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1年第7期发表了胡顺利同志的《关于湖南一件铜匕首的民族风格》一文,对拙作《湖南发现的几件越族风格的文物》(载《文物》1980年第12期)一文中介绍的长沙树木岭一号墓中出土的铜匕首的族属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这件铜匕首柄上的人物形象与‘断发’的越人不同,而与‘魋结’的西南夷属族相近。它是西南夷遗物的可能性更大"。对这一论断,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扬州新出土的几面唐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以来,在扬州东风砖瓦厂和邗江县杨庙、泰安等地,先后出土了九件唐代铜镜,现择要介绍如下: 1.盘龙镜一件。直径12.9厘米。弓形纽。背面一条盘龙缠绕镜纽(图一)。《异闻录》中载:"脚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镜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  相似文献   

3.
1980年7月,江苏常州市电讯器材厂建造住房时,出土一方铜铸官印。铜印通高3.8厘米。印略呈长方形,长5.3、宽5、厚1.2厘米。板纽委角,素面无孔,高2.6、厚1.3厘米(图一)。印面阳文篆书"方山县酒税务朱记"(图二)。印背纽两侧自右至左分两行浅刻阴文楷书"崇宁三年四月少府监铸"。"方山县"历史上有二处:一在今江苏省六合县东仪征县之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四年(584年)改尉氏曰六合,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9,(9)
一两座晋墓出土的"案"有三件是榻《文物》1973年第4期《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介绍此墓出土陶质家具明器中有"陶案"六件,计大、中、小型各二件。其中的"大型陶案"长方形,有六腿。长125、宽100、高28厘米。面厚1.5厘米。正面平整,四周有一微小棱线,表示适于铺上座垫。外  相似文献   

5.
秦俑坑出土的铜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秦始皇陵侧第一号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中,于1979年6月26日出土了一件类似短剑的青铜兵器(图一)。以后在1980年和1981年又相继发掘出土同类兵器十余件。这种兵器虽似短剑,但有格有茎而无首,柄后有带铜镦之长木秘遗迹。因此这类兵器并非短兵,而是长兵,以前称为"短剑"是不正确的,经考定应称为"铍"。《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注:"长钰,长刃兵也,为刀而剑形,《史记》作长铍,铍亦刀耳。"《左传·昭二十七年》:"夹之以铍。"铍,  相似文献   

6.
1972年6月,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出土了一件青铜牦牛。与牦牛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铜马、一件铜骡,铜马、铜骡因锈蚀严重而未能保存下来。唯铜牦牛因质地厚实而几经磨难终于保存下来了。1980年铜牛被收藏于县博物馆。这件文物身长118厘米,前脊高61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  相似文献   

7.
《文物》1964,(3)
1963年春,苏州苏福汽车公司周先生捐赠给本会一件太平天国的文物。此文物是一颗印信,印在书上的。印诏长11厘米,宽5厘米。海水云龙纹边,中有朱红色仿宋体字"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貔天福随征典木"。据余一鳌《见闻录》一书载:在  相似文献   

8.
1960年至1965年间,湖南省博物馆从长沙废铜仓库拣选的文物中,有十六件铜钺,形制、纹饰都显得特殊。1974年长沙树木岭1号墓和1975年长沙南塘冲15号墓中分别出土一件铜匕首和一件褐釉陶三足罐,在数千座楚墓的出土物中也属仅见。这几件文物很可能是东周时期居住在两广地区的越族的文物,特介绍如下。 (一)钏钺:共十六件,分别来自道县、  相似文献   

9.
《文物》1980年第1期刊载的《河南潢川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简称《蔡国铜器》)一文中,将两座墓葬出土的十三件蔡国铜器,误为一座墓葬出土,只报道了七件铜器。读后,感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特补正于下:  相似文献   

10.
嵌金铁马镫     
《文物》1984,(4)
1966年,北京市丰台区林家坟兴修农田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嵌金铁马镫一副。镫通高21.7、宽13.6厘米;镫座为镂孔椭圆形,长9、宽6.5厘米。铁质已生锈,所嵌金箔微有脱落(见图)。现藏首都博物馆。据了解,与嵌金铁马镫同时出土的还有残玉册三枚及铜兽等。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1981年对此墓进行了清理,结果尚待整理研究。根据遗迹,结合文献记载,有人推测墓主为史思明。按《新唐书·史思明传》载史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8,(5)
《文物》编辑部: 《文物》1977年第9期发表拙作《略谈大同市南郊出土的几件银器和铜器》中所引用的《伊朗银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篇的作者阿萨都拉·索连·麦立坚=齐尔万尼(Assadulah Souren Melikian=Chirvani),我误以为是二人,其实是一人。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0年第12期发表了《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所刊布的文物中有扶风县图博馆征集的6方出土私印,其中两方汉印的姓氏一方未释,另一方误释。笔者试补释如下。 1.原释第1方"□延年印"(图一)。原文称"第一个字锈蚀不清"。细审印文,第1字基本可辨,右半部作邑,左半部作(?),当释为"郭"字。按《说文》:"郭,齐之郭氏虚。……从邑,(?)声。"此字右半部从邑无疑,左半部就是"郭"字之左半部。汉印中郭字如此篆法的还见于"郭偃之印"、"南郭族印"(《汉印文字征》第六·二十五)、"郭博德印"(《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十月,经上级批准,随州市博物馆在擂鼓墩砖瓦厂发掘了一批战国中晚期古墓葬,出土文物达数百件,其中有些文物是极其难得的珍品,有的已在香港举办的《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现将其中尚未报导的两件文物简介如下:铜戈砖瓦厂M12出土。直援微仰,胡特长,六穿,内上扬,一穿。通长38.2、内长16.4、宽5.7厘米。这种六穿长胡戈,在东周时期的铜戈中罕见,堪称铜戈之王(图一)。铜剑砖瓦厂M6出土。剑身扁平,中  相似文献   

