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娜 《民俗研究》2017,(1):138-14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为现阶段的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社区文化主体和文化自身逻辑的角度,对社区文化的文化特性和意涵进行重新思考,明晰现阶段清河地区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人与地、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疏离问题,进而挖掘与整理社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有助于创造社区文化空间、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书写社区口述史,从而建设对内认同、对外独特,并具有高度整合性的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2.
林虹 《神州民俗》2010,(6):93-95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广州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目标的确立,如何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研究工作也越发紧迫.文章通过对社区文化工作的实践,重点对社区街道文化站的建设和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和总结了当前社区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文化软实力,要重视文化民生;要创新形式和内容,做好文化服务工作;要建立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社会参与机制这三个重要环节,切实提升城市社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出了"文化象征社区"理论并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中国新移民"文化象征社区"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论文认为文化象征社区作为族群归属空间,满足了新形势下走出国门的新移民在主流社会文化冲击下对保持民族性和传承根文化的诉求;作为族群保障体系,文化象征社区解决了各阶层新移民不同层次的适应与发展需求;同时绕行了飞地型移民社区建构的种种障碍,通过嵌入分散式族群羁留点的文化再生与传播,拓展了日本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孕育了新移民与日本社会良性互动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日本城市文化迈向异质的交融共生。  相似文献   

4.
都市社区旅游国际化的"新天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宇明  程怡  龚伟  吕帅 《旅游科学》2006,20(3):36-42,52
都市社区旅游的国际化是大都市国际化的先导和符号。大都市社区旅游不仅是都市旅游空间组织和发展的重要模式,也是旅游产品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从社区国际化的视角思考都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实现旅游国际化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是都市旅游发展的新途径。社区旅游国际化的关键在于社区旅游环境氛围的文化底蕴地方化、旅游服务质量的国际化、接待游客来源的国际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与体验的国际时尚化。基于上海石库门社区文化特色的“新天地”模式,具有都市社区旅游国际化的示范和启迪效应。  相似文献   

5.
范嫦嫦 《神州》2014,(11):26-26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前进的发展过程。推动这个的就是文化创新,发展社区文化不但是实践“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引领社区文化,必须从创新社区文化机制做起,从基层做起。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多"双向互动"机制是尚处于探索、完善阶段中的一种档案馆工作方式,有待于对其进行研究完善。本文对建设档案馆"双向互动"机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田野调查的内容,选择粤海湾华侨农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社区"概念,以归侨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为理论视角,从多元社区的形成、归侨文化与认同意识的形成、归侨认同意识的动态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了归侨社区内部高度复合性的群体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部传统调适和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以四川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需要。本文以四川为例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活动单调、经费无保障,认识不足、投入不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是: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地方,所以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生活得是否安全与舒适。一个文明的社区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以此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由此可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将从街道文化站建设的角度出发,从建好文化阵地,形成网络,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强街道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站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好文化服务;创新管理模式,逐渐向产业化发展;发扬地方风格、与时俱进,打造品牌文化五方面就如何加强街道文化站建设,促进社区文化繁荣发展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建伟 《旅游科学》2005,19(2):73-78
本文以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的相关性作为切入点,首先从实际效果上和理论上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然后从前期效应、当期效应、后期效应三个方面探讨了上海旅游业对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的支持作用,最后提出了一个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的互动机制模型,同时针对如何激活这个互动力机制从组织结构、市场战略、促销战术、产品设计、企业运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真体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浦东新区的社区分化——整合运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一定地域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浦东开发是中国二十一世纪"龙头"城市建设工程,浦东新区社区建设不仅是浦东开发开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必将在全国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本文从时代背景到地域发展纵深透视我国社区及浦东新区社区建设的兴起,并运用社区分化-整合系统分析理论对当前及今后浦东新区社区及其分化-整合运动进行剖析,提出五点调整完善浦东新区社区整合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Apalachicola was a Hitchitee community that was considered the capital of the Creek Nation during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y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The role of this community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theaster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is paramount because of their coalescence with emigrant Muscogee people. In this article, I synthesize 10 years of research at the site and clarify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this community.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Creek culture area in the material record. Pottery surface decoration becomes measurably homogenous and I interpret this pattern as a result of that cult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提要:健康公平是当前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目标,也是"健康中国"国策的重要战略目标.本文聚焦社区养老设施这一重要健康资源,采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比较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多种类型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公平性,并运用LISA方法辨析社区养老设施与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关联格局,识别存在高需求但低配置问题的供需显著失衡区域...  相似文献   

14.
对住房建设市场化以来城市住区区位衍化特征的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有关部门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利用上海市198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的住区项目的空间区位数据,分析了其住区区位衍化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1980年代中期以来住区区位衍化特征大致可总结为7个特征,即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居住空间重构与分异并存,热点开发区位的变化和延续同时存在,中心城区住区再开发和郊区住区新开发同时繁荣,住区区位"沿边"聚集,住区沿交通指向发展,从"地段"到"板块"的跃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3,(6):93-96,74
陈独秀与上海社会联系密切。上海是他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窗口。他的革命生涯从上海开始,一生主要时光在上海度过,革命生涯最辉煌的业绩在上海实现。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还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崇高声望,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先进、教育发达的中心城市,其作为全国思想文化中心的地位,无疑是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开始确立的。  相似文献   

16.
唐晓云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以龙脊平安寨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古村落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居民主体因素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发展满意度及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居民文化认同感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2)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越强。(3)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对社区发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越强。(4)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开发的行为倾向越明显。研究还对旅游开发中古村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洪煜 《史学月刊》2008,(12):67-72
一般来说,报贩是伴随着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由职业,是依附于报刊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报贩职业群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于近代上海报刊业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报贩职业内部也有自己的行会和组织,不同等级报贩的生活状况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共同推动了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共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路径发展及路径停滞或衰落4个阶段,每一阶段机制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经历了路径形成之前阶段(1970年~1998年)、路径形成和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以及路径锁定和衰落阶段(2011年~)。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日本人而言,上海首先是中国的上海;同时上海也是世界、尤其是西洋的上海,租界区域出现了与此前的中国本土迥然相异的新的样态;再次是与日本紧密相关的上海,19世纪末期以后,在虹口一带形成了以日本居留民为主体的日本人社会。这样一个多元组合、多重叠加、既相对分离又互相交融、同时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的都市,对于正在走向东亚乃至世界舞台的近代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因此,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于上海的认识,首先是对于以上海为媒介的中国的认识,其次是对于与上海相关的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于通过上海所体现出来的中日关系的认识因此,近代上海对于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实际上具有三层意义:观察中国的现场;透视世界的窗口;反观日本本身的泰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