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烟草是河南经济作物的一大特色。期间,河南烟草生产迅速发展,形成了烟草种植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并成为全国三大烤烟产区之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同时,河南烟草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卷烟加工工业的市场需求,而且还扩展了河南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烟草集散市场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烟草运销格局也因铁路运输方式的出现而发生重大变化。近代河南烟草的产销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且刺激了河南金融业的发展,并推动了豫中城镇的近代化进程,对河南乃至华北农村的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上半叶,龙泉的制瓷业虽几近颓废,但仍变换产品谋求生存,终使传统行业得以延续和传承。本文以详实的调查材料,从作坊的基本模式、生产经营、行规习俗及瓷业组织等方面考察了20世纪上半叶龙泉瓷业的生产形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因海内外市场需求等原因,在浙江龙泉的宝溪、八都、木岱口一带出现了几家仿制南宋、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器的小型怍坊,部分产品则属创新之怍。龙泉市博物馆收藏了少量作品,其中以宝溪张高岳所制居多。  相似文献   

4.
吴怀祺 《安徽史学》2006,10(4):5-13
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变动,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进入到近代化时期.西方学术话语处在强势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代史学理论、思想的争论,基本是按照西方的史学理论的热点而展开,也随着西方史学理论的热点的变动而变动.这对扩大研究视野、深化相关的史学认识有一定的意义,但另一面是,民族史学的重要思想失去应有的地位.传统民族史学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西方史学理论不能完全替代的;民族史学话语权的失落,对于中国史学发展是不利的.进入到21世纪,史学理论发展不能忽视中国民族史学思想的研究".认真总结民族史学思想遗产,对于当代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振兴民族史学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史学走向世界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海华 《史学月刊》2005,4(6):101-110
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赣闽粤边区农业渐进性转型的例子说明,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研究,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前期,湖南省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与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斗争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有密切联系,整个过程经历了试点、推广、挫折三个阶段。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粮食产量提高,为湖南省农业迅速走出困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局限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体制框架内实行的,因此,阻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7.
13~18世纪云贵川交界地区政区设置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18世纪金沙江以东的云、贵、川交界地区在政区设置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变化趋势表现在:在政区层级上,由繁而简;在基层政区设置的空间过程上,由外而内;在政区的实际控制上,由虚到实。这一时期本地区地方部族力量的不断减弱与中央权力的逐渐加强是导致这些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20世纪后半期《二十四史》系列古籍整理和出版情况。文章从《二十四史》原籍的重印;补充、订正;配套索引、书目等检索工具的编制;普及本的整理和数字化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最后,笔者对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二十四史系列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时期,南洋华侨精英以辛亥革命为资源、以双十国庆为契机,广泛开展救国宣传和社会动员,发表政见和救国主张,在激发侨胞爱国情怀、增强侨众凝聚力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过程既强化了辛亥记忆,传承了革命精神,也使辛亥遗产成为华侨参与抗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珍 《史学集刊》2005,4(1):40-45
清代至民国时期甘青宁地区农牧交界带农耕和游牧民族因生存而争夺“草场和耕地资源”,此消彼涨的纷争和一些不适当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弱化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使人居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加重。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乃至武装冲突事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