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黔西地区铜器时代金属制作技术及水平,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13件铜器和2件锡器进行了金相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中水银子坛墓地出土的战国到西汉时代的铜器,有红铜、锡青铜和铜锡铅合金多种材质,而锡器有纯锡器以及锡铅合金,合金配比已具有一定的水平。制作技术有铸造和锻造工艺,并能应用冷热加工技艺。本文对研究古夜郎地区金属器的制作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件西汉时期鎏金与鎏银青铜器镀层中的金属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金相显微分析、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对两件西汉时期的鎏金与鎏银青铜马镳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西汉时期鎏金与鎏银青铜器的部分金相学特征和部分金属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汉时期已采用了金汞齐与银汞齐在铅锡铜合金表面火法鎏金和鎏银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仪器,对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M1、M2中部分金属器残件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金属器的材质包括青铜(又分为铜锡合金和铜锡铅合金)、铅锡合金、金银合金等,钎焊材料的材质包括纯锡和铅锡合金;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退火、焊接、错红铜等技术。据此认为春秋战国之际曾国的金属技术已日趋成熟且呈现多样性,能够根据器物的使用需要,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比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4.
湖北襄阳陈坡M10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襄阳陈坡墓地M10出土14件金属器的金相组织检测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金属器的材质包括青铜、纯铅、纯锡、铅锡合金、银(含铜)、金银合金(含铜)等多种,其中青铜器包括两种合金,即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制作工艺主要以铸造为主,另外还采用了热锻、热锻后冷加工、错金银等方法.这批新的分析数据为研究战国时期襄阳地区的金属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6.
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群出士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7.
李艳萍  王建平 《中原文物》2007,4(4):108-110
本文以江西樟树出土唐四云凤龟钮铜镜为研究对象,应用扫描电镜对铜镜进行微区形貌观察、元素成分分析和断面线扫描元素分布成分分析,发现铜镜表面漆古层含锡、氧量较高,含铜量较低,镜面和镜背元素成分相差不大,镜面和镜背漆古层中均检测出汞元素。根据分析检测数据,我们认为此铜镜在制作过程中对镜表面处理采用了锡汞齐技术。  相似文献   

8.
双塔遗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双塔村,它处于东北大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出土遗存可分三个时期,分属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其中第三期遗存属晚期青铜时代,二期文化,时代初步推断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双塔遗址出土较多的陶器、铜器、骨器,为探讨松嫩平原青铜时代文化发展状况提供资料。本文采用显微观察、金相检测、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遗址出土的63件金属器物中的58件进行了科学分析。分析表明,器物材质包括铜合金及铅,铜合金类型以铜砷合金、铜锡铅合金、铜锡铅砷合金为主。制作方式多为铸造成形,部分器物经热锻、冷加工及受热处理。表明当时的居民已经能够根据器物类别的使用功能和加工方式,有意识的配制出综合机械性能较好的合金,并能重复做出质量较高的器物,表现了较好的铜器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65出土的42件青铜器进行了金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的31件材质为铅锡青铜,10件为锡青铜,仅有1件为铅青铜;铜器制作主要采用铸造工艺,仅个别兵器在局部进行了热锻加工;具有相同铭文、纹饰风格一致的铜容器的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较为一致。这些结果为研究M65出土青铜器的生产组织问题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洛阳唐城花园西周贵族墓出土的11件青铜礼器进行了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成分分析、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批青铜礼器合金类型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锡青铜为主体;金相组织除典型的铸造组织外,还发现受热均匀化及退火组织。综合研究表明,这几件青铜容器曾经过加热,应为实用器。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21,(2)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容器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石鼓山青铜容器均为铸造而成,未见锻造工艺使用;石鼓山青铜容器的材质包括铜锡二元合金、铜锡铅三元合金以及铜铅二元合金三种,而且材质类型与器物的文化属性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认识商周之际青铜制作技术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费家村南两座东汉墓葬M17和M19出土15件陶器表面彩绘成分及保存现状,通过XRF,XRD,FTIR和SEM-EDS等分析仪器进行检测。经分析检测发现:M17出土6件陶器表面使用铅丹作为颜料,部分铅丹已转化为白色碳酸铅(PbCO_3)。M19出土陶器表面分别使用朱砂和铁红颜料,同时确定在部分器物表面使用了髹漆工艺。在M19出土的3件器物口沿处发现二氧化锡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文献研究,确定其应为单质锡氧化而来,且使用锡汞齐方法镀锡,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批器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探讨宣汉罗家坝出土战国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对部分器物取样,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等,进行成分和金相检测。结果表明,罗家坝战国青铜器铅含量不高、锡含量适中,具有较好的合金成分。此次检测的罗家坝战国青铜器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与以前检测的峡江流域晚期巴蜀青铜器相近,属于相同的技术体系。青铜矛表面镀锡工艺与战国中晚期巴蜀地区斑纹铜器一致,属于热镀锡工艺。  相似文献   

14.
云南曲靖八塔台墓地铜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滇东地区青铜时代金属技术,本文采用金相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方法对云南省曲靖市八塔台墓地出土的24件铜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早期至西汉后期,铜器材质一直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技术渐趋成熟;西汉后期,该地能够制造铅锡青铜器,用镀锡和鎏金装饰铜器表面。  相似文献   

15.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沙遗址出土金属器的实验样品全部选自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2001年机械施工时挖出的器物。根据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的实际情况 ,或进行沃损检测 ,明确其表面合金成分 ;或显微镜下观察纹饰的工艺痕迹 ,推断其形成方法 ;或取样进行金相检验和成分分析 ,确定其合金化学成分和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乾安县辽金春捺钵遗址群后鸣字区遗址内的33件金属器样品进行系统冶金考古科学检测,包括"铁匠铺"中出土的"包铜铁"、铜块、铁块和土台上采集的金属残件等遗物。同时结合疑似加工地点的具体发掘情况,讨论了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数据,以期揭示该遗址金属遗物的成分特点和制作工艺,为研究该地区辽金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揭示辽金春捺钵活动文化内涵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明代铜镜科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部分明代铜镜的科学分析,了解到明代也使用过与战国汉唐成分相近的合金来铸镜;除了锡汞齐外,此时还使用了铅汞齐和铅锡汞齐来开镜或磨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贵州青铜时代铜器技术特征,本文对红营盘墓地出土的17件铜器进行金相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红营盘青铜技术进入相对成熟阶段;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锡含量较稳定,配比较合理;工艺以热锻及冷加工为主;柳叶形铜剑可能产自红营盘当地。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昆明的石寨山墓葬是汉代滇池区域的土著文化,为了了解该地汉代铜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本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现代分析手段来对M3、M5、M6、M7、M10、M12这6个墓葬群的31件青铜器展开探讨。结果显示在31件铜器样品中,有30件为铜锡合金,1件为红铜,所有器物均为铸造,其中有1件铜戈的刃部经历过热锻加工。这一分析结果丰富了石寨山文化的铜器研究,为器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云南汉代时期的铜器考古学以及金属技术史补充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郑韩故城热电厂墓地出土的l5件青铜器进行了分析,发现15件铜器的材质为铅锡青铜、锡青铜;制作工艺为铸造和热锻。热电厂墓地为东周时期郑韩故城贵族墓地,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研究为研究郑韩故城冶铸技术状况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