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耀邦对两场文艺风波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全 《百年潮》2002,(4):34-38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就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对已经结束的历史时代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理论界和文学界拉开了序幕.在理论界,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标志,开始了深刻的理性的思考;在文学界,则以"伤痕文学"这种独特的形式进行着反思.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2,(7):89-93
胡耀邦(1915——1989),湖南浏阳人。1980年2月到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1915——1989),湖南浏阳人。1980年2月到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8,(4)
文艺方面的调整第三次文代会召开的时候,国家已经发生了困难。在困难中,大家感到有些事搞得过“左”了。经济方面是这样,文艺方面也是这样。1961年,中宣部着手调整,文艺处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听取文学、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意见,感到文艺工  相似文献   

5.
尹化 《铁军》2022,(1):30-32
<正>今年1月是新四军老军长陈毅元帅逝世50周年。他的历史功绩和人格魅力,世人皆知,而他对文艺工作的关爱,现今的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太多了。陈毅从小喜爱文学,喜欢写诗,办过报纸,曾是文学青年,是文化人,后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了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了外交家。一路走来,他一直关注着文艺工作,把文艺工作当作党的事业的一部分来重视。他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却熟谙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每每有真知灼见贡献于文艺界。  相似文献   

6.
严永新 《百年潮》2002,(3):34-34
上海图书馆新馆现代、恢宏,它是1996年上海市十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杰作,也是一项伟大的跨世纪工程.然而,人们在驻足翘首欣赏它雄姿的时候,在使用现代查索设备寻找自己心中的读物的时候,在宽畅、明亮、舒适的阅览室专心阅读的时候,可知道"十年动乱"中上海图书馆曾发生过一场焚书风波?  相似文献   

7.
1989年是上海戏剧学校建校50周年,为了庆祝母校校庆,大陆的一部分“正”字辈准备联合在台湾的同学们在香港会合,举行一次纪念性演出。海峡两岸有两位“正”字辈的演员是必须邀请参加的,这两人是:“钱正纶(即浩梁)、顾正秋。顾正秋,原上海戏校培养的名伶。她蜚声台湾。演京剧有“台湾梅兰芳”之誉。在人生舞台上,她又与掌握台湾最高权力的蒋经国,以及另一位曾风云一时掌管财政大权的任显群,扮演了一场三角恋爱剧,这里面有悲欢离合,生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关系尚未正常化,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与交往与日俱增,要求恢复邦交的声浪日趋高涨,人心所向。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佐藤政府仍在坚持“两个中国”的道路上进行最后的挣扎,阻挠两国关系的改善。众多的日本朋友则反其道而行之,以“渐进积累”的方式密切同中国的交往。其中就包括自民党  相似文献   

9.
1961年3月16日,赵朴初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昆明,然后转机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中国代表团以廖承志、刘宁一为首,成员有周培源、赵朴初、金仲华、区棠亮等。在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开幕前,印度泰戈尔和平节新德里委员会拟召开会议纪念泰戈尔百岁诞辰。廖承志团长交给赵朴初一个任务,代表中国代表团出席泰戈尔纪念会,并在会上发言。赵朴初  相似文献   

10.
朱洪 《文史博览》2005,(2):52-53
1961年3月16日,赵朴初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昆明,然后转机赴印度新德里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会议。中国代表团以廖承志,刘宁一为首,成员有周培源、赵朴初、金仲华、区棠亮等。  相似文献   

11.
刘维汉 《百年潮》2010,(8):72-75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豫西深山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今天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在卢氏县并不容易,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真可谓步履艰难!改革与守旧的争论与冲撞接连发生,甚至惊动了中央。《人民日报》为卢氏县的事情发表记者调查文章,配发《短评》,  相似文献   

12.
当谢尔帕·谢蒂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经常和妹妹打架。长大后,她就成了空手道黑带高手。从小就高个头,这是该打架能手在战斗中从不吃亏的主要原因,而另外一个原因,据她妈妈介绍,就是该小孩从精神上击倒敌人(主要是亲生妹妹)的能力超强,主要方法就是恶语相向。  相似文献   

13.
日前看到《武汉文史资料》总第七辑,其中所载作者答恕之同志撰写的《谈谈我办的四份报和武汉旧新闻界》一文,文内有这样一段叙述:“我记得这个时候(指30年代)一家《警钟》小报,忽地卷起了风云,揭露了当时湖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何成浚在汉口扬子江饭店一场豪赌新闻,标题为《我不相信有这大输赢》.这一下摸了老虎的尾巴,何当时下令将所有小报一律勒令停刊”.答恕之的这一叙述,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由于我是此事的关系人,特将此事的具体经过记述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卓人政 《百年潮》2008,(2):49-53
20世纪60年代,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全国大讲“以阶级斗争为纲”之际,在云南省委批转的《省委宣传部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意见》中,却出现了与之相悖的“不需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去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教育的群众运动”的提法,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动态》有两篇文章,引起不小的风波,而且后果严重,影响深远。这两篇文章是:《谦虚谨慎与实干精神》,写作者:孙长江,《理论动态》第282期,1981年6月10日。《跳出圈子想问题》,写作者:王聚武,《理论动态》第296期,1981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6.
1942年 ,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年。这一年 ,在极短的时间里 ,《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 ,皆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和泄密。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 ,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 ,撤职的撤职 ,辞职的辞职 ,众多人员纷纷落马。巧的是这两起风波互为关联。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不平等条约消息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发生 ,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3个年头 ,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 ,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 ,甚至以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年1…  相似文献   

17.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1,(9):105-105
在2010秋季档和2011春季档,美剧市场都未能推出足够吸引人眼球的新剧时,一部老剧却以一种非典型的方式抓住了所有观众——CBS的收视王牌《好汉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在没有新剧播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29年春,由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带着一批剧目赴南京演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独幕剧《孙中山之死》。然而,这个准备首场演出的剧目却引起了一场风波。《孙中山之死》原是田汉写的多幕剧《孙中山》中的最后一幕,为了争取时间,南国社决定将其中光彩照人的这一幕提出来作为独幕剧先行公演,由洪琛主演孙中山,杨泽蘅饰宋庆龄。南国社到南京后,正当大家忙碌着装台之际,忽然国民党中宣部送来请柬,邀他们到羊皮巷戴季陶的住宅去参加欢迎茶话会。是日下午,戴季陶派车将南国社的全体成员接到戴宅。据南国社的阎哲吾先生回忆,茶话会由叶楚伧主持。戴季陶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其革命活动中多次到过中国,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他曾有两次“死”在中国的秘史,却鲜为人知。 胡志明第一次“死”在中国,是在1933年初。 在此前两年的1931年,胡志明用阮爱国这个名字在我国的广州、香港等地进行革命活动。6月5日,他被港英当局以“苏联派遣特务,到香港进行破坏活动”的“罪”名逮捕关押。1933年初,胡志明在英国律师罗士比参与设计搭救下获释,当他准备前往新加坡继续搞革命活动时,又被港英当局再次逮捕。当时他患有肺病,身体十分虚弱,港英当局准许他进入医院治疗,计划治好病后再行监禁。但胡志明进了医院后,不久便失踪了。  相似文献   

20.
俞政 《史学月刊》2001,(6):83-87
严复在《社会通诠》按语中不赞成民族主义,招来了汪精卫和章太炎的攻击。但在实际上,严复反对的是狭隘民族主义,主要针对顽固派。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确实出现了新的狭隘民族主义,批评一下又何妨?严复以学者的眼光看待民族主义,比不上孙中山,但比康有为和章太炎高明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