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2月,邓力群同志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每当想起他,我就心潮难平,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在他身边工作的情形历历在目。1982年10月,我调到邓力群同志身边工作。从1990年起经历了邓力群同志参与组建国史研究机构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整个过程。邓力群同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倾注了他晚年的全部精力,他是以对国家、对历史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组  相似文献   

2.
正一1986年11月22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和夫人罗立韵在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陪同下,第一次来到韶山。那一年邓力群已经71岁了,却依旧身手矫健、声音洪亮。毛致用对邓力群说:"我们好早就盼望您来韶山了。"邓力群回应道:"我很早就想来!说投奔延安时就想来韶山,可能人不信;1952年,我从新疆回到北京那年,确实想来韶山,太忙没有来成。"短短的一段对话里,邓力群提到了自  相似文献   

3.
经中央审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邓力群自述:1915~1974》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新疆三年》一章所记述的经历,再现了新疆和平解放前后的历史,本刊在2012年第2期曾刊发了其中的前一部分,即《初到新疆的历程》。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邓力群诞辰100周年,现将宋平同志为该书撰写的序言和《新疆三年》的后一部分,即《从和平解放到离开新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1977年11月,中央作出胡乔木和邓力群、于光远任国务院研究室(即原来的国务院政研室)主任、副主任的决定,同时决定胡乔木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院长、党组书记,邓力群任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邓力群向乔木同志建议,最好让于光远也兼社科院副院长,乔木同志赶在任命通知印发前向中央领导反映了这个意见,并得到了同意。于是,他们三人一起被派往社科院。我从那时起,直到1980年6月回到由国务院研究室变成的中央书  相似文献   

5.
正邓力群同志年长我5岁,虽然早年没有直接的交往,但我对他是闻名已久。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前后,我担任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顾委)的秘书长。当时按照会前的中央人事安排,作为上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是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但是,由于他自身以外的原因,力群同志出人意料地连续在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6.
邓力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在邓小平和胡乔木的领导下,邓力群积极推动决议的酝酿准备,直接参与组织起草工作.决议通过后,他出色地完成了传达贯彻决议精神的工作,并且受中央委托,以决议精神为指导,组织编纂《当代中国》丛书,创建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开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力群同志诞辰l00周年,深切缅怀他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邓力群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思想理论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把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丛书出版150卷(208册)了。这个时候回顾以往的工作,参与编写、出版、发行和其他有关工作的同志们想必都会感到欣慰。11982年,胡乔木同志倡议,对建国以来各条战线的历史经验,分门别类做出有科学价值的总结,编写若干专著。在邓力群同志主持下,经过多方征询和酝酿,中宣部拟就了关于编写出版《当代中国》丛书的报告。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了这个报告,并指示中宣部转发党政军各部门和一些人民团体。1983年,以邓力群、马洪、武衡为主编的《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正式部署这部丛书的…  相似文献   

9.
胡乔木逝世后,邓力群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乔木同志确实是忧国忧民,忧得很深。”“几十年来,我没有看到他放声大笑过,人们都高兴的时候,他往往又为未来的什么忧虑起来了,考虑着下一步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真是难得。”邓力群与胡乔木是知交。从延安时代起,他们就在一起工作、斗争,直到胡乔木逝世。他对胡乔木的洞察,了解,比其他同志要深透得多。 胡乔木“忧国忧民”,当然不止是国内的事情,对国际环境、周边大事,他同样特别关注、忧虑。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凶恶的敌人,它侵略中国的时间最长,统治和占领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邓力群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邓力群同志在1958年6月至1966年5月,历任《红旗》杂志社常务编委、秘书长、副总编辑等领导职务,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的成功创办和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党刊工作。1958年6月1日,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决策和指导下,《红旗》杂志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正式创刊。毛  相似文献   

11.
一部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力作──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序卷方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七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力群任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序卷出版了。这是落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要...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讨论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念马克思的报告会引发风波 1983年3月7日,中央党校礼堂里,一场气氛热烈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报告人是前中宣部副部长、此时仍然担任中宣部顾问的周扬。出席这场报告会的有中央党校校长王震、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长邓力群。报告结束之后掌声经久不息。王震和邓力群都走上前来与周扬握手。王震还好奇地问:“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向你请教:你说的‘yihua’,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他指的是“异化”二字。  相似文献   

13.
正邓力群老人百岁辞世,不仅为他坚持做完最后几件事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历史的沉淀"。如何评价这位世纪老人,涉及对于整个时代的解读。作为后生晚辈,我只能写下记忆中的几个片段,作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相似文献   

14.
万里副总理接见全体代表 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 邓力群、张文寿、胡绳等同志出席会议 曾三同志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淮驹 《文史月刊》2009,(6):13-14
1949年6月,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刘少奇奉命,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中共代表团成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王稼祥(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随行工作人员有师哲、戈宝权、邓力群。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人妖颠倒的岁月,全民浩劫的岁月,不堪回首的岁月。 1966年 5月 5日,我被告知:你被撤职了。通知是中央组织部下达的,还明确地讲,是陈伯达点的名。这晴天霹雳,所为何来,叫我莫名其妙。因为前一天,5月4日,我还受交通部团委的邀请,做发扬五四传统的报告哩。 “文革”伊始飞横祸 “三反”帽子戴头上 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59年2月,我从广东调到《红旗》杂志社工作,任编辑委员、党委书记、副秘书长。当时,《红旗》杂志总编辑为陈伯达,副总编辑是邓力群和胡绳,邓力群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7.
从1990年至2001年,邓力群领导和指导当代中国研究所工作凡12年。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初创时期(1990—1993年),他提出了"边建所,边开展研究工作"的指导方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置了内设机构并配备了相关人员,为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提出的关于国史研究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993—2001年,力群同志虽然不再参与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具体工作,但仍领导国史研究和写作,并一直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在他的推动下,五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形成可供讨论和送审的初稿。力群同志竭尽全力推动国史研究事业,就在于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研究和撰写共和国史,把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贡献出来,对于中国和世界,对于今天和明天,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从1961年5月初被调到《红旗》杂志社50多年来,除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求是》杂志社工作外,其余时间都是在邓力群同志领导下工作的。这些年,我虽然不如有些同志在理论方面和工作能力方面进步那么大,但还是有所前进的,而这同力群同志的教育和熏陶有直接关系。我在他的领导下参加起草文件、写文章、编书,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他对同志坦诚、率直,常常毫无保留指出我有什么缺点和不足,应如何改正和弥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4):142-143
20 0 1年 6月 1 2日上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 2 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出席了会议。宋平、马文瑞、郑天翔、陈慕华、邓力群、吴冷西、袁宝华、李力安、朱穆之、李葆华、王忍之、袁木等老同志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张全景、滕文生、逄先知等出席了会议。今年是建党 80周年 ,又逢《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 2 0周年 ,与会人士畅谈中国共产党的 80年奋斗历史 …  相似文献   

20.
正我和邓英淘我和邓英淘(邓力群之子)是北京景山学校的同学。他原名"邓婴淘",英淘的"英"字是后改的,和樱桃二字同音。当年有首歌叫《樱桃好吃树难栽》,我们一唱这歌大伙儿就朝他笑,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至于他什么时候改的名,我就不得而知了。北京景山学校是1960年在原北京市东城区东高和北京市第九十一中学基础上创办的,归中宣部领导。景山学校当年是"九年一贯制",实行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