比,在企业布局上有其特殊性。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可分为军工和民用两类,其中军工企业是福建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建设方式上,军工企业以新建、迁建为主,民用企业以迁建为主。基于福建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军事等因素,福建小三线建设企业呈集中分布于闽西北地区、以南平和三明两市为核心、以交通便利和自然资源丰富为导向、沿河谷分布等特征。小三线建设改善了福建经济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充实了经济门类,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福建经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福建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述林  王开来 《百年潮》2023,(11):54-63
<正>1980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入重庆市计划委员会,从事国民经济管理工作。当时正值全国三线建设结束,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三线建设存在的问题陆续暴露出来。1983年底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成立,揭开了全国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序幕。重庆是三线调整改造重点地区,20世纪90年代我是市计委分管国民经济规划和工业的副主任,分管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工作。因此,对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和调整改造情况有些了解,下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小三线建设是以一线城市的工厂内迁方式展开的,工人和家属随厂内迁成为了小三线建设的重要部分。上海皖南小三线建设中七万余职工和家属经历了从城市被动员到山区,再从山区回调到城市的流转过程,形成这一时期特殊的人口迁移流。其中人口迁移与小三线建设工厂的转折兴衰密切相连,移民成为了观察小三线发展演变的一个切入口。研究认为,单纯依靠行政动员而牺牲经济利益的做法,使得小三线移民无法持久,尽管上海小三线职工和家属在皖南落地20余载,但却始终未能在当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六十年代中期世界战争爆发可能性的估计,作出了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青海、甘肃等省和河南、湖南西部等地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工业布局、生产资源配置进行了重大战略转移。三线建设是运用军事术语对我国六十年代经济建设布局的一种经济地理概念。贵州在全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都有利于战备,而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又很丰富,因而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一九六四年下半年,贵州的三线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央各部当时确定搬迁到贵州的民用工业项目有20多项。治金工…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8,(2)
正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小三线分布于皖南和浙西数百公里的山区,从1965年兴建到1988年移交结束,前后历时24年,人数最多时达到7.2万余人。小三线作为上海的后方基地和经济"飞地",自成一个社会体系。如何保障数万人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面临的婚姻、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是小三线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关涉到沪皖两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项政策与协调。民生问题是研究小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政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2月12—13日,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的首届"宋元与东亚世界"高端论坛暨宋元多边外交及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2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宋元时代的东亚海域。魏志江介绍了东北亚海域世界的基本理论,并指出应当从区域史视角出发,以海域空间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范式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百期寄语     
《文史精华》(原为《河北文史资料》)自1980年创刊至本期已届100期。这期间她经历了一个由专发地方史料为主转为以刊发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为主,由不太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特别是从1995年在全国征订发行以来,本刊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的方针,面向全国,着重选编近百年  相似文献   

11.
铁马奔腾赴蜀境 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不久,正在华东局经委和国防工办任职的钱敏接到了调任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25日,上海市世界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联合主办,来自上海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学、出版社的学者、研究生近180人与会。上海社科联党组书记潘世伟研究员、学会会长潘光教授、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致辞,  相似文献   

13.
正由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部主任张勤与上海大学陈凯合著的《浙江乡镇志书研究》一书,于2020年1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1.4万字。该书系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8NDJC244YB)"浙江乡镇志考录提要与整理研究"成果,由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收入"中国地方社会科学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6年之后,毛泽东让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彭德怀在西南"三线"》一文,讲述了彭总在三线建设中的日日夜夜和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进抗日战争研究的深入开展,2015年1月9日至11日,由《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山西、吉林、湖北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60位学者与会。会议进行了八场专题讨论,与会学者围绕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展开研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中国的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全国人民团  相似文献   

16.
马世淦 《文史精华》2003,(10):56-61
汪伪汉奸李士群,浙江省遂昌县人。我与李士群初次相识,是1926年冬在李的同乡、上海大学同学方山的宿舍中。当时李拟从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转学上海大学,先搬来与方同住。据方介绍说,李是GP(共产党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上海大学被蒋介石封闭,李转学没有成功,不再回美专,也没有进别的学校读书,后来当上了蜀闻通讯社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11月4日—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重点学科主办,上海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与世界史高原学科承办的"第19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数十家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史学理论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的代表共一百二十多人参加此次会议,提交论文93篇。  相似文献   

18.
民国上海大学对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具有重大影响。不仅促成运动在1924年8月的"复活",且使其在同年底发生从宣传到行动的重要转折,推动该运动成为一项全国性运动。相当一批非基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具有上海大学师生和中共党团员的双重身份。非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共借助上海大学这一革命平台成功领导的一场社会运动。上海大学的个案集中显示了由师生关系和社团组织两条路径共同形成的革命性、开放性的群体对非基运动乃至整个早期中共学生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学因学潮,于1922年10月由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而成,汇集了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更好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邓中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平民学校、工人夜校,向学生、工人介绍马克思主义常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了1920年代上海大学的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上海乃至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文史摘     
三线建设时期,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当时国内外环境等主客观原因,其布局以国防为原则,取代了经济原则,存在许多片面性。但由于大量一线企业的内迁和新建许多项目,调整了生产力布局,而且修建了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客观上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工业化基础。这主要表现为:(1)三线建设打破了我国生产力极不平衡的状况,改善了工业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