14.
湖南望城出土开元通宝残陶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望城出土开元通宝残陶范曾敬仪近年来,关于唐钱铸法问题,各家论述颇多,但都因不曾发现唐代钱范实物,所以尚无定论。有认为用翻砂法的,如唐石父先生的《开元通宝的铸法》(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8)》);有认为用"印范法"的,如孙仲汇先生的《开元通宝铸法探讨》(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9)唐代钱币》)和章国强先生的《试说唐钱铸造的新技术》(载《中国钱币》1992年第三期);有认为是"模夹铸法"的,如徐达元先生的《唐代钱模夹铸法初探》(载《陕西金融·钱币专辑(9)唐代钱币》);还有认为用失蜡法的等等。唐钱的铸法究竟怎样呢?今年9月20日获得一件新近出土的往形开元通宝残陶范后,笔者认为唐代仍存范铸法。此残陶范1992年8月17日上午出土于望城县书堂乡古城村唐代长沙铜官窑窑址保护区谭家坡子(该窑陶器以质地细腻、坚牢耐高温著称)。是被人做工取土时从距地面3~4公分深处发现的,与其在一起的是一些碎陶片。这件陶范质地细密、坚硬,断面呈灰白色,无使用痕迹。范残长3.85厘米,为半边圆往形,直径2.9厘米,半边周长4.6厘米,半圆柱外部左右两侧各有宽0.2厘米,深0.15厘米,长1.3厘米之凹槽,当是作捆缚固定钱范之用的。陶范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1月19日《中国文物报》头版刊载了张照根写的一篇报导《苏州真山墓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以下简称《张文》),报导了1994年11月至1995年4月苏州博物馆和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真山墓地进行发掘,清理了一批春秋、战国及汉代的墓葬,其中D1号的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这方铜印据《张文》报导说:印的纽式为桥纽,“长2.9厘米,宽2.8厘米,高2.1厘米,印文为‘上相邦玺’”(图一、二)。《张文》推断说:“结合出土的陶冥币‘郢爱’,此印应为楚相之印。根据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1)
<正>中村不折(1868-1943)是日本国久负盛名的美术家和文物收藏家。尤其是他创建的书道博物馆,素以收藏古本文献和书法文物而著称于世。在中村氏的众多藏品中,《唐人日课习字卷》(简称《日课》)是吐鲁番出土的一件习字作业。王重民《敦煌遗书散录》所附《日本中村不折所藏敦煌遗书目录》介绍说:"0908唐人日课习字卷(吐鲁蕃出土之唐书)。"~①陈国灿、刘安志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著录称:"055唐人日课习字残片,幅约9寸5分,长32尺8寸,隶书。同一字写七八十次,共有三百五六十字之多。据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秦始皇兵马俑坑正式发掘以来,先后出土秦代青铜兵器上万件,特别是带有刻铭的戈和戟,引起了学者和专家的重视。2005年4月,我们在对秦俑一号坑后部的部分文物进行清理时,发现2件带有铭文的戈和戟,为研究秦代兵器提供了新资料。其中一件为“十年寺工”戈,出土于秦俑一号坑T12G7中。该器长胡,曲援,长内上翘,援、胡均带有锋刃,阑侧四穿,内部有一个横长方形穿。器物保存完好,明亮如新,刃部相当锋利,胡部刃稍有小豁口。通长27厘米,援长16·9、宽3·1~3·2、厚0·5厘米,内长10·1、宽2·8~3·3、厚0·5厘米。出土时木朽迹犹存,尾部套有一…  相似文献   

18.
1973年4至5月,江宁县六郎、铜井公社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是青瓷。六郎公社出土的有青瓷香薰、青瓷狮和青瓷镇墓兽等,及元康二年(292年)和九年(299年)的纪年墓砖(图一)。其中: 青瓷香薰一件。高15.5、径13厘米。球形香笼,钮饰飞鸟,腹镂孔,下有三熊足,遍体施青釉,釉色莹润(图二)。青瓷狮一件。长18、高12厘米。负"背筒",内注口,腹空。遍体施青釉,釉色光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临城柏畅城发现战国兵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河北省临城县东柏畅村一农民在"柏畅城"故址东北部挖土时,发现一处兵器窖藏。出土铜戈4件、铜矛14件、铜柲镦32件。1985年,在窖藏南部发现铸造作坊遗址,出土铜权、铜镞等。随即,县文物保管所派笔者到现场进行调查并征集了出土文物。1986年文物普查中,对柏畅城又进行了重点复查。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并略加考释,以求教于知者。柏畅城位于临城县治西略偏南6.5公里东柏畅村南200米处(图一),又称"柏畅侯城"。隆庆《赵州志》载:"柏畅亭在临城县西十五里。《水经》载,泜水东经柏畅  相似文献   

20.
阎瑜 《文博》2003,(1):77
最近,陕西省宝鸡县晁峪镇晁峪村出土了两件新石器时代文物,一件玉铲,一件石铲,同时出土的还有绳纹夹沙红陶片。 玉铲长14.5厘米,刃部宽7.8厘米,项部宽6厘米,质地为白玉,坚硬,作工细腻光滑,柄部有钻孔时留下的痕迹,铲刃薄。 石铲长12.4厘米,青石质,坚硬,表面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